|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纪宏新、李亚岚)近日,从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喜讯,通过科研工作的持续推进,长期困扰学界的青龙山恐龙蛋分类学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张蜀康博士表示,联合科研团队通过近期对青龙山地区近3000枚原位保护的恐龙蛋化石进行系统调查,并以全部223处“蛋窝”为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恐龙蛋标本,采集蛋壳组织学样本并进行组织学切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全面系统修订了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类型。研究发现,早期学者在此鉴定的蜂窝蛋、网形蛋和棱柱形蛋的化石标本均不够典型或缺乏组织形态学关键信息,应是鉴定错误。通过大量数据对比,排除了蛋壳变异、化石风化带来的观察认识误区,对之前报道的多种树枝蛋属种进行了归并,明确树枝蛋科“土庙岭扁圆蛋”(Placoolithus tumiaolingensis)是青龙山恐龙蛋的绝对优势类群,并且可能产自同一类恐龙。因此,青龙山是一类神秘恐龙的“专属”繁殖产蛋区域,这在世界极为罕见。相关科研认识已通过国家出版基金出版项目重点图书《中国古脊椎动物志——恐龙蛋分册》和国际古生物学SCI期刊《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等发表,更多研究成果将在近期陆续面世。
恐龙蛋蕴藏着恐龙繁盛、迁徙、灭绝的丰富科学内涵,是最独特、最受公众关注喜爱的史前生物遗迹之一。青龙山是目前已知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也是中国第一个恐龙蛋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还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张重要旅游名片。202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与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正式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再次开启新一轮青龙山恐龙蛋科学考察,3年来,新的科学发现和重要认识不断涌现,这些科研成果也将为青龙山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