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4 19: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前的纪念文章】
夕阳余辉——纪念中风三周年
在南宫灵鹫编写的《东湖社区之最》中,h1943荣幸地成为“社区年龄最长的版主”。得此殊荣,感慨不已。在东湖,还有不少比h1943更年长的网友,若不是得“老年天地”之天时地利人和,h1943怎可能榜上有名?
进入东湖一年有余,从“新手”一步步晋升到“少帅”,人们逐渐熟悉了h1943 ——一个文笔略显迟钝、兴趣比较广泛的退休老人。“两个老鬼” 对弈《特写》,“三只蚂蚱”侃笑《爱心》,“五虎上将”叱咤《枝江》,“乱兄乱弟”闹腾《武汉》,h1943都是其中的一员;三月下江南,五月飚京珠,年底游港澳,琴台会云龙,南国见兴家;评论、小说、散文、诗歌、贴图、摄影样样涉猎;h1943仿佛身强力壮、精力无限。
人们怎会想道,h1943乃一介老朽,身患多种疾病,终日与药为伴,三年前的今天差点一命呜呼。
2004年1月23日,甲申年正月初二,正式退休的第九天。那天,真是连连撞鬼——先是倒车时擦上消防栓,新崭崭的私家车被划出一道刺眼的伤痕;去修理厂补过油漆,返回的途中前胎莫名其妙地消了气;晚上打麻将,面前的牌老是放不稳,一触即倒......
细心的二姐发现了异常:“你们看,43的嘴是不是有点歪?”深夜11点去医院,CT检查——脑出血——“病危通知”,立即住进了病房。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保住了一条老命。劫后余生,一切都看得淡薄了。想当初,几十年如一日地“出全勤”、“出满勤”,长年累月地加班加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不过落了个虚无飘渺的好名声。为“社会主义”干了一辈子,差一点没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此,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医院,接触最多的是医生、护士、病友和药品,关注最多的是各色各样的医疗、保健信息。虽然没了公事和家务的负担,精神的压力却无比沉重。最使人恼火的就是所谓的“医疗保险”——甭说同济、协和、“附一”这样的好医院不能去就医,一年的退休费根本就不够看病买药!几十年视为依靠的单位、组织通过“医保”早把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真有一种“卸磨杀驴”的味道!提起“医保”就想骂人,该骂谁呢??!!
在无限的苦恼、困惑、愤懑之后,幸亏走进了网络。网络使我开阔了眼界,使我结识了更多善良诚挚的朋友,使我得到心灵的慰籍。从唇枪舌战的《时评》到文采飞扬的《特写》,从充满友情的《爱心》到歌舞升平的《心情》,不停地转换着角色,不断地调整着自我,忘却了病痛,丢弃了烦恼,不断地搜寻、建造着理想之中的“世外桃源”。
然而,老年人终究不喜欢唇枪舌战,不善于舞文弄墨,不习惯唧唧我我,也不幻想发财致富;需要的是一个属于老年人自己、平静而祥和、多姿多彩的心灵港湾。
于是,在1956whsg、幽兰深谷、大罕等朋友和管理员的全力支持下,共同营造了“老年天地”。这里是“交流思想的平台、接触社会的窗口、施展才艺的舞台、学习知识的课堂、娱乐休闲的乐园、咨询求助的桥梁”,是可以让老年朋友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想唱就唱”的场所。这里没有高不可攀的门槛,没有清规戒律,没有对老年人的任何歧视与偏见。这里是中老年人自己的家园。
老年天地——它成了我“再就业”的岗位,成了我生活的伴侣,成了我精神的寄托,成了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在有生之年,用我的余热与朋友们共同点燃尊老敬老的文明之火,呼唤一亿四千万中国老年人渴望的和谐社会早日到来!
(写于2007年1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