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来,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目前,“南水”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 工程利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的富余水量,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沿线50余条河流恢复勃勃生机。 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把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国南北方的优化配置,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在维护工程安全方面,中线工程安装10万台安全监测仪器、1万多部监控设备,并综合运用北斗卫星、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对工程运行全天候监控。在维护水质安全方面,中线工程全线设有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0个水质固定监测断面,建设全断面智能拦藻装置。今年以来,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超过Ⅰ类水质的天数达到270天,保障了受水区1亿多人的饮水安全。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的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截至目前,工程主隧洞掘进已超过3.3公里,沿线21条支洞掘进总计超13.9公里,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5.4亿元。工程建成后,将连接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届时中线的年调水量将从95亿立方米提升到115亿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