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413|回复: 38

行走的地方 (散文系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4 21: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4 21:07 编辑

                                                                                     1  遗爱湖寻梦

                                                                                                                                                                                           作者:寒溪幽兰

    古城黄州是不乏水的,几千年来水的流动和孕育,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性与生机,而且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水与文化的相互交融,演绎出一段又一段人文历史。一座湖泊以其独到的风姿,让古城处处浸润在水的生机里,让人们尽情地饱览珍奇秀美的风光,何况这湖的名称与苏轼有关,与许多民间传说有关,此湖就是遗爱湖。

    午后阳光很炽热,静若处子的遗爱湖公园游客依然很多,这是一座没有围墙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开放式的园林公园。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与静谧的公园构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遗爱湖坐落在东郊的老城和新城之间,原本是毗连的东湖、西湖、菱湖组成的2.93平方公里水面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被定为开发休闲区。给这个湖泊重新命名时,采用了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的一位从事苏轼文学研究教授饶学刚的建议,取苏东坡《遗爱亭记》中的“遗爱”两字,给这三湖命名为“遗爱湖”。以遗爱湖为主题打建的遗爱湖公园,其范围在新港大道以西,赤壁大道以南,黄州大道和东坡大道以东,共围合的6.5平方公里的水域和陆地面积。公园的景点有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水韵荷香、大洲竹影、霜叶松风、平湖归雁十二个景点,又根据地形分为五个风景区:东坡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休闲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市民户外运动游乐区。其中东坡文化休闲区包括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等六个景区。文化商业休闲区包括包括江柳摇村、幽兰芳径两个景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包含大洲竹影、水韵荷香两个景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有霜叶松风景区。市民户外运动游乐区有平湖归雁景区。

    沿着赤壁大道我们在人行道上行走,抬头望去,有四块石雕映入眼帘。在这些巨型石雕中,其中三块是根据苏轼的“一词二赋”,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意境雕刻而成,第四幅雕刻的是苏东坡草书的《黄州寒食诗帖》。石雕《前赤壁赋》中取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诗中的场景。《后赤壁赋》中是根据“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来雕刻场景,左上角的是“羽衣蹁跹”的道人,右边是那只“横江东来”的孤鹤,一幅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念奴娇·赤壁怀古》石雕中取“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等场景作为展示的画面。这几块石雕穿越历史的时空,艺术地再现了苏轼诗中所描述的镜像。

    站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石刻前,我们默默端详着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的二首五言诗,诗中将人生感叹写得苍凉惆怅,表达了他那时孤寂悲苦的心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写得气势奔放,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中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笔端,点画线条的变化,出人意料,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大小布局合理,疏密得当,轻重适宜,宽窄有序,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堪称奇特。《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佳作。有评论家认为《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在中国书法史上各领风骚,是行书的三块里程碑。如今《黄州寒食诗贴》真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说此贴的复制品仅只有10件,大部分被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博物馆珍藏。1975年前后,喜爱东坡的日本友人山上次郎花巨资买下了台北展厅中的最后一幅复制品。1985年11月2日,山上次郎率日本“东坡参观访问团”来到黄州东坡赤壁,出于对苏轼的景仰和对东坡赤壁的钟情,他将其高价购买的《寒食帖》卷轴复制品捐赠给东坡赤壁管理处,这幅复制品目前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珍品。此刻这块石雕书法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苏轼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的手迹,让我们感受他当年生活困顿、心境悲凉的凄苦。

     接着我们进入东坡文化休闲区的遗爱清风景点。走在宽敞的景区主干道,映入眼帘的是苏轼的塑像,雕像高达八米,髯须飘飘清癯的东坡背山面城,脚踏浪头一展“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这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苏轼雕像。地面上苏东坡的生平纪事及文字用地雕的方式凸显出来,文化地再现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地雕后面是苏东坡纪念馆,这座仿古建筑红窗白墙、清凌方正,以“东坡廉政文化”为主线,借助实物、图片、雕塑、壁画等于现代声光电技术结合,艺术而形象地再现了苏东坡伟大而坎坷的一生,这座纪念馆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座苏东坡纪念馆。

    纪念馆背后便是遗爱湖公园最高的地方,苏轼笔下的遗爱亭重建在此。登临飞檐翘角的遗爱亭,临窗远眺,湖面开阔清澈,似一块碧玉翡翠镶嵌在城中,多少年来这座湖泊默默立在长江边,记录着岁月的更替,目送年年月月似曾相识的江水东流。俯首低瞰,沿湖而建的木质长廊,园内一条条蜿蜒的小径,高低错落的树木郁郁葱葱。喷泉、浮雕、楼亭、栈道,绿色草坪、阳光沙滩、水幕影院、滨湖风情吧、生态走廊、竹林幽径,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

    联想苏轼。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谪黄州为团练副使。当时黄州太守是江苏东海人徐君猷,徐君猷一向仰慕苏轼才华,对苏轼敬重有加,两人很快成了朋友,常常诗酒相酬。他们常常相约去城南安国寺,竹间亭中品诗论话,说古道今。元丰五年(1082),黄州太守徐君猷罢任去湖南任职,安国寺和尚继连以苏轼、太守二人经常游饮的竹间小亭请名,苏轼取名为“遗爱亭”。徐君猷罢任时,恰值眉山人巢谷(字元修)来黄州,于雪堂(苏轼的家)作馆,教授苏轼的儿子苏迈、苏过。巢谷通过苏轼与徐君猷相识,徐君猷请其为遗爱亭作记,苏轼认为巢谷才来黄州不久,对徐君猷不太了解,于是代巢谷而作。文中苏轼对“遗爱”做了诠释:“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苏轼赞扬徐君猷为政清廉,对无为而治的思想有所肯定:“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这篇《遗爱亭记代巢元修》寥寥数字,以亭记人,太守与亭浑然一体,一个深得百姓拥戴的地方官员为官一方的吏治作风跃然纸上。苏轼认为有才华的人无论到何处,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他离去之后老百姓都会着他,这就是“留下仁爱”,这种仁爱也是苏轼宣扬的“遗爱”精神。当年安国寺的竹间小亭“遗爱亭”早不复存在,而湖边这座“遗爱亭”作为新的载体让我们缅怀徐公为官之道与苏轼的“遗爱”情怀。不是么?苏轼称道的这种遗爱精神,能使人类亲睦友好、和善真诚、幸福快乐,能让事物更加美好、人们心灵更加高尚。遗爱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城市或自然的景观,而是展现千百年来一座名城的历史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给人们造就的精神家园。

    沿着曲折的湖岸线行走,湖边栈道上有对对年轻人拍摄结婚照,有中年舞者在栈道上跳舞录像,草坪上撑着伞躺着的少女,树林间练声的年轻人,沙滩上嬉闹的孩子,石桌石凳上休憩的老人,林中啁啾的鸟声,湖上飞翔的鸥鸟,水面倒映的垂柳、楼房,与淡蓝天空飘移的云朵,在一湖泓水的衬托下相互辉映,美丽极了。今天的湖水也特清澈碧绿,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微风掠过,漾起涟漪,自是一幅幅温馨和谐自然的画面。

    再往前,过苏公堤,俯瞰左边的荷池,荷叶展开如伞盖,擎起的阴凉下鱼儿体态轻盈,欢快地游动。粉红的荷花开成娇羞的模样,蜻蜓伫立其上,又恋恋不舍飞往另一朵荷花,微微颤动嫩荷花杆惊动水中的鱼,刹那间鱼儿游向深水。有莲蓬头如变形的荷叶,边缘隆起,大大的,圆圆的,立于水面,非常诱人。也有刚刚出水的荷苞,点缀其间,增添了几份别样的景致,岸边婀娜多姿的垂柳轻拂水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的描述恰如其分。右边如镜的湖水倒映出半岛的别致,远眺湖岸,绿荫如带,柳丝垂垂坠入水中,似少女洗发,轻柔素雅,楚楚动人。忽然鸥鸟划过水面,荡漾的水纹宛如揉皱了的水彩画、少女眼中的一泓流波,让人感到潋滟如诗的浪漫情怀。

    太阳在西沉,西方天空中晚霞若有若无,一片祥和宁静,夕阳下遗爱湖的美景更是让人看不够。这座以山、水、竹、树、路、桥、亭、滩、民居等要素人工组合的自然景观湖,如同一幅韵味无穷的水彩画,独特而美丽。漫步湖边,几份闲淡与清雅,幽静与旷达。是啊!遗爱湖是田园的、雅致的、自然的,更是人文的。东坡居士的“遗爱”精神,古城用一座湖做了最好的诠释,在这里,爱是涌动的一湖碧水,是飘散为早间丝丝缕缕的薄雾,是绽放成一池洁净的荷花,是一个城市流动的岁月。在这里人类的灵魂得到陶冶、熏陶、感染与净化,从而让人心灵纯朴、心怀博大。

    “遗爱” 让湖水有了哲学的思考,使这里的一草一木获得了新的生命,使游览这里的人们灵魂得到净化。遗爱湖是文学的,没有激昂的文字、没有冗长的章节,却有着诗一般的韵律,画一样的色彩,散文般的气质,小说般的故事。遗爱湖是音乐的,没有流泻的音符,没有动人的节拍,她本身是一首天籁之曲,鸟的啁啾,鱼儿的唼喋,鸥鸟的盘旋,她是流淌在百姓心间的乐音,质朴、自然、真切。遗爱湖是民间的,没有高深的哲理、没有繁杂的论证,却有着微风拂柳的律动,如小家碧玉,真情挚爱、纯朴自然、和谐宁静。
……

    若干年后,遗爱湖便又成了历史。

2014-8-3 初稿。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窗外的流萤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4 2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遗爱湖美景
DSC_1347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4 21: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拂水
DSC_1385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4 2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5 14:02 编辑

    三江口寻梦


    汽车沿着江堤前行,右边江水满满的,昼夜不停地东流;左边或是村庄,或是碧绿的田野。前方一簇树林掩映着一些楼房,一条土路通向锁着的锈迹斑斑的铁门,我们的汽车毫不犹豫地沿着水泥路前行,可是前面除了一个造船厂就是空旷的原野。

    疑惑间我和同学肯定我们曾经学习两年的地方就在这里,难道那条窄窄的土路就通向昔日学校的大门?我们将车又开回来,问及路边的农民,他们说我们刚过去的地方就是三江师范。还有大门进吗?没有,那边的路就通向唯一的门。

    是的,我看见了,看见了那个小池塘。

    有一辆黄冈车牌号的小车停在铁门前,铁门被一把锁锁住,锈迹斑斑。门卫室的窗户已经没有玻璃,一张桌子在校门外门卫室的窗户下,看得出所有进出都是从桌上翻到门卫室,再进校园,同行的姚校长将车停好,同学观察了许久得出只有翻窗户才能进去的结论。此时,没有矜持,我们三人踏着桌子翻窗进入校园。真没想到,三十二年后我们探望母校以这种方式进入。

    太阳很烈、浮尘很少。暗含期待,进入校园,左边的操场还在,大礼堂还在,我心中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和温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仿佛这里就是朝思暮想的故土和家园。即使是当初挂着鄂城师范的门匾上写着“湖北坤志私立学校”,我依然认为这就是我的母校。

    在校门口,我们遇到五位来自黄冈的校友,他们是五九年在这里学习过的师兄师姐。早我们整整十一年,他们也来这里寻找昔日的梦么?闲谈几句后,我们一同沿着小池塘行走,进入校区。这条路是我们当年每天到教学楼和大礼堂吃饭的必经之路。池塘边树木茂盛,却又横生出许多枝桠,挡住去路,我们不得不弯下腰通过,或者拨开树枝前行。水泥地上铺满厚厚的枯叶,踩上去发出簌簌的声响。

    转到图书馆的右后边,一大堆瓦砾堆在地上,在正午的阳光下横七竖八地躺着。扒开瓦砾,捡出几块比较完整的青瓦,我们看见上面写有古字体“汉阳阜成厂造”。汉阳阜成机制砖瓦厂,建于1911年,解放后更名为武汉市第二砖瓦厂。阜成砖瓦厂原是由德国人汉贝和萨克斯所开设的制窑厂,生产砖瓦。厂址设在汉阳赵家台,占地约三四百亩,生产的砖瓦质量非常高,因为质量好,砖瓦销往全国各地,是当时武汉有名的产品。看看这些破碎的瓦砾就可以知道,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雨,瓦砾上依然没有绿苔,光洁如新,再看看身后的砖,百年的风雨也没有让其剥蚀,足可见砖瓦的质量之好。图书馆原本是天主教堂,民国元年(1912年),美国神甫唯尔特先后在华容、何庄、葛店等地修建天主堂,广收教徒,随后,发展到三江口、洋泽、陈盛等地,共修建教堂十五处。这栋建筑就是在那时修建的,已经有百年历史。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我走过教师家属楼,再上台阶,那一排东边的房子,建在最高的地势上,是当年的女生宿舍。站在走廊里,看到我们曾住的寝室一片狼藉,堆着柴禾,心中一阵悲凉。那时我们这一届九位女生住在一间教室里,两年的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沿着当年我打开水的路行走,荆棘丛生挡住了去路,我用伞挡开荆棘或横生的树枝,走过大三楼小三楼,仿佛听见大三楼传来附属小学孩子们的读书声,听见我们上小三楼时木梯吱嘎的声响……路不复存在了,我在荆棘丛中穿行,看到石桌石凳被掀翻,路边的双杠单杠也不复存在。

    站在图书馆大门前,这栋旧式建筑与大三楼小三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而典雅。此刻紧闭大门的肃穆与凝重和周围的老式建筑群一起显得和谐而自然,一种高贵、一份典雅、一种沧桑、几份凄凉与冷清让人直想落泪。在斑驳的陈旧与古朴里,时光的脚步匆忙而又从容,这里似乎是历史与现实交接的地方,拆除的老食堂后建起的教师楼就是见证。

    师范的建筑是依地势而建,走过图书馆,便到了白墙红瓦的一排排平房。路的右边地势高,左边地势低,这一排排房子是男生宿舍和实验室。左边的山墙是黑板报,我站立曾是我们班黑板报的山墙前,仿佛听见同学说“嘿,是什么炮火把延安的宝塔打歪了”,仿佛看见一位小个子女生赶忙用袖口擦去重画的情景……此时,寂静让我拣拾许多遗落的记忆,这里有我们的青春梦想。

    与同学相会于教学楼一楼,这是典型的八十年代初的建筑,一共三层楼,每层五间教室,两个楼梯。登上三楼,进了我们的教室和语音室,门没锁,教室内一片狼藉。我们回忆当年同学间的许多往事,回想起语文老师讲到高兴处,摇头晃脑的沉醉,他洪亮的声音、抑扬的顿挫,还有让人捧腹学舌的鄂普此时都成为一种温暖的回忆。

    站在走廊里,放眼远眺,这一江奔流不息的江水多像我的母校,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从这里走出。我无法统计从“鄂城师范”究竟走出了多少毕业生,只知道1944年,鄂城县政府在游击区月山设立的初级中学招收简易师范班,学制一年,这是鄂城师范教育之始。1945年日寇投降后,在鄂城县初级中学内附设简易师范班。1948年蒲圻师范迁来鄂城,改名为“湖北省鄂城初级师范学校”,开设4个班,学生约200人。1949年,大冶专员公署将鄂城师范迁往大冶县。1950年鄂城县教育科在鄂城县第二初级中学附设简易师范一个班,由原初中生转为师范生,并附设师资培训班一个班,招收社会青年50名,学制为两年。1952年鄂城初级中学改为“湖北省鄂城初级师范学校”,招收师范生并负责培训小学教师,原在校学生除三年级修满初中课程毕业外,一、二年级均转入初级师范学习,共6个班,学生258人。1953年学校迁往三江口,经黄冈专署决定将黄冈师范所属初师班并入鄂城初师,招收黄冈专区所属13县的学生,归专署管辖,并负担轮训小学教师的任务。全校共12个班,学生601人,教职员工61人,同时将三江口小学改为师范附属小学。1957年8月,三江初师改为“黄冈地区教育行政干部进修学校”。学校除初师6个班288人外,还有在职小学教师轮训班和小学行政干部训练班,共5个班,学员239人。1970年,在三江口办“师资培训班”,1972年定名为“湖北省鄂城县师范学校”,主要招收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和农村回想知识青年,截至1976年先后办小学教师进修班9个班,暑假教师培训班16个班,,中等师范专业10个班,共培训小学教师930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招收中等师范班112人。并招收中文、物理、化学3个大学专科班,学生127人,学制3年。1978-1980年招收高中毕业生,所学各专业课程均按部颁大专课程开课,面向中学,颁发中师文凭。1981年后招收初中毕业生,每年200人,培养小学教师。1986年鄂城师范有13个班,其中普师10个班,2个民办教师培训班,1个公办教师进修班,共有学生594人,教职员工115名。附属小学7个班,学生342人,教师15名。同年7月省教育委员会定鄂州师范为省重点师范学校。1994年8月,鄂州师范整体搬迁到莲花山。2000年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鄂州师范成建制并入鄂州大学成为中专部。三江师范的老校区卖给湖北省坤志私立学校。

    走下教学楼,我们去了大礼堂,还记得那年女排夺冠后,我们敲着碗高声呼喊,那种兴奋、那种热烈似乎要掀翻屋顶。大礼堂内我们当年的高音喇叭还在,不过是遗弃在地上,打饭的窗口还在,却是破烂不堪,旁边的食堂拆了,在教学楼后面又重建了食堂。走出大礼堂,原来看似很大的操场显得逼仄狭小,同学说他当年为填平这个操场挑了不少的土方,可是我全然不记得有过这样的劳动。或许那时候没有安排我们女生参加这样的劳动,那一届我们5个班,只有我们英语班有6个女生,中文班三个女生,男同学都把任务都担过去了。

    我们就要离开曾生活两年的地方,我和同学有些不舍地决定再去看一看天主堂改成的图书馆。从后门进去后,我们看到房子的屋顶全都垮塌了,地上堆着掉下来的檩木上和破碎的瓦。房子前门和后门上的屋顶,因两个暗楼般的三角木架撑着,才没有垮塌。站在檩木与瓦砾上,看着蓝天上的白云,我的思绪漫过眼前的废墟,随着白云脱缰而去:1933年天主教在这里办了教学学校文生小学,当时学生近百人,教师4人,分为4个班级授课,1949年停办。这里也是圣味增爵孤儿院,1937年由武昌花园山天主堂迁来,罗沙达修道任院长。1948年美籍神父和修道奉召回国,不久孤儿院撤销,20多名孤儿转入文生小学就读……我对这座天主堂的喜爱有别于其他建筑,不在于它建筑的奇特与古老,而在于这里我曾借阅了大量的书籍,在我寂寞的青春年华里,这里曾经是我的圣地。此刻看着饱经百年风雨的天主堂被岁月觊觎,我想它的沧桑老旧是自然魔力佐助人类的愚昧之手才令她百病缠绕极速衰老,远远地看去,仍然不失满腹的豪华与高贵。她单靠一身的清风傲骨、圆梁木檩默默承受着一个世纪的风霜冷雨。凝视着她,我恍若面对一个饱学沧桑的长者,心中满是虔诚的仰慕与深深地愧疚。

    一人、一物、一地,老去是自然规律,寂寞是老的归属。就像天主堂,不能遏制止时间的脚步,但是我们可以阻止她的消逝。立于废墟之中,目睹这满眼的瓦砾,垮掉的檩木,我只能心痛地以静默的情怀去感受天主堂百年沧桑古旧的气息。残垣断壁里多少人的脚步渐行渐远,这些古老的建筑纵然沧桑地老去,风骨却依然如昨。也因为这份风骨,我们回来了,这些古老建筑的神韵成为历史动人心魄的剪影,因为我们的怀念,母校的建筑群落在僻静的乡村,饱经风雨,等待着我们,成为我们心头隽永的记忆。

    回来吧,看看寂寞的母校用寂寞的绿荫挑起了怀旧的担子,一头是世间的尘音,一头是游子的脚步。回来看看吧!母校与树木相依为命,默默守着老去的房子,也守着我们的回望。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像温暖的火种,牵引我们的目光与脚步。

2014-8-1 初稿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4 23: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老教堂
DSC_1217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4 23: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门处的风景
DSC_1257_副本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4 23: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教学楼上远眺
DSC_1264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江苏省南京市

发表于 江苏省南京市 2014-8-5 06: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42

主题

1230

帖子

1868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86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5 18: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

42

主题

1230

帖子

1868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86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5 1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假期收获很大的,游记不好写,要博古通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