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对联
蛇年的大年初一,阳光明媚,比较过年时令的气象,这算是少有的好天气。农历的岁尾年头是民间最看重的日子,每当时光走到这一刻,就会有贴窗花、挂灯笼、刷门联、燃烟花、放炮竹、摆龙灯、舞狮子等等一系列的规定动作,目的是为迎接春天的到来。
过去是农耕文明,这些行为配置都是为祈盼来年风调雨顺,有一份上好的收成。久而久之,由标准的“规定动作”营造出来的气氛被概括成所谓的“年味”。诚然,这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为体验“年味”的户外游园,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其实,就风物中的个人而言,迎春的蕴意就是面向大自然沐浴阳光。顺着这个思路联想,心里就多了一层惬意。更让人意外的是,游园中无意破解了一个字,竟读通了一付对联。大过年的小意外,让我蛮有“成就感”。/呲牙/呲牙
下面图一、图二是武汉中山公园“四顾轩”上的一付对联。我不通书法,估计是篆体书写。其中二十二字有7、8个不认识。猜了半天,还是云里雾里。后来看了下联的第五个字,才愰然大悟。
这个字的左偏旁是个“禾”字,右边是个繁体的“龟”字。这个组合让我突然悟出了这是个简的“秋”字。何以见得呢?
历史课有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讲西域的丝绸之路有个叫“龟兹”的地方。每当讲到这个地名,老师特强调念“龟”不念“归”字音。应读为“秋”字的音。
古人造字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的四规则,“禾”与“龟”组合是个形声字。再根据汉字通借的原则,对联中的这个字就读“秋”,词义即是四季之秋的秋。
于是,我就猜出了这付对联写的是:
环顾东西南北观八方美景
历览春夏秋冬赏四季鲜花
汉字的水太深了。除了繁体、简体之外,还有个异体字的存在。何为“异体”?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有个生动的例子。书呆子孔乙己能把“回”字写出四个字形出来。再加上书法体例,比如行书、楷书、草书篆刻等等,更让人麻脑壳。现在回看简化汉字的举措,无疑是一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德。
下图三是紫阳湖公园的“紫香长廊”。牌匾上的“香”字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