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江汉风A

【学术贴】江汉平原方言语音的几个特点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1

主题

840

帖子

898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9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16 15: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广济县志》卷6《士族表》所载38族中有36族为移民家族,其中江西籍有31族,占移民家族的86%。江汉平原是明清时期两湖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与移民的贡献密不可分。1988年《洪湖县志·人口志》(稿)引述了一些族谱的记载:“元叶末造,赣省构难,海内兵动,江左化为盗薮,元贵南游至楚,寓于沔之黄蓬。”“湖多易游,土旷易给,他方之民聚焉,而江之左为甚。”天门县皂角市明代有三千户,“土著十之一,自豫章徙者十之七,自新都徙者二之。”


“而在鄂西北山区,移民却以陕、豫之人为主,江西籍移民在总体上退居了次要地位。同治《郧阳志》卷1《风俗》引《旧志》对郧阳山区的人口构成有一个总体的论述:

陕西之民四,江西之民三,山东、河南之民一,土著二。

这在风俗上也可得到印证。乾隆《下荆南道志》卷5《风俗》“郧阳府”云:

民多秦音,俗尚楚歌。……盖楚之轻飘,秦之强悍,兼而有之。

今郧县、竹山、竹溪、丹江口等地流传着祖先迁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众所周知,大槐树是北方移民的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1

主题

840

帖子

898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9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16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民来源
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湖南、湖北人中除极少数是土著的后裔外,绝大部分人的祖先是从两湖以外其它省迁来的。考查其原籍,发现移民来自十多个省区,有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内蒙、四川等。居前三位的是江西、安徽、广东。 从大流域看,长江中下游的江、浙、皖、赣约占移民总数的90%。也就是说,长江流域内有—个由东向西的移民趋势,而且是两湖移民来源的主要特征。在这90%中,江西移民又占90%。据推算,两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所以,民间以“江西”来代称移民的来源,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一个“填”字表现得是那么生动形象。 江西移民主要出自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市县,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赣北多于赣南。从流域看,开发早、经济文化发达的赣江中下游迁出人口最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1

主题

1367

帖子

234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4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16 15: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汉风A 发表于 2014-8-16 15:15
“张国雄对339个湖北家族的分析表明,湖北家族移自明代的最多,占64.4%;移自清代的只占3%。移民的原籍, ...

多谢楼上的资料,这个分析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江汉平原移民“非江西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25

主题

2248

帖子

246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468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4-8-16 15:4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冶猴子真他妈有意思!
自古荆楚,山越,中原,几乎都融入汉族。但南北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汉族就是一个民族大熔炉,这种差异自古有之。比如楚人和中原的差异,及汉人和山越的差异!
汉朝,晋朝,隋唐,明朝人。都视江西为异类。虽然江西也是汉族,但这种差异注定是你们的山越祖宗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0

主题

44

帖子

9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94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2014-8-16 16: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JHJL 发表于 2014-8-12 00:00
你们西斋话是接近荆沙腔还是接近江陵腔?

“洈水流域的方言是松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松滋的文化、社会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松滋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活化石;洈水流域的方言虽然基本上属北方方言音系,但是与长江两岸、湖南等地有明显的区别,尤以“高八度”最具特色,是比较典型的松滋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16 16:1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有冶心 发表于 2014-8-16 12:57
你这话不无道理,但是过于绝对,内应决定外因,而外因又影响着内因。方言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比 ...

你唧唧歪歪了几天也改变不了绝大部分江汉平原人听鄂东南赣语如天书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1

主题

1367

帖子

234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4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16 18: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能听懂包括大冶话在内的绝大多数湖北话,在湖北唯一觉得真难懂湘鄂边界上的是赤壁的蒲圻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
精华
0

10

主题

656

帖子

80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07

IP属地:陕西省咸阳市

发表于 陕西省咸阳市 2014-8-16 20:5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淡然东湖 于 2014-8-16 21:50 编辑

江汉地区在楚国时期就有人口不足的问题,其实遍布沼泽怎么多得起来,所以叫地处卑湿,丈夫早夭。当大量人口随楚国王室东迁后,人口就变得更少。直到三国时期,中原丧乱,荆州之地成了关中和中原西部民众南下避难的途径,大批北人南来,使湖北地区方言开始长期的北方化过程。
之后历隋唐到宋元,湖北仍然是沼泽遍地的状态,又遭宋末和元末的战乱大规模破坏,人口一直不多。直到明朝,江西填湖广,才开始大规模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
精华
0

10

主题

656

帖子

80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07

IP属地:陕西省咸阳市

发表于 陕西省咸阳市 2014-8-16 21:1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淡然东湖 于 2014-8-17 18:59 编辑
江汉风A 发表于 2014-8-16 15:06
根据《明史》 ...

案文献通考,南宋嘉定年间,荆湖北路人口主客合计仅90万,由于宋朝人口统计不预女性,故当为180万左右,京西路1万7千,即3万余。人口甚稀,故当时就有移闽浙之民实湖广的主张。
计入宋末到元末百年大乱造成的人口损失,你资料里洪武21年迁入的79万江西人至少能占到当时湖北人口的一半。而在陈友谅战斗的鄂东比例还会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天津
精华
0

0

主题

438

帖子

985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985

IP属地:天津市

发表于 天津市 2014-8-16 2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有冶心 发表于 2014-8-13 22:02
还是那句话你就是只侉狗,还想代表江汉平原,正宗的江汉平原岂是你侉狗能代表的? 真是抬举了自己!细侉 ...

大冶猴子在搞笑,湖北是楚地,你地有毛线的楚文化,楚地的核心在老荆州,钟祥到处透着楚文化,钟祥楚国陪都的时侯你地不知道在干嘛,钟祥从来都是湖北人,你地元朝还是属于江西,你地就是外来户。你地还跟江西文化还是挺像的。。钟祥风俗基本一样,房子基本差不多,猴子你地是不是跟江西一样?
你地的方言什么玩意,真tm难懂,说着江西话你地也敢嘲笑说着正宗江汉平原词汇的钟祥。钟祥有50%的人音调都是正宗江汉平原调调,猴子你地的江西话还是不要拿来讨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