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内蒙
- 精华
- 5
少尉
 
- 积分
- 1668
IP属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

楼主 |
发表于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2013-5-7 09: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nderfool 于 2013-5-7 09:14 编辑
三、明年只种籽棉,不种皮棉
套用当今时髦语言,半仙属于进城务工人员。
论坛许多同学想必跟半仙一样,也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吧。当然啦,你们都很出色,都是天门精英嘛,都跟“楚王”和“芳芳版主”一样,属于成功人士,除了在本质工作上出人头地外,业余时间通过钻研还成为了著名的铁路专家、文学大家和发展规划大师,真不愧是天门精英,好样滴,赞三声!
年轻些的盆友也许不那么太清楚,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是一个相当怪诞的时期(当然啦,现在也很怪诞),那时与现在俺们进城务工刚好相反,那时候城里的年轻人(名曰知识青年)被赶到乡下(名曰下放)从事农业生产(名曰接受贫下中农,其实就是枯老百姓的再教育)----这一事件史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今天子那时候就被下放到了延安某地。
闲话少说,话说70年代某个夏天,江汉平原某个县某个公社的某个大队(权当是当今天门市滴某个镇某个村吧)被迫接受了十几个武汉来的时髦的年轻男女。大队自然不敢怠慢,到后的第二天即由张书记亲自领到田间地头参观,这群年轻人一路叽叽喳喳,无不异常兴奋。
说话间,到了一片棉花地,张书记自然要讲解一番。有个男生问道:“张输记,咋们大队棉花产量多高呀?”这张书记微微一笑,答道:“我们大队皮棉亩产量120来斤,籽棉嘛350来斤”。
张书记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个娇滴滴的女声:张输记,那咋们明年不种皮棉了,只种籽棉。
这是俺在武汉南湖南边那个学校上棉花课的女老师讲的故事,俺依稀记得她老人家姓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