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7-10 19: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万历初年开始的张居正改革,首先是从整顿吏治开始的。他认为当时朝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不清”。为了整顿吏治,以达到为官清廉,治政清平,让人民生活安定,从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其主要内容是加强内阁的行政和监察责任,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监察职能。六科是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百司相应而设的监察机构,张居正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抚、按,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掌握对各级官吏的监察大权。考成法还对六部、都察院等具体行政衙门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等。这一严密而完整的考成系统,将宦官统率六科、稽查章奏权移交内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宦官干政的可能,极大地提高了内阁的权威,使权力集中于首辅,从而加强了号令天下的中央集权。考成法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各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为精简机构、节省政府开支提供了可能。稍后,张居正便下令裁减部院诸司冗官和各省司、府、州、县官,以提高官吏的素质和行政效率。这些,都为此后张居正推行的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整顿吏治和精简机构,张居正获得了一个效率较高、得心应手的行政班子,为推动经济改革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张居正对嘉靖、隆庆时期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社会状况深恶痛绝。因此,他担任首辅之后就果断采取措施,整治腐败,决心扭转政风士习,令出必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以重振往日的辉煌。
自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贪污数额之巨,令人触目惊心。严嵩素有“钱痨”之称,被抄出的家产竟有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素有廉能之誉的徐阶,他拥有的金银虽无确载,但从其占田达四十余万亩来看,可知其贪污积贿亦相当可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权臣显贵的影响下,大小官吏以官爵为性命,以钻刺为风俗,以贿赂为交际,就连以惩贪为己任的监察机关也日益腐败,御史出巡往往利用职权,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而对于逢迎之徒,即使赃贿狼藉,鱼肉百姓,也毫不过问。
张居正对政治腐败的危害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人民的逃亡和反抗“并非老百姓喜欢犯上作乱”,而是“本于吏治不清,贪官为害”。大小贪官视朝廷明诏法令如故纸,政令难行。更有甚者,“收受祸国者的贿赂,纵放祸国者而不加以拘捕……”因而他认为:“治国之道,没有什么比安顿民生更为紧迫的;而安顿民生之第一要务,在于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乃是改革政治和整顿吏治的关键。有鉴于政治腐败的危害性,张居正惩治腐败的主张在其独柄国政后得以在各方面付诸实践,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
驿政和赋役是明中后期财政上最大的弊政,也是贪吏作弊的渊薮。驿递是专为公务活动服务的官方交通机构。嘉靖、隆庆年间,主管部门又乱发勘合,以作人情,用驿者不仅巧立名目,强行勒索,还受商人之贿,大量夹带私货,致使百姓负担加重。针对这种情况,张居正一面重申旧禁,一面制定相关的规章,严加稽查,加强管理,官员非奉公差不许轻扰驿递,违者参究,内外各官丁忧、起复、升转、改调、到任等项,均不得动用驿传,以厘革驿递冗费之弊。在赋役征收方面,手续复杂,奸诡丛生,从而使侵渔盘剥的贪吏钻了空子。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大大简化了赋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赃官暴吏的贪污行为。
对官员廉贪的考察是明代考课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位于考项之首。而明中叶以后,考语和举劾严重失实,使考察逐渐失去激浊扬清的作用。张居正为此提出:吏部、都察院监督抚按,抚按的考语失实,则以“不称职”予以处罚;内阁、六科监督吏部、都察院,发现考语失实,同样以“不称职”处罚。这样层层负责,层层监督,各相关部门不敢以虚伪的方式蒙骗上级。万历二年(1574),在张居正的建议下,明朝在文华殿设内外职官书屏,列天下中高级文武官吏,每官一帖,十日一换,尽可能如实反映其任职情况,便于皇上和内阁直接了解、监督官吏。
张居正柄国伊始,即雷厉风行地惩治贪污腐败,清洗了一批奸邪庸碌之人。吏部左侍郎魏学曾因贪贿徇私被劾,调往南京;江油知县侵帑二千余金被判处死刑;河南、陕西两省按察佥事因贪虐削籍。这些果敢严厉的措施,表现了张居正惩治腐败、“廓清浊氛”的决心和魄力。万历初,神宗屡次严令惩贪追赃,张居正提出,对违法犯赃者,“不问官职崇卑,出身资格,一律惩治,必定罪而毫无赦免。”在张居正柄国的十年间,据《国榷》记载,关于惩贪的叙述有十六处,涉及各级官吏、军官以及扰民的宦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万历二年正月,将“贪酷异常”的保定知府贾淇等十八人依法给以严惩。
在惩贪的同时,张居正竭力倡廉举能。他认为,选拔官吏应该“以操守为先”,廉洁且有能力者为最佳人选。他还主张不循资格,不惑浮誉,官吏黜陟皆绳之以品行与才能,并向神宗建议恢复中断已久的皇帝面奖廉能的制度。万历初,廉能者“不次超擢”,脱颖而出。如浙江布政使谢鹏举为政廉能,政绩卓著,升任右副督御史巡抚浙江、户部右侍郎,担当起惩贪倡廉的重任。吏员出身的黄清,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张居正不顾流俗议论,调他任两淮盐运司同知。他主持漕运工程,节省费用,政绩显著。
奢风与贪风相长,惩贪必须抑奢崇俭。封建时代,帝王之举动,为万民所瞻,士大夫所效。因此,张居正一直谏说神宗恤财节用。他说:“臣朝夕所忠告于上者,惟以节约爱民为急务。”神宗兴修宫殿,增派织造,强取内帑,屡屡遭到他的强谏。如万历七年(1579)春,皇帝谕令取用光禄银十万两,张居正劝阻不及,毅然上奏谏言道:“财政有限,而消费无穷。此后希望皇上力行节俭,若再取用国库,臣也决不敢奉诏了。”在他的坚决抵制下,万历初宫中许多不该浪费的钱财,较前有所减少。
在张居正独柄国政期间,惩治腐败是其为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的顺利推行和扭转国势衰微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