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7
上士

- 积分
- 71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6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6 16:48 编辑
探访林家大湾
从我记事时起,就常听见大姑念叨林家大湾。
姑姑家住在黄冈马曹庙镇,每年寒暑假我们兄妹便乘车去她家小住数日。从马曹庙回家要经过回龙镇的林家大湾,姑姑总是嘱托我们下车去看看林家的那些老房子。
她说:“回龙山是个好地方,相传那里原名叫枣儿刺岭,犯了天条的九条小龙被东海龙王囚禁在枣儿刺岭的巨石之下。龙王说只有岭上铁树开花,九条龙才能回到东海。铁树怎么开花?可巧岭上铁树真的开花了。于是九条龙便返回东海,但其中的一条小龙喜欢枣儿刺岭的秀美,又回来定居在山上,所以枣刺儿岭便被称为回龙山。回龙镇就是因为回龙山取名的,你们去那里沾沾仙气,一辈子就有好运。”
自此,对我们来说回龙镇的林家大湾便充满了神秘。
七十年代,我们还小,常常是父亲带我们下车去林家大湾。下了公路,沿着一条土路便进了湾子,一口水塘清亮亮的被叫做清水塘,湾子背靠着山。房子大部分是典型的明三暗五,土砖红瓦或青瓦,村民们表情淡漠,对我们的到访见怪不怪。父亲带着我们在一排土砖房前看看,军人出生的父亲通常是什么话都不说,碰到那排房子的主人出来,他们像老朋友似地问父亲:“带着孩子们来看看啊?”
父亲微笑点点头,依然不说什么。
八十年代,我们常常自己去林家大湾,渐渐喜欢上了这座村庄的静美,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清澈心肺,环绕村庄的山上,流泻下来的绿浓得化不开,村庄倒映在池塘里,偶尔的鸡鸣犬吠打破寂静。有时也会碰到来来去去的军车,下来穿着军服的军人,村民们表情淡然地看着。
九十年代,林家大湾热闹起来,进村的地方新修了门楼,门楼处开始收门票了,通向村的道路也稍事修筑。当外村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时候,林家大湾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有变化的是林彪的故居老屋。林彪出生地的老屋原坐落在清水塘的正后方,整个湾子的最高处,林家大湾的村居大多都建在池塘的左右和后面。站在林彪故居老屋前,视野十分开阔,屋后是渐行渐高的关山,关山上四季长流的溪水源源不断注入清水塘。关山是白羊山南麓的一个山梁,舒缓的坡道将林家大湾环抱在怀中。林彪的老屋始建于明代,清朝嘉庆年间又进行了扩建,砖木结构,一进三幢,大小天井三口,房屋约20多间,为了大门朝东南向开,屋檐下修有“回头望”的门楼,林彪在这老屋出生长大,生活了15年,后外出求学。此房屋在1938年被日寇指使汉奸烧毁后,仅留下一块宅基和几段断墙破壁,1967年春,林彪的旧居按原样恢复,并根据村里老人的回忆,定制了林彪父母曾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成列在林彪故居内作为历史文物以供参观。1971年“9.13”林彪事件后又被拆毁,1995年又进行了修复,不过在原基上后挪了很多,原位宅基被人占据做了房子,林彪的故居也变得小了许多。
2002年我陪同北京的一位朋友去林家大湾,从锁上的老屋门缝间看到屋子里的一些情况。房间里存放有林彪父母的遗像,一些生活用具,一部旧式纺车和一架织布机。在林彪故居后的房子里,我们见到林彪大弟的儿子,便主动与他攀谈起来,虽然他行动有些迟缓,但是思维异常活跃。午饭我们是在他家做的,我和朋友一起下厨,土灶上炒菜。饭后,朋友又与他聊了许久。
接着我们去了林育南故居。林育南(1898—1931)是林氏三兄弟中的老二,他比林育英小两岁,比林彪大八岁。林育南和林彪是林时朗的孙子,林育英是林时朗的侄孙。林育南在中共元老之一恽代英的引导下参加革命,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参加过“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曾任中共“五大”中央候补委员、“全总”秘书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931年2月7日深夜,何孟雄、林育南以及“左联”五烈士等共24人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林育南牺牲时年仅33岁。
林氏三兄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林育英(1897—1942)。林育英又名张浩,早期革命者,受林育南影响后走上革命道路。曾担任过中共汉口市委书记,满洲临时省委书记,共产国际中国特派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他让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阻止张国焘另立中央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两次被捕入狱,林育英的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摧残,1941年8月,林育英病情恶化,被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5岁。治丧期间,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他守灵。出殡时,中共领袖集体为林育英抬棺送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林伯渠、杨尚昆等领导抬棺。毛泽东还为他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并为他的墓碑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几个大字。毛泽东为人守灵、题写挽联、抬柩、题碑,一辈子大概只有过这么一次,由此可见林育英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和影响之大。
林家大湾还有一幢房子大门上写有“帅门”二字,这是新屋。新屋坐东向西,修建于1936年,砖木结构,一进两幢,大小房间13间。1979年曾被拆毁,1995年由林彪大哥之子依原样修建。帅门买了门票进去,有讲解员讲解,里面陈设有林氏谱系,照片,祖辈创业等简介,进门右边房间里有黄冈名人简介和林彪战斗历程简介。相对于其它几家的展览,“帅门”做得很好。图片配上文字,还有讲解员的讲解,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随时提问。
2003年我又陪一位朋友去了林家大湾,与前一年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2014年7月底,与同学一同再次探访林家大湾。十年过去了,门楼修得很气派,门票三十元一位。路似乎也变了许多,让人找不到村庄。问了村民,进了林家大湾,却见一座气派而现代的“林家大湾军事博物馆”矗立在村口,大门和侧门各有一对白狮子蹲在门边,与身后青砖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十分醒目,宽敞的停车场上已经停了好几辆车,人们陆续进入博物馆参观。我们进了村子,看见“帅门”这栋房子还是以前的模样,“帅门”里面参观的人很多,不收门票了,进门处却有很多纪念品,茶杯、笔筒、像章等印有毛泽东和林彪的头像或语录,价格还算适中。去了老屋,还是和十年前没有大的区别,旁边多了家庭饭馆。从新屋到老屋上坡的地方正在铺彩砖,搅拌机的轰隆和工人们交谈的话语打破村庄的寂静。一些家庭小商店还是卖一些有关林彪的资料书、纪念章、林彪喜欢吃的黄豆等小食品。
午饭时间,我们问村民哪里可以吃饭,他们热情地逐一作了介绍。我们选择去了“林家大湾军事博物馆”里面的餐厅吃饭。进了“林家大湾军事博物馆”,一派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宽敞的大厅明亮而洁净,进门便可以看到林彪蜡像端坐在椅子上,身后的一幅字写着“林族威赫,彪勇枭雄”,四周墙上布满林彪指挥的大型战争画面,如平型关大捷、飞夺泸定桥等,三尊立着的铜像栩栩如生。上了二楼依然是介绍有关林彪参与的各种战役。
博物馆进门有许多书籍和纪念品,很多游客翻看购买。也有人翻看许久但不购买,卖主不愠不恼,任由游客翻看,其中有些香港书号的小册子,销路比较好,十元一本,大多是写林家大湾的逸闻趣事。
我一直没有去探访林氏宗祠,这座祠堂建于2002年,还有林家的祖墓以及白羊山等。出于对林氏三兄弟先人的敬畏,我不敢妄自下笔。处在山青水秀中的林家大湾充满乡野气息,有着美丽质朴的乡村景致。还有那口清水塘,池水深邃、清冷,袅袅地泛着寒气,澄碧、透明,又仿佛沉淀着一眼不能望穿的心事。她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林家大湾多少年的过往,亦映照出白羊山绝尘的仙气。目眺白羊山,这座相传由一只雪白神羊坐化而成的山,更显空灵、恬淡、安详而寂静,仿佛是在沉睡中做着一个悠远的梦,不管浮华的尘世经历过多少岁月,它依然静卧在这座村庄旁,枕着一池碧水安静地睡去。
2014-8-5 初稿
2014-8-6修改
2014-8-7 三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