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26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4-2 11: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白若寒 发表于 2013-4-2 08:05 
没能法正
请参见“三乐堂硬笔书法博客”
http://wcj130.blog.163.com/blog/static/177763064201262810332512/
皮日休竟陵人与襄阳人之争?2012-07-28 10:45:09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市石河镇牌岭村蒋皮巷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
......
在唐代文学史上 ,皮日休的文学成就与陆龟蒙齐名 ,而被称为“皮陆”。特别是他们的小品文 ,更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精品 ,所以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 ,誉其为“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历代史官仅因其曾参加过黄巢义军而不为之立传 ,致使其生平至今仍存在着诸多空白和疑点 ,这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皮日休其人其作 ,显然是甚为不利的。因此 ,本文特着眼于皮日休生平事迹中的几个问题 ,作一具体考察 ,并就沈开生《皮日休系年考辨》(以下简称“沈文”) 等文中的某些认识 ,略作辨正。一、“襄阳人”与“竟陵人”辨正考察皮日休的生平事迹 ,首先所应辨正的问题乃为其籍贯。对于皮日休的籍贯 ,历来存有二说 ,即襄阳与竟陵。持襄阳说者 ,以姚公武《郡斋读书志》开其先河 ,该书在卷四 (下 )写道 :“皮日休 ,字袭美 ,一字逸少 ,襄阳人。”(姚公武《郡斋读书志》 ,四部丛刊三编本 ) 按照姚氏的说法 ,皮日休为今湖北襄阳人。从姚氏说者 ,有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等。倡竟陵说者 ,则以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之所载为代表 :“日休 ,先字逸少 ,后字袭美 ,襄阳竟陵人也。”<2 > 这一记载表明 ,皮日休乃今湖北天门人。二者孰是 ?按襄阳说与竟陵说 ,均源自皮日休的自述。其《郢州孟亭记》有云 :“先生襄阳人也 ,日休襄阳人也……吾于先生见之矣。”这是皮日休自称为“襄阳人”的确证。姚公武等人之所以认为皮日休为“襄阳人” ,即是据此而为。又《皮子世录》有云 :“皮子之先……晋朝名初者为襄阳太守……时日休之世 ,以远祖襄阳太守 ,子孙因家襄阳之竟陵 ,世世为襄阳人。自有唐以来 ,或农竟陵 ,或隐鹿门。”这条材料表明 ,皮氏自唐代始 ,因远祖皮初曾为襄阳太守故 ,乃家于“襄阳之竟陵”。皮氏家族既然“自有唐以来”就迁徙于“襄阳之竟陵” ,则竟陵为皮日休籍贯乃可论断。此即孙光宪《北梦琐言》倡竟陵说之所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 ,《皮子世录》在“子孙因家襄阳之竟陵”后 ,却又紧接着写下了“世世为襄阳人”六字 ,表明其又乃为襄阳人。皮日休既说自己为“襄阳人” ,又说自己为“竟陵人” ,其中原因何在 ? 检《宋书·州郡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两《唐书·地理志》等材料可知 ,襄阳与竟陵作为两个行政区划 ,在北宋以前曾有过多次隶属关系 ,即竟陵曾多次为襄阳所辖 ,如《旧唐书·地理志》(二 )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分天下为十五道 ,山南东道治襄阳辖襄州、复州等十三州 ,即为其一。据是《志》 ,知复州即隋沔阳郡 ,唐高祖武德八年(6 2 5 )改为复州 ,治竟陵县 ,至天宝元年 (74 2 )乃改为竟陵郡 ,领沔阳、竟陵、监利三县。由是而观 ,可知皮日休在《皮子世录》中称“世世为襄阳人”者 ,乃是就竟陵在古今均曾为襄阳所辖而言 ,而其具体的籍贯所在地 ,则为唐复州竟陵县。其实 ,皮日休为复州竟陵人 ,在其作品中尚有许多内证可取 ,如《送从弟崇归复州》诗即为其例。是诗云 :“羡尔优游正少年 ,竟陵烟月似吴天。车螯近岸无妨取 ,舴艋随风不费牵。处处路傍千顷稻 ,家家门外一渠莲。殷勤莫笑襄阳住 ,为爱南溪缩头鳊。”诗中所写竟陵风物 ,非久居斯地者是难以如此熟悉的。又 ,《天门县志》(清道光刻本 ) 载皮日休七律《竟陵十景》组诗十首 ,其中的《笑城暮雨》、《五华樵唱》、《天门夕照》、《道院迎仙》等诗 ,依序所写“笑城”、“五华”、“天门”、“道院” ,皆为竟陵胜迹。《笑城暮雨》云 :“草树连云雉堞平 ,潇潇风雨暗荒城。流归涧壑应无色 ,响入松杉觉有声。旅邸愁人宁复梦 ,书堂倦客若为情。芭蕉滴沥伤心处 ,俯仰空怀一笑名。”“笑城”即宵城 ,又作霄城 ,《水经·沔水注》有云 :“水出竟陵郡新阳西南……又东流宵城县南大湖。”<3 > 《隋书·地理志下》于“沔阳郡竟陵县”内云 :“竟陵旧曰霄城 ,置竟陵郡。”<4> 《五华樵唱》云 :“一声樵唱落云间 ,伐木叮叮响万山。松径有风时涌涛 ,石潭无雨昼潺。负薪每下牛羊队 ,荷担曾经虎豹关。欲把诗书抛却后 ,五华仙境任跻攀。”“五华”即五华山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一于“竟陵县”内有载云 :“五华山在县东北七十里。”<5> 《天门夕照》云 :“落霞如绮绚晴空 ,坐对天门欲下舂。十里孤峰层汉碧 ,数村残照半江红。荒城市暝人归牧 ,远浦沙明水宿鸿。回首长安何处是 ,嵯峨宫阙五云中。”“天门”即天门山 ,又名火门山 ,为茶圣陆羽读书处 ,《文苑英华》卷七九三著录陆羽《陆文学自传》有载 :“(陆羽 )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6> 《道院迎仙》云 :“百尺丹台倚翠华 ,洞门迢递隔烟霞。雨中白鹿眠芳草 ,松下青牛卧落花。函谷月明浮紫气 ,瑶池水暖伏丹砂。抛书亦欲寻真去 ,安得相从一饭麻。”所谓“道院” ,即晋道士刘梓所筑紫阳观 ,在竟陵县城南隅 ,为皮日休少年读书处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十六有载 :“皮、陆读书堂在紫阳观 ,皮日休、陆龟蒙读书于此。”(王象之《舆地纪胜》) 其云陆龟蒙亦读书于竟陵紫阳观 ,不的。《唐才子传·皮日休》有“日休在乡里 ,与陆龟蒙交拟金兰 ,日相赠和”<7> 云云 ,所据当即此 ,乃误。上述诸诗 ,所写竟陵风物和胜迹 ,是皮日休为“竟陵人”而非“襄阳人”最有力的证据 。
所以 ,持皮日休为襄阳说者当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