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922|回复: 1

[今日大武汉] 清-张叔珽《燭幾子傳》 禺草号汉阳

[复制链接]
来自
精华
301

1218

主题

1732

帖子

509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91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10-26 1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叔珽《燭幾子傳》
励志图.webp.png

燭幾子傳

嗟夫,前民制作,利用殆盡,服物來章,無不備焉。日用飲食,無不具。烏出入服御之巧,珍寶古玩嬉戲,靡鹿競奇,闘冶之類,罔弗至焉。
然而造化之機,流而不息,聰明聖智,不絕於宇宙間者,則以一物可驗焉。亙古所未有,而今乃見之,即後此之聰明聖智,不絕於六合中,亦若是然也。夫是一物也,無之則已矣,有之則不能舍。於登眺、徃還、舟車、集會之地,於須史頃矣。將謂其有用也,而似無用;烏將謂其無用也,而乃有大用焉。
昔有一物曰扶老鏡,至中原未滿百年,蓋出自西洋,從粵東來者。貨之,斯不足奇矣。近三十年,有以造扶老之法,神而明之者,得十餘種。其大略有千裡多寶、闡微、整容、取火諸鏡,要皆玻瓈所造,良楛不一。就中有近視眼鏡最奇,或窪或平,在毫厘消息間,取合可謂奪化工之施為,補人事之不足。
良工辛苦,一至於此。其鏡分十二種,蓋同一近視也,有徵近者焉,有甚近者焉。人之眼目不同,回作十二等之鏡以合之,用十二地支字以別其號,固無不合。其皆不合者,则病目也。夫近視幾為五官不全,人不幸而得是疾,亦無可奈何矣。

手持镜1.jpg

然其中有大幸焉。吾見近視者,老至八九十,目若童子,蠅頭細字可書。其不近視者,至五十,非用扶老不能作書者多矣。逮至八九十,反能遠視,即用扶老亦不能作書矣。此天地乘除之理,權與於其間,非人所能與也。
餘近視甚苦,遠而難晰。一旦遇此鏡,舉向之不能視者,今則物之毫厘,綠髪畢現,且如水拭而燭照之焉。餘甚契之,錫以名曰燭幾子,回為之傳。
傳曰:有燭幾子,從西方來,濟弱扶傾,以為事。左之宜之,右之有之。遇吾儒中力不及者,則大施其所頌,欲以輔其任重致遠。曰:非弘毅無以濟於士。於是金閨玉堂,隨地所之,建奇勳於不可僕數也。
雖然,燭幾子至明也,疾固也。農工無所試,商賈罕訂交。以儒者具三才之道而輔之不弛,此所以為燭幾子。猶為高下者,必回丘陵川澤,斯足以顯其功也。固如此耳。客有聞之,避席而作曰:燭幾子,吾知之。其為光明王如來現身而多寶色身,其兄弟也。前身則西方焦鏡圓也。
周武王鏡銘云: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見吉凶。夫今不自照而能照於人,燭幾子洵可傅矣。異乎其生也晚,古人未之見也,有微憾焉。

手持镜.webp.png

【译文】

唉!先代民众的制作各种物品,其用途几乎被发掘殆尽,服饰器物美好而富有文采,没有不具备的。日常的饮食,没有不齐全的。人们在出行、服饰、车马等方面的精巧设计,以及珍宝古玩、嬉戏玩乐之物,纷纷争奇斗艳,各类工艺制品无所不有。
然而造化的生机,流转不息,聪明睿智之人在宇宙间不断涌现,这可以通过一种物品来验证。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东西,如今却出现了,即使以后聪明睿智之人不绝于天地四方,也会是这样的情况。这个物品,没有它也就罢了,有了它就难以舍弃。在登高远眺、往来出行、乘船坐车、聚会等场合,一瞬间就离不开它了。要说它有用吧,却又好像没什么大用;要说它没用吧,却又有很大的用处。
从前有一种物品叫扶老镜,来到中原还不满一百年,大概是出自西洋,从广东东部传来的。把它当作货物,这并不足为奇。近三十年来,有人以制造扶老镜的方法加以创新,发明了十多种。大致有千里多宝镜、阐微镜、整容镜、取火镜等,主要都是用玻璃制造的,质量有好有坏。其中近视眼镜最为奇特,有的凹有的平,在毫厘之间调整,其精准程度可以说是夺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弥补了人的不足。
能工巧匠如此辛苦,以至于此。这种眼镜分为十二种,都是针对近视而言的,有近视程度较轻的,也有近视程度很严重的。人的眼睛各不相同,于是制作了十二种不同度数的眼镜来适应,用十二地支来区分它们的型号,本来没有不合适的。如果都不合适,那就是眼睛有毛病了。近视的人几乎算是五官不全,人不幸得了这种病,也没有办法。


手持镜2.webp.png

然而其中也有大幸之事。我看到近视的人,到了八九十岁,眼睛还像童子一样,蝇头小字也能书写。那些不近视的人,到了五十岁,不用扶老镜就不能写字的很多。等到八九十岁,反而能看远处了,即使使用扶老镜也不能写字了。这是天地间此消彼长的道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是人所能干预的。
我近视很严重,远处的东西看不清楚。一旦遇到这种眼镜,以前看不到的东西,现在连细微之处、绿色的头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用水擦拭过又像被蜡烛照亮一样。我非常喜欢它,给它取名叫烛几子,于是为它作传。
传文说:有个烛几子,从西方而来,以救济弱小、扶持危难为己任。左边辅助它是适宜的,右边拥有它也是好的。遇到我们儒家之中能力不足的人,就大力施展它的长处,想要辅助他们担当重任、实现远大目标。说:没有宏大坚毅的品质就无法帮助士人。于是在富贵人家、华丽殿堂,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建立了无数奇功。
虽然烛几子非常明亮,但疾病也是顽固的。农民和工匠用不上它,商人也很少与它结交。因为儒家之人具备天地人三才之道而辅助它不懈怠,这就是烛几子的作用。要分辨高下的话,必定要回到丘陵川泽之中,这样才能彰显它的功劳。确实是这样啊。有客人听到这些,离席起身说:烛几子,我知道它。它就像是光明王如来现身且具有多宝色身,是如来的兄弟。它的前身是西方的圆形焦镜。
周武王的镜铭说:用镜子照自己,可以看到容貌;用他人照自己,可以看到吉凶。如今烛几子不能照自己却能照别人,它确实值得传颂。只可惜它出现得晚,古人没有见过它,这真是有点遗憾啊。


dba76af0-851e-11ef-b6b8-cd32c0bfdc72.jpg
作者小传
张叔珽(16661734),字方客,号鹄严,别号樗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生性颖悟,参加县试,首选入庠。刻苦治学,每有所得,欣然忘寝食。写文章洋洋洒洒,下笔数千言立就。对于古人立身行事准则和忠孝节操,无不身体力行。关注经时济世,凡利国利民之事,都要考核详明,斟酌时宜,做到坐而可言,立而可行。因而父辈们都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但在科举考试中不太顺利。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由明经任江南徽州同知。履任时正值原太守退休,他兼管府署事务,工作游刃有余。五十七年(1718年),管理东流县,清除历年累积欠税,申请免除了芦税,当地百姓感恩戴德。因政绩显著,依例提拔为知府,但此时张叔珽已厌倦仕途,称病辞官回乡。回乡后,以著书和教育后代为乐事。所著文章诗赋都收录在《郪啸集》中。张叔珽乐善好施,为教育后代而举办义学,为表彰苦节、方便交通而修牌坊、建桥梁,宗族乡里受益颇多。雍正元年(1723年),张叔珽见东流港桥、石潭泾桥被水冲毁,乡民行路艰难,十分痛惜,自筹巨资,于二年夏动工,三年冬完工,将两座大桥修复一新。修复后的东流港桥长50丈,宽1丈,高1丈;石潭泾桥长98丈,宽12尺,高15尺。 葬中柏泉降龙庙前酉山卯向。(东西湖区志)

欢迎到我博客来做客
http://blog.sina.com.cn/u/1652417705?retcode=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317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10-26 23: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