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242|回复: 175

张家塘记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22 10: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生今世不忘怀
                                                               (2008.5)

      胡老师是在业余写作方面给了我最大的关怀与帮助,且至今仍是素昧平生的一位恩师。
      15年前的1993年,我在村小教书。闲暇之余,爱看看书报,练练笔,也偷偷地试着给报纸投稿。当时,学校订有《湖北农民报》。由于农民报办得较有乡土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及教师们的喜爱,于是我便与该报副刊的主持人胡德民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自发投稿被采用了几篇后,六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了胡老师写来的第一封约稿信。信中,胡老师对我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论方面的能力予以了肯定和褒扬,让我就随信寄来的一篇小小说谈点看法。我当时既有受宠若惊之感,又惶惑不安,怀疑自己是否真有资格去对别人的佳作品头论足。但既然承蒙编辑错爱,也就寄去了一篇评析文章。很快,胡老师来信说,我完全同意你对原作的分析,希望今后能朝这方面多加努力,定能有所收获。短评刊出后,原作者也给我来函,对我的观点表示首肯。这些,让我心潮起伏,倍受鼓舞。这以后,他对我更是百倍的关怀。凡是刊有较高品位作品的报纸,他总会单独给我寄来。仅1993年一年,他就亲自给我写信、寄样报达六十多次,平均每周一次有余。一位年近花甲、且任省报主任编辑的老  人,每天不知要处理多少来信来稿,时间、精力该有多紧张,却对一位素不相识的业余作者如此关爱,确实令我感动不已。
      为了帮助我提高写作水平,胡老师除对我每篇习作精心修改、润色外,还尽全力从其它渠道给予帮助。
      1994年,我到乡政府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怕自己因新闻采写知识、经验不足,难以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便写信去求助于他。很快,他便给我寄来了一大捆学习资料。这里面,既有该报新闻·文学函授班的讲义,也有湖北日报社编印的经典新闻作品集,是在外面花多少钱都难以买到的内部资料,而我却未花分文便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这些资料,对提高我的新闻采访写作水平,起了很大作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7年间,每年在各级新闻单位用稿百余篇,年年被评为全区“十佳”新闻通讯员。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直接得益于他的帮助和鼓励。
       胡老师不仅在写作技巧、能力等方面给业余作者以教益,也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为了提高业余作者的知名度,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他尽可能多发那些处在最艰苦、最边远地方作者的作品。1993年10月,在他的推荐下,我和武穴市一位青年诗歌爱好者有幸赴京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走向二十一世纪全国文学创作研讨会”。当他得知我们的作品获奖时,马上在《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上作了报道,这对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其作用自是不言而喻。胡老师在给另一位业余作者的信中说过,我与不少至今未谋面的青年结下了忘年之交,他们的来信常常给我以很大的鼓舞。可见,他对所有业余作者都是一样的关心爱护,大家也都把他看做可敬的师长,可亲的朋友,工作生活中的烦恼,都乐于向他倾诉,他也一定不遗余力地给你帮助。许多业余作者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有的结为笔友,有的由相识到相恋,直至幸福地结合,胡老师便成为他们当中无愧的月下老人。
      在这方面,还有一段既饶有趣味又令人感念不已的小插曲。1994年初,我写了一首关于爱情的小诗寄给他,正好红安也有一位女青年写了一篇自述与某笔友恋情的散文。胡老师误以为那位女青年所写的对象是我,便将我们的作品在同一期上刊发出来,想对这段恋情起点促进作用。哪知别人写的是另外一个人。胡老师事后来信说:想来不觉荒唐。我虽然也觉得可笑,但也十分感念他的一片苦心,一份好意。他对业余作者的关怀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我至尽仍未能了却亲自登门拜谢、看望一下胡老师的夙愿,并深以为憾,但对这份恩情,我将铭记终生,成为鞭策我不断前进的力量。
      谢谢您,胡老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阿林子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愿老灯能照亮每一个幽暗的角落!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jz69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92

21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250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1-6 0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古老的东西渐渐被新生事物所代替!这些留给我们无尽的追忆和怀念!想想这也是一种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2

115

主题

6104

帖子

8306

积分

版主

独行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30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4 21: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做个记号
回头细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1-4 2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兴叹 发表于 2013-1-4 21:50
先做个记号
回头细品

谢谢望江先生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92

21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250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1-6 09: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心灯常亮,老屋常在!友友真是个至情至性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1-5 2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  屋



      老屋虽然早在1990年的一场大火后不复存在了,但它还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老屋具体建于何年,我没有问过,估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也可能比这更早,在土改时从地主富农手里分到我家的。

      老屋坐北朝南,正对湾子的门口塘。屋基和墙体下半部分都是大块青石或红砂石,东面墙因为是当雨的一面,所以除了山头尖是土砖外,其余都是青砖砌筑。门口场地由大块的青石板铺就,跟湾子主干石板路相连。

      老屋开有三个门:大门、东面侧门和北面后门。正门、东面侧门都很宽大,由大条石筑成,门顶石头上还有雕刻的图案。后门较小,由青砖砌筑而成。

      老屋共有大小九间房,非常高大宽敞。在没有改造以前,堂屋的进深应该在三丈以上,宽度也有六米左右。因为面积大,所以堂屋往往是湾子或者队里集体活动的场所。七十年代中前期,湾子的扫盲班就设在我家堂屋,每天晚上湾子的青壮年劳力就在堂屋里参加扫盲学习;做阳武干渠时,住在我家的一些民工也在堂屋里打地铺过夜。堂屋后半部分还做过教学点的教室,二三十个小孩子就在堂后面上课,前半部分是家人生活的地方。湾子分为三个生产队后,我们队里开会,堂屋也成了队里的会场。

      堂屋右边是一进纵向的两间房。前面稍小的一间是厨房,后面是一间卧房,跟厨房有一个小门相通。我家人口多,我有4个哥哥,2个姐姐,1个妹妹。七七年前奶奶在世时,共有11口人。这两间房在老大、老四成家后,先后安顿过他们的小家庭,成为他们的厨房和卧室。八零年老大成家后,家里在堂屋里用土砖建了一面墙,将堂屋后半部分一分为二,前面改成了大家庭的厨房,厨房后面是一个只有几平米的简易卧房。

       堂屋左边原来有一横两纵三间房,后来因为兄弟们长大成家,将前面横向的一间分割成了两间,这样便成了四间。跟堂屋一墙之隔的前后两间,前面面积较小的是杂物间,后面较深的是父母的卧房,我小时候主要睡在这间房里。紧靠东墙的两间房,前面先后是老二、老三的厨房,后面则是他们的卧室。随着老三、老四的成家,老大、老二先后搬出了老屋另立门户。到失火时,老屋只有老三、老四两家。因为老二一直在村小教书,八九年时,他一家搬到了村小学,父母就住到了老二在本湾子买的房子里。我那时也在村小学教书,所以从八八年下半年一直到九三年都住在村小学里。

      老屋的几间楼屋上的楼板还比较齐全,上面主要是放置坛坛罐罐、堆放粮食以及一些废置不用的农具、家具如水车、纺车等,各楼屋之间都有门道相通。几个主要房间楼板都有放置梯子供人上下的楼梯口。堂屋顶上原来只铺了一半的楼板。八十年代初,家里人割了一些荆条,编成楼板,才把它铺满。堂屋楼板上面主要放置柴禾、草把子。这些也是导致后来失火时火势大、扑灭难的原因。

      老屋东西(左右)两边都有一条巷子与邻居隔开。东边巷子很宽,全部是青石板铺筑。夏秋两季,邻近几家的苎麻脱皮的活路,一般都是在这条巷子里进行。那时,家家的小孩都把麻凳搬到巷子中,边打麻边说笑,其乐融融。东边隔着巷子的邻居是文和家,他家西面墙主要是土砖,上面有很多墙洞,成了麻雀做巢的地方,有不少麻雀窝,我们经常拿了长竹篙子去掏麻雀窝。

      西边巷子很窄,没有铺石头,是一条土巷子。因为不当阳,巷道又窄,空气流通性好,夏天比较阴凉,是大家乘凉的所在。夏天吃午饭时,隔壁左右的人们往往捧了饭碗坐在巷子里吃,饭后也在这里休息、闲聊。小时候,我有点胖,腆着一个圆鼓鼓的肚子,像孕妇一样,所以大姐的一伙姐妹们老是拿我的鼓肚子开玩笑,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看(生的意思)儿看老孙”,特别是小娇姐(革营的二姐)经常边摸着我的肚子边说“看儿看老孙”。

      老屋大门口有几棵苦楝树,纵向一字排开。在苦楝树之间拉上绳子,就是晾晒衣服的地方。

      老屋正前方紧挨着门口塘的地方原来是一块藕田。藕田里莲叶田田,荷花娇艳。藕田通过门口塘的一个进水口与门口塘相连通。春夏涨水时节,塘里的鱼儿通过进水口跑到藕田里来了,很多人就打了赤脚、赤膊,拿着竹制的笊篱或者箢箕之类捕鱼的工具在藕田里抓鱼。这时,藕田里人头攒动,水花四溅,欢声笑语不断。分队后,藕田改为队里的秧田,分田到户后失去管理,又变成了乱泥滩,最后被人填起来盖起了房子。

      藕田东北角水沟边,有一大一小两棵树。大的是刺槐树,小的是一棵苦楝树。我们常在刺槐树下面玩耍,春天刺槐开花时,也常常拿了竹篙打下槐花含在嘴里吮吸槐花的蜜汁。有时也爬到小苦楝树上,坐在丫杈上晃荡。藕田西北角有一棵大白杨。白杨树主干通直,非常高大,枝叶扶疏,每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老屋左前方原来是湾子里做温室的地方,温室里曾经搞过早稻育秧、红薯育秧。红薯育秧时,往往有小孩子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进去从发热的温床土堆里将发了芽的种红薯偷出来吃。那时只知道饿,不知道发了芽的红薯有毒不能吃这些道理。温室废弃后,家里在这建起了猪圈、牛栏。到1990年,老大在温室原址上建起了一幢砖瓦房。

      老屋后面有一条用石块砌筑的排水沟。我们湾子里排水沟四通八达,除了每家屋后一小段因为要方便倒水没有上盖外,其余的都在青石路下面,从上面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排水沟与门口塘相通,所以春天门口塘涨水时,经常有逆流而上的鱼虾来到水沟里。我们常常想撬开水沟上面的石板盖,看看里面有没有乌龟脚鱼。

      因为后面的地面也是青石板,我家厨房移到堂屋后面后,我们(包括住在我家后面的邻居)也往往坐在后门石板上吃饭、聊家常。

       1990年九月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学校午睡,快要上课时,被外面一阵喧哗吵醒,出来一看,湾子上空浓烟滚滚,人家说我家失火了,我心里一震,真有点不相信,急忙超湾子跑去。湾子离学校只有几百米,我很快就来到家门口。看到我家的房子火焰腾起老高,我一下子傻了。

      老屋失火后,老三买了湾子里一户人家的旧房子,老四先是将西边两间损毁不算严重的两间房子予以修葺,暂作安顿之用。后来在老屋原址上建起了一栋新楼房。

     在老四还没有重建新房时,每次回家,我都要去老屋废墟边去看看,怀想当年在老屋生活的情景。

       老屋承载了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至今,老屋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阿林子 + 10 + 10 赞一个!
木阳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愿老灯能照亮每一个幽暗的角落!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jz69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92

21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7250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1-6 09: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友友这个可以整个记事散文系列!期待更多佳作!遥祝天天快乐安好!

{:soso__13677694183249565345_4:}

一人一木,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1-6 19: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阳 发表于 2013-1-6 09:26
心灯常亮,老屋常在!友友真是个至情至性之人!

木版主过奖了!谢谢木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1-6 1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阳 发表于 2013-1-6 09:28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古老的东西渐渐被新生事物所代替!这些留给我们无尽的追忆和怀念!想想这也是一种美好 ...

是的,新陈代谢,客观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308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老灯一盏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1862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1-6 19: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阳 发表于 2013-1-6 09:30
友友这个可以整个记事散文系列!期待更多佳作!遥祝天天快乐安好!

祝木版天天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