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上海
- 精华
- 1
中士
 
- 积分
- 370
IP属地:上海市
|

楼主 |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5-5 12: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灰歲月 发表于 2013-5-4 11:25 
楼主对几条新闻点评得蛮到位的
最近鄂钢的几个轧材单位合并为条材厂 欢迎楼主也分析点评哈 ...
关于这几个轧材单位合并的事,我刚才在优酷上看到了!
谢谢提醒!
呵呵,这是鄂钢严格按武钢的机构模式办事又一重大举措。
好像是三个轧钢分厂合并吧(具体情形不是很清楚,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是高线、棒材和热带,因为里面看到了三个分厂的人)。
合并嘛,是好事,这样,骆总和郭书记的管辖范围扩大了!呵呵!
其实这三个厂里的历史大体还是了解一点的,三个厂里棒材的产量最大,主要产品是螺纹和圆钢。其次是高线,最后是热带!
这三者其实有联系,也可以说没有联系。有联系的是他们都是用的相同规格的坯料,不同的是轧机不同,其实本人在鄂钢时对高线和棒材是相对来说要了解得多点,对热带这个分厂不是很了解,虽然知道那个分厂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但其生产工艺不是很了解。不好多作评论!人数和产品不是很了解。
高线呢?了解点,因为以前在鄂钢时,打交道的人多点,该厂好像是在2000年左右由老线材(轧三)改造而成,高线的近几年产量一直在六十万吨左右,主要产品也是盘螺和盘圆,规格也大多是在4.0至14.0mm之间,材质牌号主要也是Q235等普材为主,有生产部份优材,特殊材生产得比较少,人数在三百人左右。好像目前是鄂钢的主要盈利单位,其产品也好像是鄂钢的拳头产品之一。
棒材呢,也了解点,呵呵!这个分厂是原来的老轧一(小型)和老轧二(合金材)合并而成,老轧一以小规格的螺纹为主。人数也在三百左右,产量也是在六十万吨左右,老轧二以小规格的圆钢为主,虽然能号称轧
125mm的圆钢,但是产量很小。好像还上有进口的减径仪,可惜轧的都是普材,从来没有使用过。呵呵!也是三百人左右。
其实这三个分厂的合并是有利于鄂钢的轧材系统的整合的!因为这三家的轧材系统类似,运行机理相似,但同样的机构重复,各个分厂之间是老死不相往来,其实从物料和设备运行是有很多相似性的。但基本处于各自为政阶段,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其轧材阶段的成本相对来说要好控制些,因为轧材阶段的成本是透明的,一个是固定的设备折旧,一个就是不良品的控制,再就是设备备件及人工成本控制;因为它的坯料主要来自鄂钢自产钢坯,所以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受到的市场波动影响要较炼钢与炼铁要少些。但其产品是鄂钢的主要产成品,受市场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上游分厂。
从纯管理的角度分析,这三个分厂的工人总数在一千三百来人,总产量在250万吨左右,从人均产材来说,是2000吨/人左右,这跟同内优秀民营条长材厂的人均产材率5000吨/人轧材率比是还是有不小距离。所以个人觉得合并这个是趋势,关键是否在合并之后加强了内部的合作,精简了机构,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不良品率。
其实棒材、高线的成本控制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至于热带不是很了解,不忘加评论!
最后希望看到这次鄂钢的条材厂不要成为1+1<2有典范!
其实产品来说,这几个厂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是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但仍属于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真正鄂钢需要的是加强供销研力度,没好的供应渠道,没有庞大营销渠道和优势的产品,其他的都是空谈。当然这样的努力是必要,但是这只是鄂钢内部机理的调节,不能影响到市场,要想重生还是得从渠道的建立到优势的建立上形成。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再次申明,本人是胡言乱语,千万不要拍砖!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