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楚凤鸣

[古塔茶馆] 为何佛教发源于印度,却在印度生存不了,反而打开了中国市场?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910

主题

9066

帖子

9906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90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14-6-29 00:2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2266 发表于 2014-6-28 20:04
共产主义发源于德国,却在德国生存不了,反而在中国发扬光大?

有共产主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910

主题

9066

帖子

9906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90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14-6-29 00:29: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取名真难 发表于 2014-6-28 22:08
长春观以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当然是全真教

应该是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910

主题

9066

帖子

9906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90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14-6-29 00:3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取名真难 发表于 2014-6-28 22:08
中国的佛道其实基本上难以分家的

佛教不与道教结合很难在中国生存!所以佛教到中国后都中式化了!正如基督教到了中国,主变成了上帝,肯德基到了中国南方有辣的了!而道教又缺少理论根据不得不借用佛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
精华
0

546

主题

5483

帖子

625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253

IP属地:安徽省安庆市

发表于 安徽省安庆市 2014-6-29 0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2266 发表于 2014-6-28 20:04
共产主义发源于德国,却在德国生存不了,反而在中国发扬光大?

共产主义还没实现何以发扬光大?就连社会主义也变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飞还得读良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910

主题

9066

帖子

9906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90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14-6-29 00:3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浪蹄子 发表于 2014-6-29 00:00
印度教也很古老了,五世纪就创立了。

宗教也只不过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罢了,

想想中国的几次灭佛运动!以及唐,宋对老子的加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29 19: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浪蹄子 发表于 2014-6-29 00:00
印度教也很古老了,五世纪就创立了。

宗教也只不过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罢了,

一针见血!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29 19: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浪蹄子 发表于 2014-6-29 00:00
印度教也很古老了,五世纪就创立了。

宗教也只不过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罢了,

晚上过来吧。

不好吧,他呢?

加班删帖呢,今晚又不回来。
—————————————————
加班删帖,应遭此厄。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词语输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王学信
佛教文化在汉语里传承

真理:佛教指“真如无为”、“缘起性空”。《妙法念处经》卷三:“愚迷虚妄,烦恼缠缚,障覆真理,令智不起。”这个词进入汉语后,成为哲学词语,表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实际:“实”为最高的“真如”、“法性”境界;“际”为境界的边缘。《大乘义章》卷一:“实际者,理体不虚,目之为实,实之畔之,故称为际。”今称客观存在的现实为实际,与“理论”相对。
     彼岸、此岸:佛教中有生有死之境称“此岸”,超脱生死,得以涅磐成佛之境谓“彼岸”。修行者的目的就是从“此岸”到达“彼岸”。哲学上借用此二词,前者指人类认识能力只能达到“现象”,后者指人类不可能超出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世界:“世”指时间,“界”指空间。合起来义同宇宙。《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而现在我们所说的世界,既可用以指宇宙,也可用以指地球上的所有地方。
     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佛教徒用来表因果轮回、个体一生的存在时间名称。有为之事物终灭为“过去”;有为之事物正呈作用为“现在”;有为之事物之作用,众生之果报当来然未来者为“未来”。因为数者也有时间上的联系,故引申可纯粹表示时间概念,佛经里已作此用。从唐朝起,“过去”、“现在”、“未来”成为汉语中常用时间词。
     悲观:佛教“五观”之一。佛教称给人喜乐曰“慈”,救人苦难谓“悲”。悲观者,谓以大悲心观察众生之苦,助彼脱离苦海。汉语吸收成为一个哲学名词,表示对世事的消极、失望态度。与“乐观”相对。
     自觉:自觉就是使自己度脱生死,得以解脱。此为小乘所求。哲学上用“自觉”表示人们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的一种活动,与“自发”相对。
     因果:因即因缘,果为果报。佛教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报应之说。哲学上的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的现象普遍相互联系的形式之一。
     唯心:来自《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大乘入楞伽经》卷上:“因有故成无,因无故成有。微尘分析事,不起色分别。唯心所安立,恶见者不信。”佛教主张诸法均由心起,故有“三界唯心”之说。
     平等:佛教认为宇宙本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涅磐经》卷三:“如来善修,如是平等。”现代哲学用“平等”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刹那:“ksana”的音译。《俱舍论》卷十二:“极微字刹那,……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如是名为一刹那量。” 弹指:本为弹击手指。在佛经中,这个动作表示许诺、欢喜的心情,或警告别人。《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弹指顷有三十念。”可知它是表示30个“一念”之和的时量。
     抖擞:抖擞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法苑珠林》中说:“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灰尘。”现在的意思是振作、奋发。
     佛经的翻译,还给汉语输入了不少精辟、生动的成语,例如:
     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五体投地:见《楞严经》:“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又见《观无量寿经》:“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皆大欢喜:见于诸多佛经,如《无量寿经》:“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又如《金刚经》:“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盲人摸象:出自《涅槃经》及《菩萨处胎经》,谓众盲人摸象,所言不一,即非全象。喻无明众生对事物认识往往囿于一孔之见,而不识全局。
     水中捞月:出自《摩诃僧祗律》,谓群猴展转相连于井中捞取月影,终堕水中而月亮犹在。喻众生认幻象为实有,终堕生死苦海。
     借花献佛: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称释迦牟尼佛前世为善慧仙人,觅花欲献普光如来,遇青衣人慨然相赠,遂虔心敬献普光如来,得以授记未来成佛,号释迦牟尼。
     昙花一现:出自《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
     天花乱坠:出自《心地观经》:“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
     极乐世界:见于诸多佛经,如《华严经》:“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如《观无量寿经》:“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不可思议:见于诸多佛经,如《增一阿含经》:“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又如《金刚经》:“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循环往复:出自《圆觉经》:“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出生入死:出自《无量义经》:“若有众生,得闻是语,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
     心猿意马:出自《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情同枯木除虚妄,此个名为真道场。”
     花花世界:《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后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一般形容繁华之地。
     一刀两断:《五灯会元》卷中有:“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后“一刀两断”多比喻干脆利落。
     其它源自佛教经典的成语还有:功德无量、善男信女、普度众生、三生有幸、看破红尘、想入非非、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大彻大悟、一尘不染、一念之差、在劫难逃、自取灭亡等等,不胜枚举。
     总之,通过佛经翻译和佛教传播,大量佛教词语输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梵文buddha的音译,意译为“觉者”。原译为“浮屠”,东汉广信人牟子做《理惑论》,改为“佛”,沿用至今。“佛”在《切韵》为“奉”母,“臻”摄合口三等韵,入声,即vat。而依照古音韵“轻唇归重唇”的规律,“奉”母在上古音即雅言中应发为全浊塞音b。东汉时已在广信形成的粤语,保存古代雅言的音系,上述“佛”字读音上的三个特点,包括全浊音声母,轻唇归重唇,塞音韵尾与入声,读为bat,与梵文读法一致。“浮”虽然声母与“佛”相同,但为“流”摄开口三等韵,平声,故没有塞音韵尾。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梵文namas的音译,意译为“敬礼”。“南”在《切韵》为“泥”母,“咸”摄开口一等韵,平声。声母古今无异,只是韵尾-m在北方汉语与-n合流,粤语则保存着-m韵尾,与梵文一致。“无”为微母字,中原汉语为ɱ→v→w。而粤语一个特点是“微”母字与“明”母字合流,均发双唇鼻音声母m,这是粤语保存《切韵》之前“轻唇归重唇”的见证。由此可见,将namas译为“南无”,完全是按粤语读音翻译的。而在中原汉语中,“南无”则读成nanwu,与梵文读法有明显差异。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