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156|回复: 14

鲁迅称他“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3-3-31 2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通史》评论:“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转战了十二个省区,建立了大齐政权。并且第一次提出‘冲天’、‘均平’思想,把我国农民革命斗争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冲天”、“均平”的政治主张,皮日休是主要的倡导者。
   皮子的‘冲天’、‘均平’思想据说对毛泽东主席也有所影响,如大锅饭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3-3-31 2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职业生涯懿宗咸通八年 (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引《该闻录》),或说后至浙江依钱□(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或说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3-3-31 2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汴河怀古(皮日休寓宿州时所作)
(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亦即通济渠(隋唐大运河)。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
     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皮子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意味深长。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3-3-31 23: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prx.jpg
     岳口镇也因皮日休的"行墙约物价,岸柳牵人裙" 的诗句而得名"约价口",后因南宋将领岳飞屯兵于此,改称"岳家口",简称"岳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4-1 1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皮子也是天门人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4

332

主题

5797

帖子

655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6551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4-1 19: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天门皮日休和陆羽都是客死他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40

71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若云党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2279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4-1 2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竟陵唐朝时属于襄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4-2 12: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门夕照》
皮日休
落霞如绮绚晴空,
坐对天门欲下舂。
十里孤峰层汉碧,
数村残照半江红。
荒城市螟人归牧,
远浦水明水宿鸿。
回首长安何处是,
崔峨宫阙五云中。

登竟陵之天门山而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4-2 1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从弟皮崇归复州

唐:皮日休

羡尔优游正少年,竟陵烟月似吴天。

车螯近岸无妨取,舴艋随风不费牵。

处处路傍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

殷勤莫笑襄阳住,为爱南溪缩项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

主题

2042

帖子

226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26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3-4-2 11: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白若寒 发表于 2013-4-2 08:05
没能法正

请参见“三乐堂硬笔书法博客”
http://wcj130.blog.163.com/blog/static/177763064201262810332512/
皮日休竟陵人与襄阳人之争?2012-07-28 10:45:09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市石河镇牌岭村蒋皮巷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
......
    在唐代文学史上 ,皮日休的文学成就与陆龟蒙齐名 ,而被称为“皮陆”。特别是他们的小品文 ,更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精品 ,所以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 ,誉其为“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历代史官仅因其曾参加过黄巢义军而不为之立传 ,致使其生平至今仍存在着诸多空白和疑点 ,这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皮日休其人其作 ,显然是甚为不利的。因此 ,本文特着眼于皮日休生平事迹中的几个问题 ,作一具体考察 ,并就沈开生《皮日休系年考辨》(以下简称“沈文”)  等文中的某些认识 ,略作辨正。一、“襄阳人”与“竟陵人”辨正考察皮日休的生平事迹 ,首先所应辨正的问题乃为其籍贯。对于皮日休的籍贯 ,历来存有二说 ,即襄阳与竟陵。持襄阳说者 ,以姚公武《郡斋读书志》开其先河 ,该书在卷四 (下 )写道 :“皮日休 ,字袭美 ,一字逸少 ,襄阳人。”(姚公武《郡斋读书志》 ,四部丛刊三编本 ) 按照姚氏的说法 ,皮日休为今湖北襄阳人。从姚氏说者 ,有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等。倡竟陵说者 ,则以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之所载为代表 :“日休 ,先字逸少 ,后字袭美 ,襄阳竟陵人也。”<2 > 这一记载表明 ,皮日休乃今湖北天门人。二者孰是 ?按襄阳说与竟陵说 ,均源自皮日休的自述。其《郢州孟亭记》有云 :“先生襄阳人也 ,日休襄阳人也……吾于先生见之矣。”这是皮日休自称为“襄阳人”的确证。姚公武等人之所以认为皮日休为“襄阳人” ,即是据此而为。又《皮子世录》有云 :“皮子之先……晋朝名初者为襄阳太守……时日休之世 ,以远祖襄阳太守 ,子孙因家襄阳之竟陵 ,世世为襄阳人。自有唐以来 ,或农竟陵 ,或隐鹿门。”这条材料表明 ,皮氏自唐代始 ,因远祖皮初曾为襄阳太守故 ,乃家于“襄阳之竟陵”。皮氏家族既然“自有唐以来”就迁徙于“襄阳之竟陵” ,则竟陵为皮日休籍贯乃可论断。此即孙光宪《北梦琐言》倡竟陵说之所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 ,《皮子世录》在“子孙因家襄阳之竟陵”后 ,却又紧接着写下了“世世为襄阳人”六字 ,表明其又乃为襄阳人。皮日休既说自己为“襄阳人” ,又说自己为“竟陵人” ,其中原因何在 ? 检《宋书·州郡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两《唐书·地理志》等材料可知 ,襄阳与竟陵作为两个行政区划 ,在北宋以前曾有过多次隶属关系 ,即竟陵曾多次为襄阳所辖 ,如《旧唐书·地理志》(二 )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分天下为十五道 ,山南东道治襄阳辖襄州、复州等十三州 ,即为其一。据是《志》 ,知复州即隋沔阳郡 ,唐高祖武德八年(6 2 5 )改为复州 ,治竟陵县 ,至天宝元年 (74 2 )乃改为竟陵郡 ,领沔阳、竟陵、监利三县。由是而观 ,可知皮日休在《皮子世录》中称“世世为襄阳人”者 ,乃是就竟陵在古今均曾为襄阳所辖而言 ,而其具体的籍贯所在地 ,则为唐复州竟陵县。其实 ,皮日休为复州竟陵人 ,在其作品中尚有许多内证可取 ,如《送从弟崇归复州》诗即为其例。是诗云 :“羡尔优游正少年 ,竟陵烟月似吴天。车螯近岸无妨取 ,舴艋随风不费牵。处处路傍千顷稻 ,家家门外一渠莲。殷勤莫笑襄阳住 ,为爱南溪缩头鳊。”诗中所写竟陵风物 ,非久居斯地者是难以如此熟悉的。又 ,《天门县志》(清道光刻本 ) 载皮日休七律《竟陵十景》组诗十首 ,其中的《笑城暮雨》、《五华樵唱》、《天门夕照》、《道院迎仙》等诗 ,依序所写“笑城”、“五华”、“天门”、“道院” ,皆为竟陵胜迹。《笑城暮雨》云 :“草树连云雉堞平 ,潇潇风雨暗荒城。流归涧壑应无色 ,响入松杉觉有声。旅邸愁人宁复梦 ,书堂倦客若为情。芭蕉滴沥伤心处 ,俯仰空怀一笑名。”“笑城”即宵城 ,又作霄城 ,《水经·沔水注》有云 :“水出竟陵郡新阳西南……又东流宵城县南大湖。”<3 > 《隋书·地理志下》于“沔阳郡竟陵县”内云 :“竟陵旧曰霄城 ,置竟陵郡。”<4> 《五华樵唱》云 :“一声樵唱落云间 ,伐木叮叮响万山。松径有风时涌涛 ,石潭无雨昼潺。负薪每下牛羊队 ,荷担曾经虎豹关。欲把诗书抛却后 ,五华仙境任跻攀。”“五华”即五华山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一于“竟陵县”内有载云 :“五华山在县东北七十里。”<5> 《天门夕照》云 :“落霞如绮绚晴空 ,坐对天门欲下舂。十里孤峰层汉碧 ,数村残照半江红。荒城市暝人归牧 ,远浦沙明水宿鸿。回首长安何处是 ,嵯峨宫阙五云中。”“天门”即天门山 ,又名火门山 ,为茶圣陆羽读书处 ,《文苑英华》卷七九三著录陆羽《陆文学自传》有载 :“(陆羽 )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6> 《道院迎仙》云 :“百尺丹台倚翠华 ,洞门迢递隔烟霞。雨中白鹿眠芳草 ,松下青牛卧落花。函谷月明浮紫气 ,瑶池水暖伏丹砂。抛书亦欲寻真去 ,安得相从一饭麻。”所谓“道院” ,即晋道士刘梓所筑紫阳观 ,在竟陵县城南隅 ,为皮日休少年读书处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十六有载 :“皮、陆读书堂在紫阳观 ,皮日休、陆龟蒙读书于此。”(王象之《舆地纪胜》) 其云陆龟蒙亦读书于竟陵紫阳观 ,不的。《唐才子传·皮日休》有“日休在乡里 ,与陆龟蒙交拟金兰 ,日相赠和”<7> 云云 ,所据当即此 ,乃误。上述诸诗 ,所写竟陵风物和胜迹 ,是皮日休为“竟陵人”而非“襄阳人”最有力的证据 。
所以 ,持皮日休为襄阳说者当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