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15 18: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古往今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禁忌,特别是过年时,人们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禁忌更多。如吃“团年饭”,家里有人在外,总要想方设法回来“团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就无比高兴,因此,“团年饭”又称“团圆饭”。餐桌上,有的人家还弄上一碗蒸青菜和一碗蒸鲫鱼,意即“清清吉吉”。近年来,我们仙桃有的人家还吃年糕,意即“年年高”。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敲碗,因乞食者如此。饭菜不能吃完,说是“有吃有剩”。碗也不能失手摔破,如摔破,忙说:“打破碗,时运转”。洗碗必须碗口朝上,不能将碗反扣着,因病人服药后常将碗反扣在桌上。关大门要说“紧财门”。点香点烛要说“发香发烛”。开大门要说“开门大发”。扫地要从外面朝里扫,意即“财宝滚进来”。初一到初三,大人不得打小孩,原因是怕小孩哭,哭就不吉利。为了防止小孩说不吉利话,家里还写上“童言无忌,百事顺遂”的红纸条贴在中堂上。近人丰子恺在《缘缘堂随笔》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吃过年夜饭,母亲趁孩子们不备,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毛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屁股,即使是说了不吉利的话,也等于放屁。”
在讲禁忌方面,我们仙桃还流传着一些笑话:沔城有个小孩是个“弹舌头”,有的音发不准。大年初一早晨,家里人准备洗了脸“出行”,这孩子边拍手边说:“爹爹死(洗)了婆婆死(洗),婆婆死(洗)了……”孩子的妈妈一听这话不对头,就赶忙把洗脸水泼了。这孩子又笑着说:“哈哈,都死(洗)不成了!”爹爹婆婆连夸媳妇:“这好,这好,把个不好的兆头扳过来了!”
彭场也有个笑话:有家商店的老板,大年初一“出行”时,将一架大鞭点燃后,只响了几声就不响了,这老板赶忙将鞭捡起来往怀里一揣,对旁边的人说:“看,财宝已经上了我的腰包,这叫不响(想)自来。”他话音刚落,哪知鞭又响起来了,炸得他皮开肉绽,哎哟连声。旁边的人作了一个顺口溜笑他说:“鞭往怀里揣,炸得皮肉开,还说财宝上了腰包,真是划不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禁忌已经消亡,尚存的禁忌中,有些迷信的、消极的、有害的也正在被人们逐渐摒弃。但还有一些禁忌,尽管它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却已渗入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人们趋吉避凶心理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喜庆场合不讲不吉利的话,不做不吉利的事等等。对这类禁忌,应该宽容和尊重,应像古书上说的那样:“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