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东湖社区 返回首页

惠海飞舟的个人空间 https://bbs.cnhubei.com/?49610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奥巴马艰难的抉择:突袭本·拉登

已有 1150 次阅读2011-5-15 18:17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

本博客所发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 请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提要:美国特种部队突袭“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登前两天,即4月29日,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经过一夜的权衡,最终下达了使用直升机从阿富汗越境巴基斯坦突袭本·拉登命令。

当美军海豹突击队与对手交火那一刻,奥巴马和幕僚们身处白宫时局值班室,紧张地观看卫星实时传回的现场视频画面……

                                   面临三种选择意见难以统一

 美国东部时间4月28日下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情报、军事和外交团队成员在白宫时局值班室碰头,认真听取了针对本·拉登行动的可能选项。

 时局值班室位于白宫地下室,此时已处于最严密安全保卫之下,连一只苍蝇以休想飞进去。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与会人员在两小时会议中权衡突袭利弊,意见并不统一。

总统奥巴马面临着三种选择:等待更多情报再做定夺、发动定向空中打击、派遣直升机加特种部队突袭。

情报人员表示,就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有五成至八成把握,但无法确定本·拉登具体藏身在哪一座建筑内。

奥巴马围着会议桌边踱步边思索着,他要求每个人都表明观点,同时抛出突袭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形:平民伤亡、人质遭劫持、直升机被击落、与巴基斯坦产生外交摩擦。

后据一名官员描述,与会人员的意见大致分为两派。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和中央情报局局长莱昂·帕内塔支持地面行动,其他人认为应等待更多情报再决定。会议临近结束时,大约一半与会者支持直升机加突击队突袭的方案,另一半提议要么静待情报更加准确后再采取行动,要么进行精确的空中打击。

  但在谈到一旦发动袭击后,不能将拉登置于死地,令其逃脱如何应对时,会议一度出现了长时间沉默。最后奥巴马表示:“等我回去再好好想想。”

    说完,奥巴马转身离去,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一夜未眠的权衡  拍板决定突袭

当夜,奥巴马在白宫寓所里一夜未眠,他还在反复权衡着那三种选择的利弊和风险。自从他上台执政以来,尽管经历了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美国也从没放松过对本·拉登侦查和追捕,但都让本·拉登侥幸逃脱。自9.11美国遭到恐怖袭击以来,本·拉登就想个巨大的魔影笼罩在美国的天空,让美国民众不得安宁。眼下,中情局已经侦查锁定了本·拉登的住所,明年总统的大选又在即,如果抓住或者击毙本·拉登,他就会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定会为他竞选连任总统加不少分,至于他在执政中的失误人们也会谅解一些。

他又踱步到窗前,看着白宫外面浓重的夜色,仿佛纽约帝国大厦遭袭的恐怖画面又浮现眼前。一定要抓住拉登,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想到这里,他更加坚定了派遣突击队突袭本·拉登住所的方案。

翌日早上4月29日8时许,奥巴马在登机飞往亚拉巴马州龙卷风灾区前,突然召集高级顾问,宣布了他派遣突击队突袭本·拉登的决定。

奥巴马对他的幕僚们坚定地说:“动手吧!”

其实,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北大约60公里的阿伯塔巴德镇去年8月就进入情报人员视野,但直到今年3月美方情报官员才认定本·拉登的确可能藏匿在那里,进而着手制定对策。美国甚至还在阿富汗仿造了本·拉登的住所,供海豹突击队进行突袭演练。

按一名不愿公开姓名官员的说法,奥巴马下令1日突袭的原因有二:一是担心行动拖延可能增加情报泄露风险,促使目标逃脱;二是美国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已经就行动方案多次演练,整装待发。

                                观看突袭现场视频  面无表情

突袭行动的当天,即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下午,奥巴马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总统助理兼国家安全副顾问托马斯·多尼伦和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等围坐时局值班室一张桌子前,一起观看卫星实时传回的突袭画面。

《时代》周刊有一则评论说,在现代社会,奥巴马总统能像打视频游戏那样“亲历”自己一方的军事行动。只不过,他不能在行动中与指挥官联络。

一名在现场的美国官员描述,屋内气氛“紧张、焦躁”。突袭行动所持续的40分钟内,奥巴马多数时间坐着,面无表情;他的一些助手来回踱步;大家长久沉默,安静等待。

的确,此时奥巴马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监看卫星实时传送回的突击队行动视频画面:

在夜色中,美军派出的20多名海军“海豹”突击队成员携带先进战斗装备,乘坐4架“黑鹰”直升机从阿富汗飞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然后立刻掉头,像旋风般扑向距当地50多公里的北方城市阿伯塔巴德,执行刺杀乌萨马·本·拉登的行动。

奥巴马知道,这次突袭行动的成败对他意味着什么!是他在或是空中打击,或是空降地面突袭的选择中拍板下达了这个空袭拉登的命令。如果是空中打击,而拉登又不在这个大院里,将造成严重的外交问题;即使奥巴马是正确的,炸毁这个大院也无法确认拉登是否已死。只有空降地面部队突袭的方案是比较稳妥的,现在就要看“海豹”突击队成员小伙子们的临场表现了。

这批参与本次行动的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6分队”)官兵,是奥巴马亲自点名挑选的,是因为他们在以往反恐中的优异表现,奥巴马相信他们会出色的完成任务。

这时,他们搭乘的4架直升机在夜幕的掩护下已经飞抵拉登住宅上空。突然,有一架直升机坠落,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房间里气氛顿时越发紧张起来。但画面中其它直升机上的突击队员已利用绳索从天而降,快速进入高墙环绕的豪宅内寻找拉登。一时间枪声大震,装备有先进的夜视设备和武器的突击队员破门而入,端着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冲进住宅。密集的枪声在住宅里持续了一阵,当拉登因头部中弹被击毙后,这场持续了将近40分钟的枪战宣告结束。

                                  我们得手了,各位!

奥巴马坐在时局值班室圆桌靠后的位置,桌上摆满了笔记本电脑和一些文件,他神情严肃,稍显紧张。国务卿希拉里的神情更加凝重,观看视频的时候,不时用拳头托住腮帮,或者用手掩嘴,紧张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在观看现场视频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人说话,屋子里很沉默,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只能听到视频里传出的枪声。一分钟的感觉就如同过了一天一样。几分钟后,从遥远的间隔半个地球的突击行动现场传回声音:“我们已经确认‘杰罗尼莫’的身份。”“杰罗尼莫”是代号,特指本·拉登。

随后,又传回击毙“杰罗尼莫”的消息。

“我们得手了,各位!”奥巴马抑制住内心的兴奋平静地对大家说。

幕僚们也都站起身来,高兴地祝贺。

                                 宣布拉登死讯  举国欢腾

奥巴马随即决定,在当地时间5月1日深夜到白宫东厅发表声明。通常情况下,东厅多举行重大活动,如迎接贵宾、签署重要法案等。在这里发表声明,预示事件重大。

夜里11时35分,奥巴马身穿深色西装,白色衬衫,系一条深红色领带,表情严肃,在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希拉里等高级幕僚的陪同下来到白宫东大厅。

他说,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发起针对拉登的“定点”行动,双方发生交火,本·拉登被击毙,其尸体目前在美方手中。

“今晚,我可以告诉美国人民和全世界,美国在一次行动中击毙了‘基地’头目本·拉登。成千上万无辜男女、儿童死于他的恐怖活动。”他谈起2001年“9·11”恐怖袭击,“在我们心中留下巨大伤痕”。

奥巴马说,他就任不久,要求中情局局长帕内塔把追捕本·拉登作为打击“基地”的首要任务。去年8月,白宫获得与本·拉登藏身地相关线索,紧追不舍,终于取得突破,在巴基斯坦锁定目标。

“直至上周,我认定我方已经充分掌握情报,随即下令发起行动,”奥巴马说,“一支美国小分队发动袭击……没有美国人伤亡。”

他说,击毙拉登是美国反恐行动上的“最重大成就”,现在的“世界更加安全、更加美好”。 “我们可以告诉那些在基地组织恐怖袭击中失去亲人的家庭,正义已得到伸张。”……

就在奥巴马发表讲话时,华盛顿白宫门外,数以百计民众挥舞国旗,呼喊“美国!美国!”

美国民众通过电视、网络、短信等得知拉登死亡后,纷纷走上街头,聚集在一起庆祝。他们来到世贸中心、白宫大门前和其它一些场所,人群在激动地呼叫、挥舞着旗帜,唱着国歌。

聚集在白宫前面的人群大部分是大学生,他们高呼着“美国!美国!”,并唱起了美国国歌。埃塞俄比亚人丽玛四年前来到美国,她告诉《中国日报》记者,“本•拉登死了我很高兴。他杀死了那么多人。现在美国和世界安全了,我感到很宽慰”。私人公司经营者康纳表示:“这种事情你从来没想到真的会发生。”

“93次航班家属会”主席戈登·费尔特说:“这无法减轻我们的痛苦,或令我们的亲友起死回生,但‘9·11’事件策划者和全球恐怖主义代言人无法再散布罪恶,这令人宽慰。”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得知消息后表示,本·拉登被击毙是一个“重大成就”,对“美国及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是一个胜利”。人们都知道,本·拉登就是在小布什当总统时发动了对美国的恐怖袭击。美国十年来对本·拉登锲而不舍的追杀,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奥巴马开心地看着聚集在白宫前欢腾庆祝的民众,脸上浮现出笑容。这也是有着黑人血统的他执掌白宫以来最开心的一个夜晚。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