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833|回复: 4

[文坛笔会] 论五水在纱系修订稿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1

主题

1268

帖子

12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5-1-12 06: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学 于 2025-1-13 06:35 编辑

论汉、沔、沮、夏、沧浪五水的关系

我国水系复杂,有些水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为改变、地理变化,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有些水系因地域辽阔、流域形态而取多名;有些水系由于人为改造而更换新名,其中汉水、沔水、沮水、夏水、沧浪水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探讨清楚了这五水的关系,对我们阅读东汉以后的历史、了解战争态势与战争变化格局,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笔者在写《资治通鉴帝王史》汉献帝时代的三国前,觉得有必要先对这五水的关系阐述清楚,以便读者在阅读三国与南北朝史时,解读出更多的历史内涵。

汉、沔、沮、夏、沧浪五水典籍说

翻开《古代汉语字典》532页,你会看到“沔”字的解释是:“沔的本意为水名,在陕西省西南部,又是汉水的别名。”(见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二○○五年一月北京第一版,二○○八年四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根据以上《古代汉语字典》中沔字的说法,沔水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汉江上游,也是汉江的别名,说明沔水就是汉水,汉水就是沔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有问题。
《说文解字注》中说:“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東南入江。武都沮縣、二志同。今陝西漢中府略陽縣是其地。有沮水出焉。前志沮縣下曰。沮水出東狼谷。後志沮縣下曰。沔水出東狼谷。水經曰。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中。酈注曰。沔水一名沮水。引闞駰云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是則前志之沮水。水經、說文之沔水。皆云出沮縣東狼谷。實一水也。前志曰。南至沙羨南入江。過郡五。行四千里。過郡五者、武都漢中南陽南郡江夏也。”(见许慎段玉裁17351815注。中州古籍出版社。【卷十一】【水部】沔第522页)
《说文解字注》中所说的沔水。出武都沮县。”武都郡西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东汉迁到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三十里。沮县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以东黑河东侧,另一说沮县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茶店镇。东狼谷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沮水西源、白河下游支流五狼河。东南汇入汉江。原文“武都沮縣、二志同”,是指武都县(与武都郡同城)和沮县两部《县志》记载相同。今陕西省汉中府略阳县(指段玉裁时代的略阳县,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就是东狼谷所在地,沮水就是从这里发源的。以前的《沮县志》下面说:“沮水出东狼谷。”后来的《沮县志》下也说:“沔水出东狼谷中。”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水注经》中说:“沔水一名沮水。引阚駰(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经学家)的话说‘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是则前志之沮水。郦道元在《水注经》中引《说文》中的沔水,都是说沔水出沮县东狼谷。实际上是一条河流。”前《沮县志》所说的,南至沙羡县南汇入长江。
当年的荆州江夏郡沙羡县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由于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大战,曹操与孙权将荆州江夏郡瓜分了,孙权把东吴的江夏郡治所移到沙羡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初期,重新设置沙羡县,治所移到夏口城,也就是今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下的夏口城。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解释的“南至沙羨南入江。”就是以西晋的沙羡县治所夏口城为坐标。因长江在武汉段由于流向弯曲的关系,形成南北走向,汉江位于长江西面。所以苏东坡站在武昌黄鹤楼蛇山上有“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的词句。这正好说明段玉裁所说的沔水在沙羨县南入长江——指的就是今武汉市汉阳区江堤乡汉江入长江的泄洪口(明朝汉江改道,汉江泄洪口已经消失)。
《说文解字注》中所说的五郡,就是指武都、汉中、南阳、南郡、江夏五郡。武都郡治所与武都县同城;江夏郡西汉治所在今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东汉移到今湖北省武汉市新州区西,三国魏迁至今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西南;汉中郡西汉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东汉迁到今陕西省汉中市东;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市区。四千里指的是汉江过五郡,从汉中市到武汉市汉阳区江堤乡汉江泄洪口入长江的总长度。
《说文解字注》中说:“引阚駰云‘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其中的“沮洳”,意思是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形成的泥沼,这里指沼泽低湿之地。沮水的形成就是因出自沮洳而得名。这让我们联想到了古代“云梦泽”。
云梦泽又称云梦大泽,我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泊群的范围周长约450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自从东汉桓帝刘志的延熹七年(164)十一月初九,桓帝刘志到达云梦泽游览云梦泽之后,云梦泽就再也没有皇帝前来光顾了。原因是:云梦泽由于长江与汉江的冲击,形成了一个个大小湖泊,河流、沼泽湿地,其中又在一些山丘与平原迁进了农民开垦农田,形成了网状的沔水,所以汉献帝以后,沔水取代了云梦泽,最后逐渐形成江汉平原。
湖北省荆门市地域文化专家李勋明先生在《 古云梦泽水系演变概说》一文中说: “古云梦泽大致位于现在的江汉平原。范围在长江中游的枝城以东、蕲春以西、大洪山、荆山以南以及湖南华容县以北的区域。如今江汉四湖地区的大小湖泊以及武汉附近的大小湖泊便是云梦泽的遗迹。云梦泽从形成、发展,到消亡,全过程历时约7000年”。
李勋明先生在文中所说的:“如今江汉四湖”,是指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四湖。笔者以沔水系中的四湖的长湖为例,大家就知道其面积不俗。
长湖,是由古云梦泽变迁而形成的长条状河间洼地大湖泊。位于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交界处,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流域成雨面积3240平方公里,整个长湖面积122~150平方公里,库容2.71亿立方米。历来上接沮漳河水,下以内荆河为出水道,且与长江、汉江、江汉运河、西荆河以及江汉平原上多个湖泊相通,在荆州洪湖市新滩镇内荆河(古称夏水)汇入长江。
笔者举出云梦泽中长湖的例子,是说明古代江汉平原水系庞大而复杂,在洪水发作的夏季,沔水被夏水覆盖,夏水由于在夏至节前后形成的仓促潮水而称沧浪水,与汉江混为一体,如同海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江汉平原上汉水、沔水、沮水、夏水以及沧浪水为何一直成为说不清界线的原因。
笔者在百度词条搜“沔水”显示:

古水名,即现在的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沔县(现勉县)故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江(有别于古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

以上沔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水经注》中说:“武当县西北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当年武当县就是今丹江口市。说明汉江从今陕西省安康市到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与汉江并存的沔水,这段沔水称沧浪水,故而,我们将这段沧浪水也称汉江。笔者认为,这是在混淆汉江与沔水和沧浪水的关系,其实应该说只有沔水才可能产生沧浪水;沧浪水又称夏水。如果我们把“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的沧浪水单独理解为“汉江别称沔水”,就与一些历史文献对不上号了。
古人对沔水的解释是:“流经沔县(指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别称)故称沔水”。汉朝人也是严格按照沔水与汉水的地域这样界定的。如汉献帝的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资治通鉴》记载说: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营于定军山。”意思是刘备从汉中市勉县的阳平关(位于勉县武侯镇莲水村,是古代勉县县城所在地的东关),沿定军山稍微向东南移了六公里,到今天勉县县城南五公里的定军山。这里的沔水就是泛指勉县上游的汉江。同年七月,《资治通鉴》又记载说:

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设坛场于沔阳,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乃拜受玺绶,御王冠。因驿拜章,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立子禅为王太子。拔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



微信图片_20240922095349.jpg
微信图片_202409220953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1

主题

1268

帖子

12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5-1-12 06: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原文的意思是说,219年初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为了上告苍天,他在沔水北岸(沔阳)设祭坛布置广场,组织军队排列阵容,群臣陪同列位,司仪向天帝宣读祭拜奏章,刘备跪在祭坛下,接受了天帝授予的汉中王印玺和绶带,然后刘备戴上王冠。为了给汉献帝一个交待,刘备派使者乘驿站的快车,将奏章送呈许都(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古城村),归还以前献帝刘协授给刘备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立儿子刘禅为王太子。提拨牙门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兼汉中郡太守,镇守汉川。汉川指的就是汉江,也就是指当年的汉中郡治所所在地今陕西省汉中市东。这说明沔水与汉江在刘备时代就是按照“流经沔县故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江”。

由于以上典籍中对汉江与沔水界定不清,笔者浏览了一下网络上的“沮水”。



沮水发源于今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紫柏山西北部至光华山以西,开始称名正河,向西南流入勉县境内。沿途河网密布,河道蜿蜒曲折,串连陕、甘两省,接纳两当、徽县、凤县、留坝、勉县、略阳等河流,南流至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土关铺乡沮水村入汉江。



从网络沮水词条沮水之源来看,说明汉江三源(即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的北源沮水,沿途河网密布,这与今丹江口市水库、江汉平原云梦泽的水网如出一辙。从今天的地图来看,汉江三源的中源、南源与汉江上游的沔水无关。所以《说文解字注》认同沔水就是沮水,沮水是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形成的泥沼,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湿地。然而,我们对勉县土关铺乡下游的汉江是否能称为典籍中的沔水没有定论,所以我们不能说汉江就是沔水,沔水就是汉江。这样今天从陕西省安康市到湖北省江汉平原上与汉江并存的沔水,成为了历史之谜。

为了证明汉江下游另外的沔水与汉江并存,我们看看下面的史料。如,《资治通鉴》齐和帝萧宝融的中兴元年(501)二月记载,梁武帝萧衍说:“汉口不阔一里……吾自围鲁山以通沔、汉。”萧衍所说的鲁山就是今武汉市汉阳区的龟山,位于汉江入长江口,也是上面所提到的武汉市江汉区龙王庙汉江汇入长江口的南对岸。这里汉江江面宽度正如萧衍所说“江口开阔不到一里”。如果按照“沔水”词条“流经沔县故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江”就无法说通了。因为萧衍所说“吾自围鲁山以通沔、汉”,指的是沔水和汉水,是存在于今湖北省襄阳市汉江下游的沔水,而不是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土关铺乡沮水村上游的沔水。有人会说,你许雨浓就不能理解为从汉江上溯到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土关铺乡沮水村的沔水中去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十一月,在著名的《隆中对》说:“荆州北据汉、沔。” 意思是荆州以北有汉水和沔水,并不是勉县上游的沔水,也不是指汉江别称的沔水,而是确确实实存在今陕西省安康市到今湖北省江汉平原段与汉江并存的沔水。今陕西省商洛市到今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江段,在历史上也曾称丹水,丹水因盛产丹鱼而得名。丹水向西沿汉江又波击到陕西省安康市一带,所以《说文解字注》中有“凡漢中下云旬水入沔”之说(原文“旬水”指今洵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西南部和安康市东北部,源出西安市长安区西南角、海拔约2887米的麦秸岭东南侧的甘沟脑,上源称沙沟河;西南流经宁陕县、镇安县、旬阳县,在旬阳县城东南注入汉江地带的沔水)。而丹水与沔水、沧浪水、夏水又有关联;江汉平原上的沔水、夏水与沧浪水一脉相承。如,《汉语词典》对沧浪辞条解释之一: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南朝齐人刘澄之在《永初山川古今记》中又有:“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之说。

为何笔者认定除了汉江上游的沔水,还有一条从今陕西省安康市到江汉平原长江出口、与汉江并存的沔水呢?下面《资治通鉴》的史料就证明了这一点。



征虏将军始平石越帅精骑一万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帅众五万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帅众四万出武当,会攻襄阳。夏,四月,秦兵至沔北,梁州刺史硃序以秦无舟楫,不以为虞。既而石越帅骑五千浮渡汉水,序惶骇,固守中城。越克其外郭,获船百馀艘以济馀军。长乐公丕督诸将攻中城。序母韩氏闻秦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馀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于其内。及秦兵至,西北隅果溃,众移守新城,襄阳人谓之夫人城,桓冲在上明,拥众七万,惮秦兵之强,不敢进。丕欲急攻襄阳,苟苌曰:“吾众十倍于敌,糗粮山积,但稍迁汉、沔之民于许、洛,塞其运道,绝其援兵,譬如网中之禽,何患不获。而多杀将士,急求成功哉!”丕从之。慕容垂拔南阳,执太守郑裔,与丕会襄阳(《资治通鉴》太元三年四月)。



以上史料意思是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计划灭东晋,他派征虏将军石越率领一万精骑出鲁阳关(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让河乡平高城村),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人出南乡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人出武当县(治所在今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378年初夏四月,前秦军队抵达沔水北部(指今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与河南省南阳市西南网状水系的沔水。“国学大师网络字库”中,查字典,春秋时代的“沔”字,就是网状像形字。事实上从陕西省安康市到湖北省江汉平原,只要是网状水系,都称为沔水),东晋梁州(东晋这时将梁州治所临时设在襄阳城)刺史刺史朱序认为,秦军没有舟船,就没有在沔水(指今丹江口水库一带)设防。等到前秦征虏将军石越率领五千名骑兵从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让河乡平高城村的当年鲁阳关南下到汉水(指今襄阳市汉江),襄阳城里梁州刺史朱序十分震惊,连忙固守襄阳中城。秦军将领石越攻下了襄阳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用来在汉江上接运其余的秦军。长乐公苻丕率领部将攻打襄阳中城。朱序的母亲韩氏听说秦军将要到达,亲自登上城墙察看城墙是否坚固。他来到襄阳城墙西北角,认为这里不够坚固,就率领女仆以及城里的成年女子一百多人,在城墙里边又斜着修筑了一道城墙。等秦军到达后,西北角的城墙果然被攻破,晋军转移到新城墙上防守,襄阳人称这段城墙为“夫人城”(位于今襄阳城西北角。1982年,襄阳市人民政府修复城墙垛堞,建纪念亭于城上,内塑韩夫人石雕像,作为旅游景点)。

东晋荆州刺史桓冲在荆州临时政府所在地上明城(位于今湖北省荆州松滋市北老城西一里处)拥有七万人,由于害怕秦军的强大,不敢前来抵抗秦军。苻丕想急攻襄阳中城,苟苌反对说:“我们的兵力十倍于敌人,储备的粮食堆积如山,只要逐渐把汉水、沔水(这里沔水,指今河南省南阳市以南、淅川县到新野县沿汉江一带的网状水系)一带的百姓迁徙到许昌、洛阳,阻塞他们转运的通道,切断他们的援军道路,他们就如同坠入罗网的小鸟,还怕抓不到朱序吗?何必要以伤亡将士为代价,而急切地求取成功呢!”苻丕同意了。京兆尹慕容垂攻下了东晋的南阳郡,抓到南阳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

以上史料说明,从今陕西省安康市到今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的的确确存在一条与汉江上游不同的沔水。

那么,笔者为何说沔水存在由云梦泽演变形成的江汉平原呢?

为了让读者认同江汉平原上与汉江并存的沔水,让我们去考证梁武帝设置的沔阳县与楷化后的沔字。

[img]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
江汉平原上与汉江并存的沔水
ct=503316480&z=0&ipn=d&word=%E6%B1%9F%E6%B1%89%E5%B9%B3%E5%8E%9F%E5%9B%BE%E7%89%87&step_word=&hs=0&pn=56&spn=0&di=744866901015920640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326544832%2C3249492364&os=942728045%2C2386947525&simid=4217412479%2C553215263&adpicid=0&lpn=0&ln=1361&fr=&fmq=173663505994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p4.itc.cn%2Fimages01%2F20220323%2Fb7d9ec34d79a40558596159eaba0e941.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cnd8da9ln_8blbb8&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xMiwzLDEsMiwxMyw3LDYsNSw5&lid=8446009147796558877[/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5-1-12 16: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啊。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1

主题

1268

帖子

12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5-1-13 06: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1

主题

1268

帖子

12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5-1-13 07: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洪湖市新滩镇古夏水(今称内荆河,古代同时也称沔水)上的排水闸。笔者小时就是左边滩头观察沧浪水, ...

以上是洪湖市新滩镇古夏水(今称内荆河,古代同时也称沔水)上的排水闸。笔者小时就是左边滩头观察沧浪水, ...
062826uzvop7vvw5ntz8i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1

主题

1268

帖子

12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5-1-14 06:23:57
二 ,沔阳县与沔字考

为了找沔水就是云梦泽演变、在江汉平原上的沔水网状水系,我们去考证沔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沔阳县已于1986年5月27日,改名仙桃市,从沔城镇迁走)的沔水时,都会首先想到沔阳县北部的沔水是怎么回事。梁武帝萧衍在天监二年(503)设置沔阳县时,沔阳县治所沔城镇位于今仙桃市西南,与现在的仙桃市政府所在地航空距离约三十三公里;沔城镇位于汉江以南约五十公里(指航空直线距离)。从汉江、沔城镇的地理位置来看,取名沔阳县不是因为沔城镇位于汉江以北,这说明沔阳县的沔水不是指汉江。如果我们认定汉江是江汉平原上的沔水,那么今天的沔城镇是沔阳县的治所就不对了,因为古人以水北为阳。
根据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沔水来说,说明江汉下游的沔水水势浩大(古云泽全盛时的总面积26000平方公里),所以诸葛亮有:“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的说法。说明荆州北部的沔水流域面积广,人口多,物产丰富。这样才能称“用武之国。”
现有文献中,却没有将汉江上游的沔水与汉江下游的沔水演变关系详细说明。通过笔者考证,从零碎的典籍中,已经看到了江汉下游与汉江并存的沔水神秘身影。
我们认定了从今陕西省安康市到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由云梦泽演变的广阔流域沔水,再回到《说文解字注》中,就能理解段玉裁在解释《说文》中沔水的如下内容。

沔者,發源緬然之謂。尙書,周官,春秋傳曰漢。漢時曰沮水,曰沔水。是爲古今異名。水經且謂西漢水曰漢水。謂禹貢漢水曰沔水。許亦云涪水入漢。不云入西漢。云沔水入江。云淯水入沔。則許漢沔分偁同水經。班云。沮水,荆州川。職方。荆州之川江漢。然則班謂沮卽東漢亦明矣。且志雖有西漢,東漢之目。而曰東漢水一名沔。凡漢中下云旬水入沔,淮水入沔,筑水入沔。弘農下云淯水入沔,洱水入沔,甲水入沔。右扶風下云褒水入沔。廣漢下云白水入漢,涪水入漢。分別畫然。亦謂東漢爲沔,西漢爲漢。今漢水出陝西寧羌州。經沔縣,褒城縣,漢中府,城固縣,洋縣,西鄉縣,石泉縣,漢陰縣,紫陽縣,興安州,洵陽縣,白河縣,湖廣舊上津縣,竹山縣,鄖西縣,鄖陽府,均州,光化縣,穀城縣,襄陽府,宜城縣,安陸府,荆門州,潛丘縣,天門縣,沔陽州,漢川縣。至漢陽府城東北。合於大江。今曰漢口。古曰夏口,曰沔口。左傳謂之夏汭……

从以上《说文解字注》原文的解释,不了解沔水的人,就会觉得沔水扑朔迷离。笔者以“弘農下云淯水入沔”句放大(原文“弘农”指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的弘农郡)。淯水:发源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向南流经南召县、南阳市区、新野县、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樊城区。到此为止,淯水全长航空直线距离约一百公里。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唐河交汇后称唐白河,唐白河在今襄阳市襄州区张湾镇汇入沔水,所以《说文解字注》有“淯水入沔”的说法。襄阳市襄州区张湾镇是汉江一个大转弯。
在湖北省东湖社区湖北文坛,《汉沔之辩》作者“小小小泡”在文中说:“ 我们很难知道沔水和汉水究竟谁在历史上出现得更早。《诗经》当中就有《沔水》一篇,高亨(1900—1986,古文字学家、教授)在《诗经今注》中考证其暗示周平王东迁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宋人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则考证其是因周宣王时杜伯因谗言遇害而表示的规劝。然而,‘沔水’是实指还是虚指,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古文中,‘沔’便是形容水流的盛貌,《沔水》篇中的‘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沔彼流水,其流汤汤’,或许讲的并不是现实中的沔水。”
笔者认为小小小泡的观点,是对历史模糊的认知,他不知道从今陕西省安康市到湖北省江汉平原存在一条浩浩荡荡的网状水系就是沔水,没有将古“沔”字在形容水流盛貌,就浩浩荡荡沔水波纹,就是网状水系形态联系去考证江汉平原由云梦泽演变的沔水。故而,笔者认为古沔字造字者是考虑到了水流的盛貌而造象形字沔。小小小泡还误以为沔水“并不是现实中的沔水”。
谈到这里,有人会说,你许雨浓不能到沔城镇去找沔水,然后再下结论吗?
我的回答是:笔者找了。沔城镇南部是东荆河,从沔城镇到东荆河北岸,航空距离约六公里。根据这一水系与沔城镇的关系,如果说沔阳县治所设在沔水以北,东荆河是沔阳设县的沔水是最合理的坐标了。
东荆河明朝时称“芦伏河”,清朝称“冲河”,又有“襄河”、“中襄河”、“南襄河”等名称。网络搜索“东荆河”词条,内容如下:

东荆河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以北,汉江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腹部,上起潜江市龙头拐串汉江,下迄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通长江,河流曲长173公里,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

从以上东荆河的走势与汉江分流来看,如果说古代沔阳县位于沔水以北,只有东荆河是最能让人信服的坐标。其理由有二:一,他是江汉支流;二,它称“襄河”。汉江在襄阳以下的别名不是也称“襄江”和“襄水”吗?然而,这样说东荆河就是沔水有些狭隘。
以上网络“东荆河”词条提到的“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 是指东荆河在今洪湖市新滩镇到武汉市汉南区汉洪大桥底下湿地入长江口。今洪湖市新滩镇到武汉市汉南区汉洪大桥底下湿地,由人工围成的“同心垸”、“五福垸”、“幸福垸”三垸,三垸秋冬季种油菜、小麦、大豆之类的夏收作物,夏季洪水来临前收割,洪水退后又种。因此,这里在《资治通鉴》中既称猪口(这一带湿地至今都有野猪横行,危害垸里夏收作物),又称堵口(因人工围垸,堵塞了沔水泄洪)。如《资治通鉴》东晋元帝司马睿的永昌元年(322)十二月记载:“卓虽慕忠义,性多疑少决,军于猪口,欲待诸方同出军,稽留累旬不前。”就是指汉洪大桥底下的湿地,有野猪横行的猪口。
为了了解东荆河的历史,笔者找到1994年湖北省水利厅发布《东荆河堤防志》的内容。

东荆河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以北,汉江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腹部,上起潜江龙头拐串汉江,下迄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通长江,河流曲长173公里,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两岸堤防全长344公里,其中东荆河修防处管辖田关以下两岸堤防317.156公里,是汉南和四湖地区重要防洪屏障。其保护范围,包括潜江、监利、洪湖、仙桃四县市85个乡镇、农场和436.48万人口。以及江陵,武汉市汉南区部分面积和人口。两岸物产丰富,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鱼、禽、蛋和轻工产品出口基地,经济发达。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3.93亿元,不但是荆州地区重要经济支柱,而且在湖北省乃至全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东荆河是江汉水沙运动的产物,原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历经江汉二水复合冲积和水源关系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冲积平原河流。古往今来,东荆河地域江河串通,湖泊密布,水域辽阔,水源关系复杂。东荆河原本没有固定的河床,洪水灌入,即横冲直闯,危害肆虐。随着自然环境演变,历代劳动人民为了开垦这块肥沃土地,年复一年地修筑了东荆河两道顺水长堤,才成了现在的河道。

以上《东荆河堤防志》的介绍,既说明东荆河是汉江水沙运动的产物,又说明汉江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还说明东荆河流域地区物产丰富。《东荆河堤防志》提到的荆江全长360公里,是指长江从今湖北省宜昌枝江市到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东荆河如今的河道是:从今湖北省潜江市泽口镇龙头拐接汉水南流,于监利市新沟镇东流,经湖北省仙桃市新沟镇、通海口镇、杨林尾镇、郭河镇,到今荆州洪湖市白庙镇至仙桃市杨林尾镇分为南北两支,北支经复兴场、张家棚接改道新河,至仙桃市五湖渔场东岸出仙桃市境,全长88公里;南支从仙桃市杨林尾镇经洪湖市黄家口镇,沿洪湖隔堤过仙桃市杨林尾镇壕口、官垱、吴家剅、新阳沟、茅草湖,出仙桃市境长38.5公里,是仙桃市与洪湖市的分界线。从茅草湖(原为洪湖市新滩镇东湖大队一带的芦苇站)到洪湖市新滩镇白斧池村(现并入胡家湾大队)汉洪大桥底下汇入长江,北面是今武汉市汉南区水洪乡新沟村,也就是水利系统所称的 “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汉南区三合垸是指一九五一年没有设洪湖县之前的称呼,设置洪湖市后,三合垸中的同心垸属于洪湖县新滩镇胡家湾大队管辖。
东荆河与古称夏水的内荆河都在新滩镇北部注入长江(见卫星地图)。东荆河入长江口与仙桃市沙湖镇五湖渔场都在汉洪大桥底下汇入长江。汉洪大桥全长为6300米,是武汉市汉南区水洪乡新沟村与洪湖市新滩镇白斧池村的连接点。汉洪大桥底下的湿地,1998年三垸退耕还原后,生长芦苇。解放前这里流传一句顺口溜:“过了新滩口,性命到了手。”说的就是汉洪大桥主桥4446米的泄洪口长满芦苇,芦苇滩延伸到仙桃市五湖渔场、新滩镇东湖大队、汉南区湘口沉湖温地等地,总面积约三十万亩。《洪湖赤卫队》拍摄,曾在这一带芦苇荡取景。
在东湖社区湖北文坛,有一位网名叫“荆楚沔阳”的作者,在《沔阳地名的来历》中说:“沔阳,顾名思义,‘沔水之阳’也。湖北沔阳建制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山南水北为阳,今天的沔阳在汉水之南,为什么不叫沔阴呢?这就要提到夏水。在水系不明朗的古代,沔水在沔境并非汉水,而是借用了夏水。借用的多了,连长江的一部分也曾经被称为沔水。《辞海》记载:‘夏水,古水名。据《水经注》,故道从湖北沙市东南分江水东出,流经今监利县(已经改为监利市)北,折东北至沔阳县治(今沔城)附近入汉水,自此以下的汉水也兼称夏水’。当时的沔阳县治在夏水之北,故名沔阳。”笔者认为荆楚沔阳先生的说法牛头不对马嘴。
我们把目光再投向古代称“夏水”的新滩镇内荆河。
翻开新滩镇的历史,在王莽代汉的公元9年,将南郡改称南顺郡,州陵县(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洪湖市东北四十里乌林镇黄蓬山)改为江夏县,江夏县治在今荆州洪湖市新滩镇。1951年5月,沔阳专区并入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同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决定,将沔阳县东荆河以南区域,以及监利县东部、嘉鱼县长江北部、汉阳县西南部的毗邻区域划出,成立洪湖县。新滩口从汉阳县划出来的有内荆河以西的新滩镇政府所在地街道、胡家湾、夏家墩、庙湾村、下湾村、东湖大队、南到坪北村的汉阳沟;新滩镇内荆河东岸刘家墩、大兴岭、宦子口村、北洲村等地属于嘉鱼县。新滩镇北部东湖大队一带与仙桃市五湖渔场相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这里流行这样一首民谣:“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若有一年收,狗子不吃锅巴粥。”既说明这里水害严重,又表明土地肥沃。  

综上所述,沔阳县的沔水坐标还不明确,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学者在探讨。就象盲人摸象莫衷一是。
不过,通过以上的考证,笔者从中理解了《说文解字注》中汉江上游诸多水系通沔水,是因为沔水从今陕西省安康市到湖北省江汉平原段,与汉江浑然一体,所以不懂历史的人认定:沔水就是指汉江,汉江就是沔水。于是,以误传误,导致形成了广泛“共识”;在这一共识下,三人成虎。
下面笔者去考证一下楷化后的沔字。“沔”字楷化者特别用心,他将汉江在今襄阳市襄州区张湾镇淯水入沔水大转弯段,以“沔”右边上部类似“正”字的一横来表示,“正”字中间结构,表示今湖北省荆门京山市和湖北省潜江、仙桃等地,也表示沔水是网状形态;类似“正”底部的坚横,表示内荆河与东荆河;左边三点水,表示沮水(此沮水不是发源于发源于秦岭山脉南麓陕西省留坝县与凤县交界处、古称東狼谷的沮水,而是发源于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西南荆山,东南流至今湖北省宜昌当阳市与漳水汇合的沮水;沮水和漳水在今当阳市汇合后,合称沮漳河,流经今湖北省荆州市区西南汇入长江)、漳水、江汉运河(也称扬水、子胥渎)等水系;沔字右边竖弯钩,就是从襄阳到武汉市汉阳区汉江从龟山脚下入长江口。最后连沔水汇入长江的一钩也表现出来了。草书简体沔字更干脆利落,除了左边三点水保留,右边简化到类似“弋”字,表示汉江从襄阳到武汉市入长江的线条形状。从楷化后的沔字来看,说明沔水既复杂又浩瀚。
有人会说:如果你许雨浓将江汉平原的复杂水系都视为沔水,怎样解释沔阳县的来历呢?
笔者认为,要想破解沔城镇与沔水的迷底,我们得先说沔城镇的玉带河。沔城镇的玉带河古称漕河,俗名王保河。位于仙桃市东荆河与通州河之间,发源于今东荆河以南之柳口。清朝同治四年(1865),监利县东荆河杨林关溃口,冲断王河口,故东荆河以北的漕河从王河口起,北流至沔城镇莲花池折向西流,绕旧城南门、西门、北门,至七里城折向东流,宛若玉带,故名玉带河。流经铁泥坝与东荆河平行东流苏杨马口,折向北流经白鱼嘴至张沟入通州河,全长35公里。
笔者介绍沔城镇玉带河的前世今生,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汉江上游发源于今陕西省西宁强县的玉带河,乃是汉江三源之一。我们从沔城镇的玉带河取名来看,是人为、还是巧合?从这一巧合看来,沔阳县设县,后人有借用玉带河为县名之嫌。这是笔者对沔阳县来历的第一个通俗狭隘的解释。另外,梁武帝设置沔阳郡时(治所与沔阳县同城),由于晋朝的沔水名称已经变得复杂,导致他不能准确界定沔水区域。从西晋到东晋,沔水既有沔阳、沔南、沔北、沔中之称,又有沔西、沔阴、荆沔等名称:

《资治通鉴》咸康五年四月记载:“然此但论征西既至之后耳,尚未论道路之虑也。自沔以西,水急岸高,鱼贯溯流,首尾百里。”
《资治通鉴》咸康五年九月记载:“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
《资治通鉴》永嘉二年十二月记载:“成平寇将军李凤屯晋寿,屡寇汉中,汉中民东走荆沔。”
《资治通鉴》永嘉六年十二月记载:“顗始至州,建平流民傅密等叛迎杜苾,苾别将王真袭沔阳,顗狼狈失据。”

以上原文就是从丹江口市到江汉平原以及江汉平原周边相邻地带的沔水多种名称,说明沔水因浩大而地域辽阔。因此,《资治通鉴》升平五年(361)四月,桓温任命弟弟桓豁都督沔中七郡(即襄阳、竟陵、江夏、南郡、新野、义城、顺阳七郡。供参考)的军事。
除此之外,汉江和沔水在枯水季节高度重叠的段面,《资治通鉴》将这一重叠段面称为“沔江”。如,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元年(313)八月记载如下:

陶侃使参军王贡告捷于敦,敦曰:“若无陶侯,便失荆州矣!”乃表侃为荆州刺史,屯沔江。

以上荆州刺史陶侃屯兵的沔江,就是指今武汉市蔡甸区到汉阳区龟山脚下汉江入长江段面,是汉江、沔水在枯水季节重叠段面。有人会问,你许雨浓怎么证明今武汉市蔡甸区到汉阳区龟山脚下汉江入长江段面,就是史料中所指的沔江?笔者的证据如下:

杜苾将王真袭陶侃于休障,侃奔滠中。周访救侃,击苾兵,破之(《资治通鉴》建兴二年三月)。

以上原文是《资治通鉴》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二年(314)三月记载。意思是指叛军首领杜苾带领王真到林障城(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东北汉江南岸)袭击荆州(当时荆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汉阳区沌口开发区)刺史陶侃,陶侃逃往滠中(指今湖北省孝感市与今武汉市黄陂区以南滠河中段地区,滠河入长江口位于今武汉市轻轨汉口北站附近)。周访增援陶侃,打败了杜苾。
这就是梁武帝在设沔阳郡和沔阳县前的沔水复杂名称,梁武帝在501年从襄阳走江汉平原到今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脚下汉江入长江这段征程时,深感沔水名称复杂,所以他夺取天下后,迅速为汉江、沔水定出准确的地名,这样既便于军事指挥,又便于行政管理。
沔阳郡只管辖沔阳、云杜二县,说明梁武帝在告诉后人,沔阳、云杜二县坐落在江汉平原的沔水中心区域,有别沔中七郡,就以诸葛亮时代的荆州北部沔水来命名沔阳县,就像今湖北省与湖南省以洞庭湖、河北省与河南省以黄河取名一样:这就是沔阳县的来历!
考证了楷化的沔字和沔阳县的来历,我们对沔水和沔阳设县有了清楚的认识。那么,沔水称夏水,夏水称沧浪水又是怎么回事呢?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6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5-2-6 00: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谢啊!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