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早上醒来时,主明奎又改变了想法。昨晚,他想了很多。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干部,本不该带头那样做。可现实摆在那里,你不那样,人家那样,大笔资金能投放到你这里,难道就不能投放到其他地区?反正都是共产党的钱,投到哪里不是投,造福哪里不是福?既然如此,豁出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又想到两点,一则送礼没有说人家给你打收据的,万一将来有个运动啥的咱有口难辩说不清楚,二则即使抛出集束炸弹,你知道现在人们的胃口到底有多大?炸弹投放出去,万一事情没有办成,怎么向钱县长交代?所以,他决定还是得给县长挂个长途。 谁知钱县长还是那句话:见机行事,全权负责,尽最大努力将事情办成。模棱两可的话反而使他一筹莫展。 眼看着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老局长每次到省城都采取了那些手段,是不是打个电话在老局长那里讨教讨教? 都市的冬天格外寒冷,刀削似的西北风肆无忌惮地四处游荡,零零星星能听到小孩子燃放鞭炮的声音。方明奎心烦意乱地独自在街道上漫无边际地行走,任凭凛冽的寒风刺入肌肤。 “小方,怎么是你呀?”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唤他。 “哎呀!王校长,是您呀!您怎么也在这呀?”方明奎怎么也没想到在这茫茫人海的大都市竟会碰上县一中校长王启宣。 王校长说:“我是来开安排明年高考工作会的。会毕都几天了。可省里一些大学同学硬是留着吃磨盘会。今天溜出来买返程票,没想在这里竞遇上你。” 方明奎二话没说,硬是将校长拉到旅馆,一边沏茶一边说道,我们带的有车,一块回吧,再说快过年了,火车太拥挤。 善于捕捉学生心理的王启宣一下看出方明奎的气色不大好,就问道:“明奎,都快过年了,你们还往省里跑,一定有什么事吧。” 方明奎心里正憋着没个地方诉说,校长这一问,他就原原本本将此次赴省城的使命以及怎么出师不利如数家珍般全盘托出。 王校长一听,顿时大叫起来:“嗬,你说的是那个调皮鬼张欠呀,他娃子当上大官啦?当年他可是我一手栽培起来的尖子生哩。” 王校长推推高度近视眼镜,回忆着说,“记得那年初中阶段,张欠那小子趁体育老师上课时,竟偷偷摸摸跑到长江边扑通一声跳下水,他的兴趣就是摸鱼。谁知他越摸越来劲,没想到会被卷进漩涡,就在人命关天时刻,正巧我寻他至此,叫了几个老船工,才把他救上岸。嘿嘿,算他娃娃命大。上高中时,又因家在农村家境困难,他几次中途辍学,我看他有些天赋,就给他家里做动员,又经常给他吃“小灶”。高考到是不负众望成绩很高,谁知他填写志愿时出了毛病,我又星夜赶往省城,凭一些高校同学的交情才使他终于走进大学之门。这小子,真是命大福大啊。后来他倒是没少给我来信,可这小子一直没提升官之事呢,谁承想他竟然当了这么大一个官位。” 方明奎听了这段近乎传奇的叙说简直要手舞足蹈了,一拍大腿,说:“妙!如果没有您的栽培,哪有他的今天?” 王校长是知识分子,每年培养的学生数以千计,面对学生的夸奖,微笑着说:“过去之事不用提了,再说,对我来说,这样的事太多了。” 方明奎沉吟了一下道:“我和张欠都是您的学生。现在我冒昧向您提个要求,想请老师出山,跑一趟财政厅看望一下你当年的学生如何?” 王校长已经猜到了方明奎的用意。他沉思片刻,说:“倒是可以试试。不过,人家现在做了大官,不一定买我的账了。” 事已至此,也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方明奎继续鼓动道:“他如果连您的账都不买,那我们也就死了这条心。” 王校长见自己的学生态度诚恳,沉吟片刻,才下了决心:“那我就拉下这张老脸跟你跑一趟。”很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为了郧东兮拉老脸”气壮山河的悲壮气势。 其实,王校长表示愿意拉下面子跑一趟,除了跟张欠的师生关系外,还有另一层不为人知的因素,就是他的夫人已调动到缫丝厂作会计工作,两个女儿也被招工进厂里做技术工人。可厂子目前没有效益,拿不到工资,每月只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吧。自己一生兢兢业业、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培养的学生大多飞黄腾达,可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诶!所以,为了缫丝厂,也为了自己这个寒碜之家,只好出马跑一趟了。 方明奎像是陷进沼泽地时搭上了救命草,急忙让司机将王校长的行李拉了过来。在就近一家餐馆订了一桌丰盛的酒菜,一帮人一边吃一边将要去找张欠的问题定了下来。 王校长面见张欠的方法,当然不像方明奎他们那样贸然闯入。他是先给预算处挂电话,声称郧东一中的王启宣到省城开会,非常想念当年的弟子,想见一下当年的学生张欠张处长。 果然,张欠接到电话,五分钟不到,小车就开过来了。他一下车老远就给老师行礼,询问老师何时到的省城。还抱怨说,既然来开会,也不给学生挂个电话,家乡人要是知道了,还不骂我忘恩负义? “有那么严重?我是怕打扰你繁忙的工作。”王校长接着上下打量一番道,“果真变得福态了,记得当年掉进河中还是个瘦猴呢。现在这个样子才像个大领导的模样。” “要不是校长您的栽培,哪有我的今天啊,说不定现在还在农村劳动改造啊。”张欠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道:“恩师难得到省城来一趟,学生不礼,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去寒舍一坐,正好家乡人一起叙说家常。” 王校长拍拍脑袋,道:“我来得匆忙,啥都没准备,那好去打搅你啊。” 方明奎担心王校长知识分子面皮薄,临时变卦,赶忙接口说:“既然张处长如此盛情相邀,我们只好再去打扰一次吧。” 方明奎心细,担心节外生枝,同时也害怕引起潘宁的不愉快耽误大事,就有意不让王小红一同前往,暂时让她留在饭店。 “今晚我要亲自烧几个拿手菜让老师尝尝。”张欠没有做作,确实发自肺腑,出自真情。 看来,再说别的已是多余。当下决定一起坐车过去。方明奎暗向王厂长递过眼色、还用手指比划了一下。王厂长心领神会,顺便将那些纸箱、麻袋悄悄塞进车屁股。 八成是张欠提前给家里挂了电话,他们刚进门,茶几上已经摆满了糖果、瓜籽、水果之类。潘宁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客厅里飘散着淡淡的煨鸡汤的味道。 方明奎、王厂长已于其妻子潘宁相识,因此用不着再介绍了,特将恩师向她作了介绍。潘宁含羞地微笑着:“小张常对我讲,天底下您是他最大的恩师。” 王校长连忙说:“小张天资聪颖,加上学习刻苦,聪明好学,能有今天,全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 张欠今晚特别激动,直至入席,还在不断地谈论当年小县城的一些趣事。潘宁说道,不要只顾追忆往事而凉了饭菜呀,还是边吃边聊吧。 张欠一拍脑袋说:“看我,只顾说话,还未亲自给老师烧菜呢。”潘宁说:“你呀,尽表态,就是不兑现。”引得大家呵呵大笑。张欠起了一瓶八五年的茅台,首先向王校长敬酒,接着是妻子来敬,而且都是敬的双杯。 在气氛慢慢达到热烈和酒劲都非常融洽之时,方明奎就暗暗地给王校长使眼色。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