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八景”之八:庞公制药洞

拜师堂

拜师堂小样
首席记者 张凌 通讯员 汤德东
位于鹿门山山腰东坡,从鹿门寺庙往南顺道行走约200米,至鹿门山东南坡脚下,有一条石板铺就的上山梯道,拾级而上,只见怪石嶙峋,峰回路转,林茂遮天。有藏尾露头的鳄鱼石,有群居觅食的野猪石,还有洞察林间、时欲出击的老鹰阵……继续前行约100米,一圈汉时民居院墙进入眼中,两扇柴扉,一厢小门,这里就是庞德公制药洞。
进入院中,只见由青砖铺就的院落平整洁净,面积约500平方米。庞德公制药洞居中,右为三间木架草庐,左为一座古铜色汉楼。院中山花溢香,四周林密幽静。
洞中现存有根据史载雕刻的庞德公石像一尊,供游人凭吊。庞公气质清雅,手持灵芝仙草,似乎在探究一付为民疗疾的良方。此洞之深、高、宽皆为3.6米。庞德公为躲避刘表延请,携妻隐鹿门山后,炼丹制药就生活在此洞中。
该洞洞口上方左右,各有形态逼真的龟蛇把守,自然天成,惟妙惟肖。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红卫兵破四旧,将右边的石蛇连尾砸掉,现在只剩下一只孤独的石龟,还在那里把守瞭望,还在等待它的主人采药归来。
洞内还有当时庞德公炼丹时,烟薰火燎的痕迹;有庞德公夜晚研习医术药性时,点灯明烛燃松把的盏台;有庞德公在此装门设轩、隔设房间、固定支架的石孔。
1994年,在修复清理制药洞时,配套建设了一座汉楼。楼高两层,通高18米,泥木结构,古铜色,楼上外置扶栏一周,甚是气派雄浑。同时,还建有庞德公旧居,室开三间,木架结构,顶布庐草。
从鹿门寺庙往南约90米,沿着迂回曲折的石条小径,折向鹿门山拾级而上,一座精致雅堂掩映在苍松翠柏中,这就是诸葛亮拜师堂。这里南接庞德公制药洞,是诸葛亮出山入仕前,师拜庞德公的纪念性建筑。此堂建于1994年,取唐代民居建筑风格,为木架砖瓦结构,一门两窗,三间共一堂。
《后汉书》记载,诸葛亮以老师之礼节对待庞德公,每次来访,“独拜于榻下”,德公初不令止。可见诸葛亮对师尊的崇拜之心。庞德公隐鹿门山后,交友诲后进,周围聚群贤,可以想象,庞德公和身边的这批有识之士,经常在一起议论时事,研讨方略,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在这里,庞德公为诸葛亮题名为“卧龙”,丰富了诸葛亮治国安邦的智慧,坚定了诸葛亮匡复汉室的信心,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进入堂中,只见庞德公端坐榻上,亮鞠身讨教,庞公娓娓细数,面呈满意欣喜状。师生情谊,惟妙惟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