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276
IP属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2012-10-6 1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客:“慢一点挤。”
顾客:“喂,到后面排队。”
顾客:“我本来就在前面,他们一挤就把我挤到旁边了。”
李延富:“好,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顾客:“我们两个钱都给你了。”
李延富:“好。”
顾客:“我在这里,四点半等到五点,等了半个小时。”
记者:“吃这饼费劲吗?”
顾客:“能吃,我上面还有三颗牙齿。”
顾客:“他这饼很软,它放时间长了都很软,我们买了多放几天也不会坏。”
大家争相购买的就是这种饼。卖这个饼人叫李延富,个头儿不高,只有1米58,他的馅饼也因此起名“矮子馅饼”。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卖这个不起眼的饼,每年能赚上百万元。这种馅饼有什么魔力,能吸引这么多人购买?
五年前,李延富和弟弟李延兵从乡下来到荆门城里,做起了面点生意。由于这条街都做包子、馒头,他的面点没有任何竞争力。他和弟弟商量,怎样才能做的和别人不一样,想来想去,决定改做当地农村的“喜饼”。
“喜饼”,就是在和好的面里放些红糖,压平做成鸡蛋大小的圆形,用土锅烤制,一般在结婚时,男方准备彩礼必须要带300个“喜饼”,在给老人贺寿时,“喜饼”则会做的大两倍,中间盖一个桃型的红印。因为只有做喜事时才能吃到,所以“喜饼”在农村是很受欢迎的。
“喜饼”做出来了,可城里人并不买账。
李延富的弟弟李延兵:“有的说是皮厚了,有的说是馅甜了,有的说是馅饼不爽口,有的说是太粘口,反正意见挺多的。”
原来,“喜饼”在做工上很不讲究,随手捏成,面皮咬起来也很干硬。生活朴素的农村人是不会计较这些的,但城里人选择的余地多,买的时候很挑剔。喜饼在城里不好卖,兄弟俩就想改良一下。当时听说做馅饼比较有特色的在厦门和金华,他们合计后,决定去实地考察,在“皮酥、馅软、味香”上下工夫。经过近三个月的反复实验,终于掌握了烫面和水油面的最佳比例,研制出馅饼酥而不硬的技术。
2002年6月8日,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馅饼摆在了柜台上。
市民:“以前他们的店不是在这边,在那边,生意很好,经常像今天这样排队啊。”
市民:“我每次路过这里,每次都看见这里有很多人,不知是什么力量在吸引他们。”
旁边的商户:“每次过年的时候,他们还没起床,顾客就在外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他们问我,今天开门营业吗?我说,开,老板还没起床呢。”
改良后的馅饼,一上市就受到顾客的欢迎。为了跟市面上其他馅饼区分开,李延富决定给馅饼注册商标,从最开始取名铁饼、石头饼、到后来叫金昌饼,名字取了十几个,但总觉得不顺口。直到一次家庭会上,他的弟媳灵机一动,反正你们哥俩个子矮,干脆就叫矮子馅饼吧,这样顺口又容易记。加上馅饼皮薄馅厚,外酥内软,在市场上显得很有特点和优势。
顾客:“来了亲戚,走的时候就带矮子馅饼,荆门就是这个有特点些,走亲访友也带这饼。”
半年之内,销售额就达到了10万元。李延富兴奋了,没想到小小的馅饼在荆门会有这么大的销量。他当时就想,如果市场越大,他的馅饼的销量就会更大了。
2003年4月,满怀信心的李延富,在100公里以外的荆州市沙市区大赛巷好吃一条街开了一家分店,这里比荆门店的人流量大,而且是专业的小吃一条街,指望在这里大赚一把。没想到,一晃20多天过去了,在荆门异常火爆的矮子馅饼到了荆州却无人问津。
李延富 :“当时一开业,大失所望。荆州人都没吃过我的馅饼,不知道好不好吃。他们不了解,没有人买。每天只能卖三四十元钱,这时候,我们想办法,就把饼子端到街门口请大家品尝,越是让大家品尝,大家反而觉得这是不好的东西,越是没有人吃。”
每天卖三四十元,算上人工、房租、生活、工商税务,一天要亏一两百元。精心改良的饼,矮子的叫法,荆门人能接受,在荆州怎么就不灵了呢?原来,沙市的小吃比荆门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