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东湖社区 返回首页

楚风仙韵的个人空间 https://bbs.cnhubei.com/?60109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沔阳十番锣鼓

已有 2512 次阅读2011-4-1 19:24 |个人分类:民间音乐|

本博客所发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 请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沔阳“十番锣鼓”,又名“十样锦”、“七星点子”。在沔城也有叫“清音”的,又有叫“细乐”的,也有直呼为“星当昌”(昌读访,下同)沔城历史上盛行的“十番锣鼓”起源于明代,流传于民间。后被释、道加以利用,故似乎是一种与宗教活动有关的音乐。过去东岳庙的“香火”很盛,每年从农历腊月三十至第二年正月十五,到东岳庙烧香还愿的香客很多,在进香者中,就有“十番”乐队伴奏,有时多达五六组之多。

      由构成十种音乐的敲击乐器(即:打、扑、堆、各、七、浪、星、当、昌)加吹管乐器(即:笛、箫、唢呐、笙)组成。是尾于“鼓吹乐”的一种演奏形式。“十番锣鼓”又分“笛吹十番”、“笙吹十番”。沔城的十番为“笛吹十番”。演奏的曲调多为南北曲牌中的牌子曲,也杂有部分民间小调。沔城十番的曲牌,主要有《渔家乐》、《金钱花》等。

    “笛吹十番”的乐器组合,一般为:缠丝曲笛四支(笛的一端,坠有两个彩穗,是一种装饰),走在乐队的前面,左右各二。在笛子中间稍后是一个背鼓的,背带为红绸子,鼓架很精致,镂刻有各种花纹和图案,上涂红漆金粉。鼓架内,置板鼓、堂鼓各一。鼓架后榇中间附设一个方木梆子。鼓手随其后,一手执拍板,一手执鼓扦,以繁花流彩的鼓点节奏应和着优美的笛吹牌子曲。鼓手也是乐队的指挥,不时以手势和鼓点发出信号,指挥乐队转换曲牌。和鼓手紧密配合的是击“单星”和“小当锣”的。“单星”就是铃,式样与和尚、道士用的“法事铃”一模一样。“小当锣”很小,比手掌还小一点。这两件乐器,由一人兼打。除此,还有一人打低锣,锣的音色如“访音”。这三种敲击乐器组合在一起,在鼓手的节击下,就能奏出“十番”的基本特征。跟在鼓手后面的,还有击“小钹”(大多发“扑”音)、马锣(发“浪”音)、“小锣”(发“堆”音)等乐手。

       据《沔阳州志》记载:“十番锣鼓”又名“十样锦”还有一段历史典故。明太祖朱之璋第十二太子朱柏在古镇首建观音阁作其行宫,朱柏爱好音乐,将宫廷音乐“十样锦”引渡古镇,从此“十样锦”安家落户,世代相传数百年。采用各种吹管奏出江汉平原小调《十样锦》为主旋律,配以各种打击乐器的间奏或重奏,轻吹细打,抑扬顿挫,在各种庆典喧闹中别致一格,演奏形式可行可驻,灵活多变。

      还有文献记载,如明沈德符(1578―1642 )《万历野获编》曰:“又有所谓《十样景》者,鼓、笛、锣、板、大小钲、钹之属,齐声振响,亦起近年,吴人尤尚之。然不知亦沿正德之归。”明张岱(1597―1689 )《陶庵梦忆》称之为“宣传”,清叶梦珠《阅世编》称之为“十不闲”、“十番”。  

     十样锦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两大部分组成。常见的配置是打击乐器:十样锦,堂鼓,小京钹,中虎音锣,小锣,马锣,响木;吹奏乐器:四支笛子,一支唢呐。当然有时也随人员增减而调整,但主打乐器十样锦则是不可或缺的,其他乐器随演奏场合不同而随机配置。上述配置主要用于婚庆等场合,如遇白喜事,堂鼓可改为大鼓,吹管则改用曲笛和中音唢呐演奏,有时还会加入笙。

  其中的“十样锦”为主打乐器,其实是一组合件:用直径6mm钢筋做成一平面大葫芦状,大圆内悬空固定一小苏锣,即俗称大勾锣子;小圆内悬空固定一小马锣,顶上再固定一碰铃,一共三样,也有多一小锣或响木做成四样的。大小圆之间有一手持位置,钢筋用彩布缠绕装饰。演奏者一般就是掌作师傅,手持小鼓签,依谱击打十样锦上的各种打击乐器,发出错落有致的不同声响,指挥整个演奏过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