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647|回复: 38

[麻城人闯天下] 陈功:麻城特产(期待加精)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麻城茶油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麻城市特产,“麻城十怪”之一 。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茶油之乡”。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连绵的群山,人烟稀少,山明水净,空气清新。其油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不需要施肥、喷农药,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2010年,经中国国家质检审核,决定对麻城茶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油是中国特有传统食用植物油,可见民间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恰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

  麻城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麻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域范围   采自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湖北麻城北部山区范围内生长的菊科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按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特定品质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湖北福田河产者为福白菊。  文化典故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据“麻城县志”记载,早在宋朝就开始栽培、种植菊花,其时主要用于观赏。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被中药界称之为“广谱抗生素”。麻城福白菊原野生于大别山一奇峰之上,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由福田河境内名寺纯阳寺道士移植于纯阳山周围,因这种菊花“净美香幽具驱邪之气”,被上山入寺的道教信徒移植到庭前院后,种植者初为观赏,后采之作茶、入酒,并逐步发现其药用、食疗、保健效果明显,被作为“药膳佳肴,饮中极品”。到明清,在东阁大学士郑以伟、山西总督梅国桢、御史梅之焕等福田河籍高官名流的积极倡导下,福田河的一些百姓已经将菊花种植范围从庭院扩大到大田畈移栽,并摸索出了一套福白菊耕作、繁殖、烘制、储存的技术和经验。自此,麻城福白菊开始被当地-作为向上进贡的贵重礼品,并被精明的商人运抵金陵、开封等地高价出售。大革命时期,红四军在麻城福田河成立,并转战麻城、红安新县一带。福田河百姓将麻城福白菊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受伤了就用福白菊清理伤口,渴了就用福白菊煮茶饮用,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1957年冬季,时任-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回家乡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原属湖北麻城)时,到麻城福田河仙羊岩外婆家,就对外婆家的菊花茶赞不绝口,并吩咐警卫捎上几斤菊花带回南京饮用。 解放后,菊花的种植和栽培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技术等鼓励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麻城福白菊”产业向前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50-70年代,为小规模种植,作为中药材引种和推广,为民间观赏、药用阶段;70-80年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开始作为土特产、中药材进行推广的阶段;80-90年代,规模化种植,作为多种经营、副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扶持阶段;90年代初-2000年,探索积累生产技术,推广新技术,着力提升菊花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攻坚阶段;2000年以后,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科研课题的品牌打造阶段;  麻城福白菊         麻城市福白菊产业协会        湖北省麻城市北部山区,其中福田河镇为主产区,黄土岗镇、乘马岗镇、三河口镇、顺河集镇为零星种植区,共5个乡镇。东经114°45′-115°20′,北纬31°20′-31°40′。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黑山羊是利用大别山区优质地方良种山羊经多年选育提纯而形成优良肉皮兼用型山羊。其体型高大,遗传性能稳定、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屠宰率和净肉串高、肉质好、膻味轻、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为肉皮兼用型品种,是农业部“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对象。

  特定品质

    黑山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全身被毛黑色,毛短贴身,有光泽,成年公羊背部毛长5~16cm。少数羊初生黑色,3~6月龄左右毛色变为黑黄,后又逐渐变黑。羊分有角、无角,无角羊头略长,近似马头;有角羊角粗壮,公羊角更粗,多呈弧形向后弯曲。耳较大一般向前稍下垂。公羊6月龄左右开始长髯,有的公羊髯一直连至胸前,母羊一般周岁左右长髯。成年公羊颈粗短、雄壮,母羊颈细长、清秀。头颈肩结合良好,前胸发达,后躯发育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端正粗壮,蹄质坚实,乳房发达,有效乳头两个,有些羊还有两个副乳头,尾短上翘。

  文化典故

    麻城黑山羊原称“土灰羊”、“麻羊”、“青灰羊”。是从中心产区当地的土种羊(“土灰羊”、“麻羊”)中选择个体大、生长快、性情温驯的黑山羊留种而进行长期的自发选育而成。1982~1986年,麻城市福田河镇畜牧兽医站开展了品种资源的挖掘,扩大了生产群体,提名为“福田河黑山羊”;1987~1994年,湖北农学院刘长森教授一行利用大别山科技扶贫项目,开展了黑山羊的调查,加强了选种选配,使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得以提高,主要生产性状、遗传性能趋于稳定,称为“麻城黑山羊”;1995~2001年,湖北省畜牧局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了麻城黑山羊的纯种扩繁和推广工作,并正式命名为“麻城黑山羊”,其各项生产性能都比原有的黑山羊大幅度提高。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3月以来,以板栗为主的低丘岗地开发正高潮迭起,麻城市又紧锣密鼓进行板栗嫁接的筹划准备工作。市政府拿出30万元作为板栗嫁接的启动资金;林业局在麻东、麻北、麻中南分三片组织板栗嫁接技术培训,计划培训500人;全市板栗接穗的采集已经开始,市林业局集中采集80万根接穗的首批15万根今日已从罗田县发货,这批接穗是以六月暴、浅刺大板栗、中迟栗等为主的板栗优良品种,将主要用于面积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的板栗嫁接。

  近几年来,麻城市以低丘岗地开发为载体,大力发展板栗产业,板栗面积迅速从30多万亩发展到65万亩, 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给麻城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目前,全市尚有514 万株板栗需要嫁接,市政府要求今年春季必须全部嫁接完,以尽快使之发挥效益,为此,市林业局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具体工作,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把这项工作作好,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满意。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银丝空心面  麻城银丝空心面以精白面粉精制而成,色白心空,细如银丝,清爽可口,入锅不浑汤,进口嫩而香,易消化,易吸收,早在清嘉庆年间就闻名,为麻城市中馆驿“义泰合”老面铺首创。中馆驿、宋埠镇多有人善作此面,尤以中馆驿夹洲为最佳。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山老米酒是麻城市东部山区的木子店、东古城等地用糯米酿造的一种特殊醇酒,色泽清亮,味道淳甜,质浓而不伤脾胃,淡而不乏后劲。经有关部门化验,该酒含有多糖及还原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以及钙、钠、镁、锌、锰、铁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老米酒与人们的生活非常密切,当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数我”的说法。目前,东木山区年产老米酒六、七千吨,品种由原来的“头酒”、“壶子”发展到现在的“桂花酒”、“桃春酒”等十余种,远销安徽、河南、武汉等地。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龟山枸杞酒   龟山枸枸杞是麻城市酿酒厂采用名贵中药村枸杞原汁发酵,经科学酿造而成,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具有养血明目,润肺保肝,生精益气,治虚安神,养颜驻容,延年益寿等功效,集药疗、营养和饮料于一身,被誉为“抗衰老,保青春”之佳品。该酒获1992年全国消费信得过产品、首届中国医疗保健精品博览会金奖和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国内外。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麻城传统名菜。将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豆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入、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15-20分钟,出笼后切成长方条,装盘上席,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可口。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龟山岩绿茶
  被列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的龟山绿茶,1980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五大名茶之一,1988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奖,1989年亚运期问,送往北京.受到国际友人赞赏。一位新加坡朋友品赏了这种茶以后,翘着大拇指说,他到过不少茶园,唯有这种茶最佳。
  龟山岩绿茶,产于麻城市龟山峰一带海拔800米以上的罗百川村、龟尾村和柿饼山村的高山上。这里常年雾锁烟横,气候湿润,温度一般低于山下5—8度。每当谷雨前夕,大雾特多,有时只有午饭前后的2—3小时才能见到阳光。这时,生长在峰巅岩缝里的茶树渐渐泛绿,冒出如针似的嫩叶。山里人在这种情况下开始采摘,采摘来的毛尖,经过人工精巧制作,就是龟山岩绿茶。这种茶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碧绿,叶底嫩匀等特色,每年一到市上,就被人们抢购一空。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

662

主题

6912

帖子

7922

积分

超级版主

东湖麻城论坛首席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922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苏州市 2012-11-3 16: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鄂东茯苓
  茯苓,亦名伏灵、伏菟、松腴、不死面。伏灵之名出于《史记·龟策列传》,传云:“所谓伏灵者,在警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淮南子》也载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丝。”李时珍说:“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山人亦时见之,非菟丝子之菟丝也。注淮南子者,以菟丝子及女萝为说,误矣。”

  茯苓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靠吸收松木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生长。嫩时白棉绒状,成熟后呈棕褐色皮状。李时珍说:“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耳。”现仍有野生,但主要靠人工培养。

  据《本草纲目》载:茯苓“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甚至有人说它“通神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宋苏颂著《集仙方》,把茯苓酥描述为“日食一枚,终日不饥。”慈禧太后曾令御膳房制作“茯苓饼”供膳,并以此赏赐王公大臣。

  茯苓的主要成分,目前已知的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组织氨、磷脂、蛋白质、酶等,是一种很有营养的有益健康的药品。因此,久已失传的茯苓食品近年又相继上市,罗田县九资河茯苓糖不久也将问世。

  鄂东茯苓称著全国,主要产区在罗田、英山、麻城。罗田生产茯苓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被誉为“茯苓之乡”。一九三○年全县总产达三百多万斤,一九五六年曾达到四百二十五万斤,一九八三年下降到六十一万斤,罗田、英山、麻城三县总产也不过一百一十二万多斤。茯苓的商品规格,罗田、英山、麻城各有特色。英山出口片类,以洁白匀净著称;麻城以块类方正整齐见长;罗田以个苓坚实皮细闻名,药用性能好,曾有九十六斤重的“茯苓王”,在广州博览会上展出,许多外商惊叹不已。




“陈功”特别申明:“陈功”所谈论的观点是“陈功”扮演的“陈功”的个人观点,与“陈功”本人无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