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8
少校
荆楚网钦差大臣
 
- 积分
- 8644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天门市 2011-11-1 2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进跨越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着力运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市场的办法来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障碍,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四是必须坚持民生第一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五是必须坚持党建第一责任,着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激发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为促进天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总体实力还不强,产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社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人才瓶颈更加凸显,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十分迫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少数干部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强,狠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着力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天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区位条件逐步改善,产业基础进一步坚实,发展人气进一步集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天门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未来五年,省委、省政府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实施“两圈一带”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重点突破、纵深推进阶段,天门作为武汉城市圈和汉江中游城市,还将迎来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江汉平原振兴崛起战略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处于深度变革和调整中,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十分复杂。放眼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环顾全省,兄弟县市你追我赶;审视市情,不进则退,跨越赶超的愿望与任务更加迫切,时不我待。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省委对天门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更高,166万人民群众对天门的未来无限憧憬、充满期待。我们必须树立跨越式发展的雄心壮志,实施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超常规发展的非常举措,在全省发展格局中抢占应有的席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保持“追赶者”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劲头,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天门的发展更好更快,让天门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宜居城市为主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着力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着力加强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造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圈西大城市,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天门。
奋斗目标是:经济跨越式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外形象的美誉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环境生态宜居,森林覆盖率达到2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3%,努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省级环境模范城市。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众心态健康向上,社会关系亲善友爱,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工作着力点是:
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突出特色,挖掘资源和产业潜力,做大支柱产业,做强优势企业,做优精品名牌,形成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名优品牌。构建综合交通,加快形成“公铁水并举、大中小配套、多线连武汉、市域大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以通道经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跨区域配置吸纳资源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建设宜居城市,加快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彰显水乡园林特色,增强城市文化魅力,打造“茶饮食蒸、健康生活之城”的城市名片,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以“三大战略”总揽统筹推进天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是支撑,构建综合交通是保障,建设宜居城市是目标。
推进“四个跨越”。推进工业相对不发达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跨越。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行列。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产业链,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建成全省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强市。推进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拓展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运转效率,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承载力、区域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到2016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50平方公里,常居人口突破5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推进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跨越。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培育特色职教品牌和劳务品牌,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技能型工人8000人以上;完善全民创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草根经济”,每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00户,鼓励在外创业,建设创业型城市。
三、着力推进天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把做大总量作为工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和回归工程。树立理性、务实招商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工作机制,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上实现重大突破。大力实施“321产业工程”,培育发展支柱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3个百亿产业,化工、机电汽配2个50亿元产业,1个以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过80亿元。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税收千万元企业培育工程,完善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和工作机制,争取上市企业突破2家。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靠山”工程,继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开展建设创新型企业专项行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专业研发中心。落实对科技型企业发展及技术创新的各项激励政策,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精品名牌和质量兴市战略,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进一步完善“一区三园”发展规划,强化功能分区与产业定位,加快配套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增强园区经济竞争力。力争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00家,把天门建成湖北重要的棉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新兴生物产业基地、医药化工基地和专用设备制造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特色、规模、品牌、效益为目标,稳步发展优质粮棉油,大力发展蔬菜、生猪、家禽、名特水产,积极发展杨树产业,做强做优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生猪、家禽、名特水产、杨树等八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按照标准化、装备化、园区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引进企业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