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列兵

- 积分
- 4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谭鑫培(1847-1917)本名谭金福,字鑫培,艺名小叫天,成名后堂号英秀堂,故也有谭英秀之称,湖北江夏(今武昌)人。谭鑫培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谭志道最初由业余爱好者“下海”为楚调(汉剧)演员,应工老旦,兼演老生,“因其声狭音亢,尤如鹨鸟鸣叫,鹨鸟俗称'叫天子’,遂得艺名'叫天’"。谭鑫培在艺术上文武昆乱不挡,能戏颇多,代表剧目有《空城计》、《洪羊洞》《捉放曹》、《当锏卖马》、《击鼓骂曹》、《李陵碑》、《桑园寄子》、《四郎探母》、《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南天门》、《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等。同时,谭蠢培在艺术上还富有革新精神,他对自己演出的剧目在剧词、表演艺术乃至服饰上都有所加工和改革,又能扬长避短,例如,他曾把一出原本花脸应工的《珠帘寨》成功地移植成为老生剧目,把原来剧中花脸应工的李克用改由老生扮演,该戏至今演出,李克用仍由老生担任;他演《空城计》的诸葛亮,把大段冗长的唱段删去改为“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马懿”的“上场对”;因其面颊清瘦,故不常演富贵茉华的“王帽戏”;演《定军山》的黄忠,不戴帅盔而改戴扎巾,也是由他首创的。这些都是为了结合自身条件而扬长避短,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以致后世无不效法。他还善于突破京剧传统的“二、二、三”和“三、三、四”的句式,运用衬字、虚字润腔,使其演唱精巧活泼,并能鲜明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兼备,陈彦衡曾评论谭蠡培“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而各具神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