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定该怎样进行
——
一个屡评屡败的老教师的泣血呐喊
尊敬的省、市领导:
温总理在今年的人大会上多次提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然而鄂州2011年底进行的教师职称评定“假丑横行”、“腐败丛生”,存在着各种假、丑、黑的现象,让全市一万多名教师看不到政府部门的公信,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我想问的是“鄂州教育职称评定的公平在哪里?”,“鄂州教育职称评定的正义又在哪里?”。
权钱交易、腐败丛生 今年评审开始前几月许多人就开始找关系大把送钱。农村参加评审的教师,一般要花3-5万来打通乡镇、区、市各层关系,城市参加评审的教师一般也要花上2万,来确保评上。还有一些教师花了血汗钱,却因为钱送少了或关系不够“硬”还是名落孙山。如今这种职称评定“明码标价”,鄂州教育“人尽皆知”,却无人来管。 前几年一个梁子湖区的老教师中高评审,倾尽家底,送给某领导几千块,结果名落深山,就坐在市教育局门口嚎啕大哭;一位评了几次都没评上的老教师甚至扬言要拿凶器杀了领导;还有一位落榜教师甚至联系了《焦点访谈》来曝光职称评审黑幕。 这是鄂州教育的悲哀,也是鄂州市的悲哀,也是中国法治的悲哀!那么今年200多名参评教师,不说都送,如果大部分送的话也有几百万的“黑钱”,它流进了谁的口袋?是谁把全市万名教师的“根本利益”作为权钱交易的砝码,个人腐败的温床?
人为操纵、评审虚假 据了解,整个评审安排在黄石大冶的一个温泉宾馆,评审过程非常草率,完全是走过场。实际评审结果由领导们操纵。几位评审组长在评审开始前都已经拿到了领导们提供的“安全名单”(肯定是送了钱的),然后由评审组长具体操纵,几位领导名单都有的排在前、两位名单有的排其后,只一位名单有的排再后,完全没有的只好名落孙山。至于什么评委会、一评、二评只是走个过场。这就是关乎鄂州万名教师工资待遇、个人荣誉的“教师职称评定”,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过程违规、黑幕重重 今年鄂州的教师职称评定怪事不断,黑幕如山。 首先,指标不是一次性下发。先是以书面通知的形式正式下发了一次参评指标(故意留下一部分)。如果有利益关系的教师没有推荐出来,再往区里补充一次名额,以确保有利益关系的教师能取得参评资格。 其次,评审没有标准。我们参评教师只知道基本条件,但不知道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够评上,是以成果来排序吗?但很多成果丰硕的照样掉下来;是以教龄为依据吗?但像我这样评了几次的老教师照样评不上。我想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以关系和金钱来排序。因此,鄂州的教师职称评定是一个真正的“三无”产品,即:无标准、无公正、无公开,纯粹是“暗箱操作和领导意志”结出的一个“奇异毒果”。
再次,结果名单随意更换。评审结果出来后,部分落榜人员能迅速得到消息,并及时开展公关,有的甚至到达评审现场,通过金钱或关系来左右评审结果。
第四,结果不敢公布,申诉没有渠道。到现在为止评审结束过去了几个月,结果迟迟不敢公布,因为他们也知道,这种“权钱交易”的“丑陋结果”在面对广大百姓的时候,就是接受大家“公审”的时刻。会遇到许多的质问、许多上访、许多媒体,甚至良心的自我拷问。教师即使知道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也没有申诉的渠道,没有纠正“错误判决”机会。基本上省人事厅网站一公示就等于铁板钉钉、无可更改。
鄂州教育的职称评定经过多年的累积,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大的毒瘤,没有上级领导的关注,没有公检法部门的强力介入,它永远也破不了,因为“既得利益者”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最终伤害的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司法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尊敬的省市领导!希望我的泣血呐喊能引起您对“鄂州教师职称评审黑幕”的重视,调查、处理。这个毒瘤该破了、也该割了!不然等到引起中央级媒体的关注就为时已晚。2003年轰动全国的“鄂州自考舞弊事件”不是前车之鉴吗?
一个渴望公平正义的老教师
2012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