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897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
10月23日,市博物馆和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就借展国家二级文物“分巡东昌道印”举行了归还交接仪式。
据悉,这件文物于今年3月上旬由市博物馆借展在东昌府区博物馆正式展出,成为两地文物交流互鉴的“形象大使”。该印为明代官印,是市博物馆馆藏二级文物。印台为方形,材料为铜质,虽历经四百年风雨,目前仍保存完好。该印边长8.2厘米,厚1.3厘米,印柄高9.8厘米,柄厚1.6厘米,重1.246千克。印面阳刻九叠篆书“分巡东昌道印”,印背左边刻“万历十一年十二月日”“礼部造”,右边刻印释文“分巡东昌道印”,印墙左侧刻“萬字二千四十四号”,印背文字均为阴刻楷书。
这枚东昌府官印的发现,是天门文物考古工作的一次奇遇。1972年,天门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干驿镇郊区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偶遇一村妇在卖一枚铜印,便花20元买了下来。至于该印是什么朝代的,有什么来历,当时均不得而知。后来,工作人员在档案馆的《湖广要典》中找到了答案。据载,明代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周嘉谟(天门人)有个得意门生叫张春廷,出任山东东昌府巡按一年后到武昌办事,乘船到天门干驿专程探访恩师周嘉谟的故居。船到沉湖中雷电大作,官船被冲翻,张春廷被水手救上岸,而官印失落湖中。经两天打捞,官印杳无踪迹。不久,张春廷再次赶到干驿,在沉湖边建了一座六角亭,取名“失印亭”,并立石碑记载此事。
“聊城和天门虽然在地理上相距甚远,这次却因一枚官印结缘。文物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展出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馆长于中胜说。
如今,这件文物完成了它的“使命”,从山东回归市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