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4-8-15 12: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赣剧。楚腔源于湖北汉水流域之襄阳一带,又称,后与汉剧二黄合流,正名为"西皮气"。清道光(1821-1850)时,"襄阳腔"传至赣东北地区。赣剧广信班等艺人亦效汉剧,将西皮与二黄结合,使江西乱弹腔最后定型。于是,一个以弋阳班社为班底,以皮黄为基础,包括来自浙江浦江班的浙调、浦江调,传于安徽的吹腔、拨子以及发脉于陕西的秦腔等各类声腔,在赣东北地区熔铸一炉,组成高、乱合班,替代了单一的弋阳高腔班。光绪二十年(1894),最后一个弋阳腔班社乐平义洪班也演唱乱弹腔,接着许多高腔艺人,如生角李三保、旦角余兴师和净角汪兴师等都陆续兼演乱弹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