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一回书
陈本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城里还没有书市。偶尔于荒野中拾得一本《唐宋诗词赏析》,在与一个老者的讨价还价中又购了一本《三十六计》。后来,那两本书均被朋友借去,却成了刘备手中的荆州。
那年家里刚盖了新楼,弟弟的同学小林上门来想租间房子,我自然一口应承。小林是个爱书的人,搬家时,见他驮来好几蛇皮袋书,很多书我都未曾读过。大儿子那时在高中念文科,常跟林叔叔借些书看。借借还还中后来有了闪失,一本《诸葛亮相法》终于给他弄丢了。大儿子红着脸给叔叔道歉,小林却很大度地说,不要紧,慢慢找,说不定那天突然就出来了,但他始终不愿说“算了”。小林比较豪爽,从不吝啬钱物,但对书很在乎。有一天,他忍不住跟我提起此事,要我帮着儿子找找,委婉中觉得是我或儿子将书藏了起来,我无法与之说清,尴尬极了。后来,他多次笑着问找到没有,我却如哽骨在喉地无言以对。在他的笑声里,似乎射出一道道如刺的光芒,我心里被刺的伤口淌着血,面上却依然要还以无奈的笑容。我确实认真地找过,屋里的每个旮旯,都被翻得乱七八糟的。我也曾追问儿子,他说绝对没有将书带出门,应该说书还在屋里。真不知书跑到哪里去了,该不是受够了蛇皮袋的窝囊之苦而躲藏起来了吧!
小林只租住两年就搬走了,临走时他还专程请客致谢,只是忘不了又提起那本书,为此,道别时连空气里都散发着灰意。后来,为了方便女儿夜读,我也搬进了城区,在搬家的清理中,我却意外地见到了那本《诸葛亮相法》。对着那本书,我深有感慨,书啊书!是你让我蒙受了难言的窘迫,差点就毁了我的清白。本想将书给小林还过去,以好冰释前嫌,未曾想到待安顿好家之后,我翻开书来,很快就陶醉在那些奇巧的图解与术说之间。这真是一本好书,原来,诸葛亮对相术的研究竟是如此的独到与深刻,怪不得他那么能征善战,于是,我便爱上了这本书。我常用书中的一些知识与人在茶余饭后谈谈玄,真还平添不少笑料与乐趣。曾几次想过把书还给小林,君子不夺人所爱的道理一直压迫着我。无奈我实在放不下这本书,时常翻翻已成为生活的习惯。我也曾四处求购过此书,但至今未果,终究未将这本书还给小林。我甚至还自找借口,书与人也应该是讲缘的,不然,她当初为什么就躲着不出来呢?怕不是自愿留下来跟着我吧,难道是诱惑我的么?
平心而论,无论中钱财、美色还是其他诱惑,我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只是这本书,它却让我犯了一丝贪念,我想干脆就把这本书永远“借”在手。时至今天,这件事仍是我的一块未愈的心“病”。
▲陈本豪,中作协会员,民间音乐人,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于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