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致仁 于 2014-5-13 19:47 编辑
民国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短短37年,许多天纵的英才,如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学者、文化名人,在短暂的乱世民国,喷薄而出----众所周知,目前为止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4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我国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加上鲁迅、胡适、蔡元培、林语堂、陈独秀等等民国出现的名人,数不胜数----亦如耀眼的星辰划过时代天空,其光彩也夺目,其建树,亦为今人所难望其项背。 何也?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新文化之思想解放风和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的推动,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同时,与民国政府对教育的极端重视和竭尽全力的投入,恐怕也是离不开的。 重视教育与否,一看教育投入,二看教师收入。 首先,投入,国民政府制订的《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35%。”即便,抗战困难时期,国民政府也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学生有困难仍然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底开始在四川、河南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些国立中学培养出来的,比如:朱镕基、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诗人贺敬之等。 现在政府提倡“再穷不能穷教育”、“保障优先发展教育”,2008年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在2007年增长76.1%的基础上,今年又大幅增长45.1%,总计也才达到1561.76亿元,教育支出才也才在中央财政支出占4.48%,可见从前基数之低。2006年和2007年,中国年度国防费为2979.38亿元人民币和3554.91亿元人民币。军队才220万,而中国学生2006年不包括幼儿园,总数为6000多万,教育经费不及国防开支的一半,夫复何言。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即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2000年这一指标实际上只达到2.58%,而那年全世界平均水平是4.04%。可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教育投资一直在GDP的3%左右徘徊,原来在九十年代一直说到2000年,教育投资要占国家GDP的5%,可是但2000年这一指标实际上只达到2.58%。2007年国家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仅仅为3.32%,即使2010年要实现5%,我看,很难。(1990年,发达国家平均5.2%,发展中国家4.1%,日本7.5%) 如果说民国是政府不惜代价办教育,现在是民间办教育不惜代价,据测算,一位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所需的费用是他全家一年纯收入的几十倍或几百倍,这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他的全家人都不能生病,都不准买房。要不学费不够中途就有辍学的危险。 再看,教师的收入,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银元、120银元、30银元;而同期上海(注意是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银元,而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8块银元。县长一个月20块银元,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元,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现在的教师就是和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一般公务员比,还要差那么一大截!现在《教师法》规定:全社会要尊师重教,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人均工资标准。我们建议应该将它改为:教师的工资一定要低于当地公务员人均工资标准,这才符合事实嘛。 教育不能直接创造GDP,地方官员的升迁往往也并不与之挂钩,官员对教育投入缺乏积极性,甚至是抵制的。地方政府总是拿“财政紧张”来敷衍,可是官员们公款吃喝、出国旅游怎么财政就不困难了呢?他们宁愿拿钱搞建设、吃喝玩乐,也不愿把钱投入到教育上。更有甚者,地方“造”假的档案来糊弄上级检查,学生上课的校舍,往往是危房,看看汶川地震那令人心疼的一面吧。如果对教育投入不加改变,类似事件,不定那天再现。 口惠而实不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对教育的真实写照。 教育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日本人在1950年就早有认识:“国家的真正财富,是由全体国民的教育程度所决定的。为公立学校教育支出的教育经费,是自由国家所做的最大投资。”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一种低消耗、高产出的增长模式,完成我国经济体制与增长方式的双重转变”,口号可以吹上天,做起来却难于上青天,只有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科技人才、创新人才来全面介入,才可能实现。 但,从教育的投入、科技和教育发展总体水平看,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发达的教育非靠一日之功可以抵达,对比民国和世界各国,当代教育将任重而道远! 附: 民国时期的教师待遇
年代职业月工资(大洋)
1927年 大学教授 600-400
副教授 400-260
讲师 260-160
助教 160-100
20-30年代 大学教师平均 220
中学教师平均 120
小学教师平均 30
一般工人 15
40年代 普通警察 2
县长 20
国小教师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