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917|回复: 13

怀故友王其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5

主题

1018

帖子

25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524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10-23 10: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qtjgf123 发表于 2012-10-23 00:07
现在一切向钱看,怀旧念故的人太少了,楼主难能可贵,值得顶起!         回马桥向你致敬了 ...

谢谢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270

主题

1422

帖子

218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81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0-23 00: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tjgf123 于 2012-10-23 12:28 编辑
门东草 发表于 2012-10-22 22:55
谢谢阅读。


现在一切向钱看,怀旧念故的人太少了,况且是对平凡的故友,楼主难能可贵,值得顶起!         回马桥向你致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5

主题

1018

帖子

25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52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0-22 22: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哈数 发表于 2012-10-22 21:16
平铺直叙的白描,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蕴含着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不已。期待继续!
...

谢谢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3

主题

66

帖子

80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80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0-22 2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东草 发表于 2012-10-22 20:49
感谢各位网友阅帖。今天接续一段。
一九七三年元月高中毕业(文革时期学制调整,学年结束期在一年的开头) ...

平铺直叙的白描,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蕴含着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不已。期待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5

主题

1018

帖子

25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52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0-22 20: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东草 于 2012-10-22 20:51 编辑

感谢各位网友阅帖。今天接续一段。
一九七三年元月高中毕业(文革时期学制调整,学年结束期在一年的开头),没有大学可考,只有回乡务农,被称为回乡知识青年。到一九七五年九月我离开家乡到荆门师范读书,其间两年多的时间,是我和王其中来往最多的一段时光。那时我经常到王其中家吃饭,他也偶尔到我家吃饭。我们谁有了好书,总要交换阅读;常常模仿古时文人,写些诗词相赠(现在来看那些诗词,实在是十分幼稚);还经常一起到大队的知识青年点上去玩,聊天说笑,炸兰花豌豆吃。那时是文革后期,各种政治运动不断,什么“批林批孔”之类,我们都积极投身到这些运动,办墙报,办学习班,教农民批判“克己复礼”、“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等孔丘言论。各大队都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农村文化人少,我和王其中自然是宣传队里的骨干。我们常在一起编排节目,组织在各小队演出,年底还要到公社参加汇演。记得我和他曾合演一个相声,题目忘了,内容是讲述中国工人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相声很长,我们记不住词,就在演出时投机耍滑,要别人在旁边提词,又把自认为不重要的词删去了一些,结果把旁边提词的人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九七五年,文革后大学开始恢复招生。当时招生不兴考试,而是推荐。我们大队符合推荐条件的只有我和王其中两个人,而王其中这是已经是大队的团支部书记,为了留住人才,就把我给推荐上去了。幸而顺利通过,没有被刷下来,于是在这一年的九月,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拾回桥区丁岗公社许店大队,来到了荆门师范学校学习。从此以后,我和王其中的来往就不多了,只能寒暑假时一聚,且大多时间匆匆。两年学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城区一所中学,没有返回家乡。此后因工作紧张,不久后又娶妻生子,忙于工作和家务,与王其中的来往就更加少了。不过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减退,只要相聚,仍是那样的亲密无间。
我离开家乡以后,王其中先是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大队团支部书记,后来辞去职务,到大队小学校去教书,再后来就参了军,到黑龙江省尚志县一面坡的部队上去了。两地虽相距遥远,可我们书信不断。王其中到部队以后不久,给我寄来几张着军装的照片,一张是手拿着望远镜站在旷野,双目遥望远方,一副指挥若定的气势;一张是放大的证件照,军容整齐,表情严肃,大有标准像的意味,这些我至今珍藏着。大约是一九八〇年,文化大革命虽早已结束,但文革余风不息,年轻人仍崇尚穿军装。我也想抓住时髦的尾巴,就写信给王其中给我弄几件军装。王其中回信说比较难办,但也没有让我失望,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他托一个回乡探亲的战友给我带回一件两个兜的战士上装。我穿过一两次,可惜很快就被姨妹拿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3

主题

66

帖子

80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80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0-22 20: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想来好遥远,实际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71

主题

1094

帖子

157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7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10-22 20: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平淡的叙述中,看到的却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7

79

主题

1025

帖子

4104

积分

东湖元老

闲云野鹤流浪人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4104

IP属地:海南省海口市

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2-10-21 0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问候,帖子中所言估计是五里当年的“郝台之战”,当年文峰塔还在大路上,竹皮河还可以抓虾,往事耐人追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3

主题

3318

帖子

466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665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0-20 2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樓主同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5

主题

1018

帖子

25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52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0-20 21: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日(农历腊月三十)下午,我给老朋友王其中发了一条短信,祝他春节愉快,也表达思念之情,因为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不想却得到一个噩耗:他已经于元月六日去世了。面对他女儿的回信,我感到十分震惊,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虽然知道他多年以前就身患绝症,但还是没想到,我的这位同乡、同学和朋友,就这样快地离开了。
说他是我同乡,也不竟然。王其中本是河南淅川人,上世纪随丹江口水库移民才搬迁到我们大队。他们刚来的时候,和当地居民关系很不融洽,摩擦时有发生,在十里铺一带还发生了武装械斗,据说还打死了人。我们那里的气氛也搞得非常紧张,以至于常常半夜惊魂,有一次听说移民要来进攻我们,许多人都挈妇将雏到别村亲戚家避难。好在政府及时调解,方才平息了事态,维护了稳定。不过这些对我们十余岁的孩子影响甚小,大家在一起还是相处得非常愉快。
我和王其中初中、高中都是同学。读初中时,我们都只有十二三岁,加上农村孩子开化迟,大家并不怎么晓事,只是上学同路,因此也偶尔一起到学校去,印象并不深。初中毕业时考高中(那是“文革”开始后高中首次招生),全大队只有我和王其中考上了,而且被分在离家很远的十里铺中学。因路途遥远,只能住读,每星期六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我们大多同行,这样我们两人的交往就多了起来。记得那时我们常走的路是:十里铺(学校)——鲍河桥——唐坡——瓦庙——许店(家)。在鲍河桥附近有王其中的一个亲戚,我们在那吃过饭;在瓦庙有一个女同学,她有时周六不回家,我们给她带过几次东西。有时我们也从车坪和古林走,途中要涉水过一条小河,河水不深时,我们就在河中打闹戏水。偶尔也弯一转,多走几公里从老山回家,因为是许多同学结伴而行,途中说说笑笑,倒也愉快,不在乎多走了许多路程。高中两年,我和其中在学业上各有千秋。他的英语成绩好,很得教英语的曾老师赏识(曾老师是广西人,我总觉得他说话叽里呱啦的,听不大懂);我的语文、数学成绩则胜他一筹,害怕的就是英语和化学,尤其是化学,那些化学方程式看得我眼花缭乱,很是头疼。
两年高中生活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一九七二年底我们两人骑自行车到荆门。王其中的大哥在荆门城北的襄沙化工厂工作,他也早就学会了骑自行车;那时我刚刚学会骑车,还算是一个骑车新手。我们之所以骑车到荆门,王其中是要到他哥哥那儿玩,我是要到荆门找拉板车的父亲要三元钱的学费(那时我家穷,开学时无钱交学费,总是欠着),于是相约同行。那时从拾回桥到荆门还是很窄的碎石公路,进入荆门处又是一个下坡(就是现在南台到向东桥的一段),在汽车站(即现在的中心客运站)门前路边站着几个人在说话。我一时心慌,竟一下撞在别人身上,摔倒在地。被撞的人倒也没有发火,而是调侃了一句:这样骑车,就不怕垫汽车轮子?现在想想,那时真是黄混胆大呀。好在到了荆门后,我很顺利地找到了父亲,拿到了学费;过了几天回去,也没有再出什么事故。(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