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9-13 08: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仙桃皮影戏(原称沔阳皮影戏)这门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虽经历近200年的历史沧桑,直到21世纪现代文明的今天,皮影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它那精美的影子造型,独特的表演技巧,浓郁的乡土音乐深受大众的青睐。
仙桃皮影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仙桃的一批渔鼓艺人因家乡十年九水,年年外出逃荒,沿门卖艺求生。因此当时渔鼓艺人皮思金、皮思银兄弟仿效外地皮影模样,学用布鞋壳剪影子,用灯光照映白布操作影人表演,以渔鼓调行腔,渔鼓筒伴奏,即兴口头创作历史故事,被称影子戏,这就是最早的仙桃皮影戏。后又有张洪显、.刘泡等人相继组班坐堂演出,逐步形成了仙桃皮影特色。咸丰年间,皮氏兄弟传人陈大焕、陈大海发展了皮影制作,用牛皮雕刻影子经技术处理呈半透明状涂上颜色,仿戏剧人物生、旦、净、末 丑行当雕成人物脸谱,皮影剧目也确定为改编历史小说、传记等连台剧本 民国初期,通过一批致力皮影艺术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使皮影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大流派,出现了不同演唱风格的皮影门派,后各行会自立行规派序、自组班社、自立门户收徒传艺,长年穿行于湖村、集镇茶社、酒楼演唱皮影。唱皮影已成为仙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一大景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