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离开家乡二十多载,虽说差不多每年都会回到家乡一次,但见到的只是光突的树,冷冷的街,吃不完的酒席,绵绵不断的鞭炮声,哗哗的麻将声……过年了! 离开家乡的二十多年,再没经历过家乡的春夏秋,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丰收,都成了我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郑场,湖北腹地的一个小镇上。襄河从她身旁流过,214省道穿过全境,这里有明清建筑保存完好的渔泛峰,还有因一个感人的故事得名的徐鸳口,镇区大有的名字还源自一座尼姑庵。这里河流众多,有天然的,也有解放后开挖的。汉丰河就是一条笔直的人工河,这条河不仅为沿河两岸的灌溉用水,而且也是两岸村民提供生活用水,我们村就是依河而建。 每每思念家乡,却都是我儿时的记忆。 春天,顺着一路的油菜花,望着绿油油的麦地,迎着朝阳,背着书包,跟村上几个同龄的小伙伴,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去学校。田间的小路边,都有灌溉的小沟,沟里早已绿水充盈,经常见到成群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小沟里也有成群的小鱼在戏水。一路美景,只能是我现在的回忆。 夏天,插秧的季节,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们都会穿一短裤,跟在大人来到地里,在齐大腿的泥地里帮大人们传递秧苗。偶尔看到一条黄鳝或者一条泥鳅,便又跟着追过去,逮到又可是一道美味。 插秧的季节,正是碗豆长出来的时候,剥开长长的夹,嫩嫩的碗豆米,放入嘴里,有一清甜,有点青涩,但那里是我们儿时的美味。 老人们说,端午过后才可以下水游泳,端午节还没有到,就有一些小伙伴拿上汽车内胎做的救身圈,在泽丰河水中嬉戏。有时我们也会跑到莲塘中戏水,还会从淤泥里摸出一些藕尖,成为盘中一道美食。 自留地里成熟的瓜果,是我们的美食。西瓜,白瓜,脆瓜,黄瓜,西红柿……数不胜数的瓜果,陪伴我们一整个夏天。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水果的成熟,更是满足我们的味蕾。初秋的梨,中秋的桔,深秋的柿。在农村,水果都是廉价的,可以吃到饱。下过霜后,地里的甘庶也开始甜了。 汉丰河里已不见戏水的少年,两岸都建起来水泥护坡,河边种上了四季常青的樟树。镇上修建了公园,灯光篮球场,每当夜幕降临,那就是全镇最热地方,广场舞、篮球赛每天都在上演。 离开家乡时,那里还不富有。和我一样漂泊在外的伙伴们,会将一年来的积蓄带回家。村里家家户户建起了两层小洋楼,通上自来水,烧上了天燃气,接上了宽带,开上了小汽车。 早年闯天下的年轻人回到了镇上,建起了工厂,新一代的年轻人,又有不少选择留在了家乡。镇上的超市,餐厅也越来越多,生活也方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