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寒溪幽兰

行走的地方 (散文系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2014-8-6 0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夫子 发表于 2014-8-5 06:59
强文!

谢谢雅读。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2014-8-6 01: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外的流萤 发表于 2014-8-5 18:19
图文并茂啊。

问好,妹妹。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6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6 16:48 编辑

                                                             探访林家大湾


     从我记事时起,就常听见大姑念叨林家大湾。

    姑姑家住在黄冈马曹庙镇,每年寒暑假我们兄妹便乘车去她家小住数日。从马曹庙回家要经过回龙镇的林家大湾,姑姑总是嘱托我们下车去看看林家的那些老房子。

    她说:“回龙山是个好地方,相传那里原名叫枣儿刺岭,犯了天条的九条小龙被东海龙王囚禁在枣儿刺岭的巨石之下。龙王说只有岭上铁树开花,九条龙才能回到东海。铁树怎么开花?可巧岭上铁树真的开花了。于是九条龙便返回东海,但其中的一条小龙喜欢枣儿刺岭的秀美,又回来定居在山上,所以枣刺儿岭便被称为回龙山。回龙镇就是因为回龙山取名的,你们去那里沾沾仙气,一辈子就有好运。”

    自此,对我们来说回龙镇的林家大湾便充满了神秘。

    七十年代,我们还小,常常是父亲带我们下车去林家大湾。下了公路,沿着一条土路便进了湾子,一口水塘清亮亮的被叫做清水塘,湾子背靠着山。房子大部分是典型的明三暗五,土砖红瓦或青瓦,村民们表情淡漠,对我们的到访见怪不怪。父亲带着我们在一排土砖房前看看,军人出生的父亲通常是什么话都不说,碰到那排房子的主人出来,他们像老朋友似地问父亲:“带着孩子们来看看啊?”

    父亲微笑点点头,依然不说什么。

    八十年代,我们常常自己去林家大湾,渐渐喜欢上了这座村庄的静美,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清澈心肺,环绕村庄的山上,流泻下来的绿浓得化不开,村庄倒映在池塘里,偶尔的鸡鸣犬吠打破寂静。有时也会碰到来来去去的军车,下来穿着军服的军人,村民们表情淡然地看着。

    九十年代,林家大湾热闹起来,进村的地方新修了门楼,门楼处开始收门票了,通向村的道路也稍事修筑。当外村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时候,林家大湾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有变化的是林彪的故居老屋。林彪出生地的老屋原坐落在清水塘的正后方,整个湾子的最高处,林家大湾的村居大多都建在池塘的左右和后面。站在林彪故居老屋前,视野十分开阔,屋后是渐行渐高的关山,关山上四季长流的溪水源源不断注入清水塘。关山是白羊山南麓的一个山梁,舒缓的坡道将林家大湾环抱在怀中。林彪的老屋始建于明代,清朝嘉庆年间又进行了扩建,砖木结构,一进三幢,大小天井三口,房屋约20多间,为了大门朝东南向开,屋檐下修有“回头望”的门楼,林彪在这老屋出生长大,生活了15年,后外出求学。此房屋在1938年被日寇指使汉奸烧毁后,仅留下一块宅基和几段断墙破壁,1967年春,林彪的旧居按原样恢复,并根据村里老人的回忆,定制了林彪父母曾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成列在林彪故居内作为历史文物以供参观。1971年“9.13”林彪事件后又被拆毁,1995年又进行了修复,不过在原基上后挪了很多,原位宅基被人占据做了房子,林彪的故居也变得小了许多。

    2002年我陪同北京的一位朋友去林家大湾,从锁上的老屋门缝间看到屋子里的一些情况。房间里存放有林彪父母的遗像,一些生活用具,一部旧式纺车和一架织布机。在林彪故居后的房子里,我们见到林彪大弟的儿子,便主动与他攀谈起来,虽然他行动有些迟缓,但是思维异常活跃。午饭我们是在他家做的,我和朋友一起下厨,土灶上炒菜。饭后,朋友又与他聊了许久。

    接着我们去了林育南故居。林育南(1898—1931)是林氏三兄弟中的老二,他比林育英小两岁,比林彪大八岁。林育南和林彪是林时朗的孙子,林育英是林时朗的侄孙。林育南在中共元老之一恽代英的引导下参加革命,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参加过“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曾任中共“五大”中央候补委员、“全总”秘书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931年2月7日深夜,何孟雄、林育南以及“左联”五烈士等共24人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林育南牺牲时年仅33岁。

    林氏三兄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林育英(1897—1942)。林育英又名张浩,早期革命者,受林育南影响后走上革命道路。曾担任过中共汉口市委书记,满洲临时省委书记,共产国际中国特派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他让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阻止张国焘另立中央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两次被捕入狱,林育英的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摧残,1941年8月,林育英病情恶化,被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5岁。治丧期间,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他守灵。出殡时,中共领袖集体为林育英抬棺送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林伯渠、杨尚昆等领导抬棺。毛泽东还为他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并为他的墓碑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几个大字。毛泽东为人守灵、题写挽联、抬柩、题碑,一辈子大概只有过这么一次,由此可见林育英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和影响之大。

    林家大湾还有一幢房子大门上写有“帅门”二字,这是新屋。新屋坐东向西,修建于1936年,砖木结构,一进两幢,大小房间13间。1979年曾被拆毁,1995年由林彪大哥之子依原样修建。帅门买了门票进去,有讲解员讲解,里面陈设有林氏谱系,照片,祖辈创业等简介,进门右边房间里有黄冈名人简介和林彪战斗历程简介。相对于其它几家的展览,“帅门”做得很好。图片配上文字,还有讲解员的讲解,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随时提问。

    2003年我又陪一位朋友去了林家大湾,与前一年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2014年7月底,与同学一同再次探访林家大湾。十年过去了,门楼修得很气派,门票三十元一位。路似乎也变了许多,让人找不到村庄。问了村民,进了林家大湾,却见一座气派而现代的“林家大湾军事博物馆”矗立在村口,大门和侧门各有一对白狮子蹲在门边,与身后青砖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十分醒目,宽敞的停车场上已经停了好几辆车,人们陆续进入博物馆参观。我们进了村子,看见“帅门”这栋房子还是以前的模样,“帅门”里面参观的人很多,不收门票了,进门处却有很多纪念品,茶杯、笔筒、像章等印有毛泽东和林彪的头像或语录,价格还算适中。去了老屋,还是和十年前没有大的区别,旁边多了家庭饭馆。从新屋到老屋上坡的地方正在铺彩砖,搅拌机的轰隆和工人们交谈的话语打破村庄的寂静。一些家庭小商店还是卖一些有关林彪的资料书、纪念章、林彪喜欢吃的黄豆等小食品。
午饭时间,我们问村民哪里可以吃饭,他们热情地逐一作了介绍。我们选择去了“林家大湾军事博物馆”里面的餐厅吃饭。进了“林家大湾军事博物馆”,一派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宽敞的大厅明亮而洁净,进门便可以看到林彪蜡像端坐在椅子上,身后的一幅字写着“林族威赫,彪勇枭雄”,四周墙上布满林彪指挥的大型战争画面,如平型关大捷、飞夺泸定桥等,三尊立着的铜像栩栩如生。上了二楼依然是介绍有关林彪参与的各种战役。
博物馆进门有许多书籍和纪念品,很多游客翻看购买。也有人翻看许久但不购买,卖主不愠不恼,任由游客翻看,其中有些香港书号的小册子,销路比较好,十元一本,大多是写林家大湾的逸闻趣事。

    我一直没有去探访林氏宗祠,这座祠堂建于2002年,还有林家的祖墓以及白羊山等。出于对林氏三兄弟先人的敬畏,我不敢妄自下笔。处在山青水秀中的林家大湾充满乡野气息,有着美丽质朴的乡村景致。还有那口清水塘,池水深邃、清冷,袅袅地泛着寒气,澄碧、透明,又仿佛沉淀着一眼不能望穿的心事。她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林家大湾多少年的过往,亦映照出白羊山绝尘的仙气。目眺白羊山,这座相传由一只雪白神羊坐化而成的山,更显空灵、恬淡、安详而寂静,仿佛是在沉睡中做着一个悠远的梦,不管浮华的尘世经历过多少岁月,它依然静卧在这座村庄旁,枕着一池碧水安静地睡去。

2014-8-5 初稿
2014-8-6修改
2014-8-7 三稿
DSC_1333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6 1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6 16:54 编辑

13333333333333333333333
DSC_1328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6 13: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删除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6 16:55 编辑

纪念馆
DSC_1319_副本.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6 13: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删除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6 16:56 编辑

博物馆内的画布
DSC_1326.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6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删除

本帖最后由 寒溪幽兰 于 2014-8-6 16:57 编辑

原野
DSC_1321.JPG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6 15: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4                            故乡的芦苇

     清晨,一片片芦苇郁郁葱葱地兀立在浅水中,浓浓的雾气在江边流转,蛙鸣阵阵,蛐蛐儿亮丽的嗓音时断时续,江中声声汽笛的尾音似乎铺在满满的江水上。一只鸟大约是受了惊吓,忽地从芦苇丛中飞出,冲向空中,芦苇摇晃了几下,发出簌簌的声响,随之复归于平静。

    这就是我曾生活过的一片热土,我的故乡芦洲湾。

    喜欢长江边的防护林,因为防护林的水边有我喜爱的芦苇。常常在初夏看芦叶相互交织,芦杆伫立水中,如站岗的士兵守着身后的麦地。每当微风徐徐吹来,大片大片的芦苇随着风朝一个方向倾斜,犹如训练有素的舞者,和着风的乐音翩翩起舞。风止,又收敛起柔韧妩媚,纤巧娉婷。深秋,皑皑芦花随风招摇,或者被风吹落,薄薄地铺在水面,让人的思绪仿佛也触摸到柔软,进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般的意境,想象着一位衣香鬓湿的佳人涉水而来,眸亮如水,波光涟涟。

    儿时的记忆里,家乡的芦苇漫漫成片,连绵不断,像一条缎面绸带延伸到远方。碰到洪水侵袭的年份,江水漫过子堤,淹没了庄稼,只有芦苇立于水中,柔弱的外表藏着一颗坚韧的心。是的,其根状互相扶持,纵横成一张密密的网,抵御着洪水。水退之后,肥沃的泥土带来充沛的养分,让芦苇开花成熟。

     最美的是绿色的芦苇配着金黄的麦子,一片绿一片黄织成一幅浓浓笔墨绘就的油画,与防护林一道沿着长江蜿蜒而行。倘若到了端午节,孩子们淌过浅浅的水域去摘取包粽子的苇叶,歇在苇杆上的蜻蜓,涉水的孩子,惊飞的鸟儿……这天地人景合一的画面可是大自然最美的画卷?

     有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涉水撷取上好的苇叶,将叶片与芦苇杆连接处的圆管状剪齐,从一端开始卷苇叶,呈螺旋状,并且越卷越细,卷完叶片,再轻轻压扁最细端,作为芦笛的哨口,于是村头树下,防护林里,长江岸边,便响起了婉转的笛音,年轻的女孩子们侧耳倾听,啧啧称赞。也有后生取出芦苇杆内的膜,贴在竹笛的笛孔上,吹出的曲调比那种买的笛膜不差分毫。

     深秋,芦苇开花的季节,也成了姑娘们忙碌的时候。三五成群的她们将小箩筐系在腰上,小心翼翼地淌进芦苇丛,剪下芦苇花放入其中,回家后捋下花絮,晒干,将芦花填充枕头。这种芦苇花做的枕头胆芯柔柔的软软的舒适耐用,晚上枕着香气扑鼻的枕头,不知是否有美梦袭来。

     冬天,男人和女人们割回成捆的芦苇,将其剖成一条条细篾,闲下来的时候,把细篾编成席子,来年夏天一家人所用的凉席便有了着落。也有手巧者将芦苇染色,编出不同的花纹,宛如精妙的工艺品。因为芦苇编的席子通风,透气,隔尘效果好,人们也常用来作顶棚或囤粮食。芦席,成了家家需要的日常用品。

     长江的江中心有一块沙洲,每年随着潮水涨落,更早的时候有着住家,后来渐渐搬离,如今州上依然是芦苇丛丛,美景怡人。在粑铺大堤没有修建前,江水常常灌入河港湖叉,让临江的数个村落像浮在水面的荷叶,每年汛期过后,芦苇疯长,这些村落几乎被芦苇环绕。也由于水流的冲击作用,这芦洲时有消长。这里曾是吴国兵营休整的地方,亦是走长江水路客船和客人客色的极好住处。明代由举人知武昌县事的李有鹏曾写了一首《踏芦洲》:

          雨楫云帆处处留,楚江波上觅新洲。
          分开芦笛寻鸿雁,踏破蘼芜见羖牛。
          沙涨移来惟沃土,风涛推去又浮沤。
          眼前盈缩浑难计,烟柳横堤结暮愁。

     作为武昌知县的李有朋,不辞劳苦,勘寻芦洲并写下了沿途所见,明代对芦洲的开垦与丈量有着严格的制度,因为芦洲每年的面积对着江水的堆积或冲刷有着变化,所以每五年一丈量,开垦出来的芦洲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瓜果经济作物。芦洲也曾设有传递朝廷及州、府公文的递铺,据《寿昌乘·烽候》载:“递铺:军门铺、芦洲腰铺、芦洲正铺、马桥铺、梅城铺、华容铺、陆家铺、柘桥铺,右八铺各相距十里西入江夏县界”。从这里可以看到在南宋时期,芦洲设置的递铺。

     芦洲最有名的莫过于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伍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他的父亲和哥哥为谗言所害,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只好从楚国逃向吴国,过昭关时被楚国大兵追赶,慌不择路的伍子胥来到芦洲,面对滚滚长江,他仰天长叹,以为命绝。忽然,一渔夫驾船而歌,得到暗示的伍子胥隐入芦苇丛中,官兵寻不到伍子胥,悻悻而返。之后,在夜色的掩护下,渔夫将伍子胥顺江而渡,送到吴国,伍子胥害怕楚国官兵加害于渔夫,嘱咐他将船弃入芦苇丛,大义的渔夫覆船溺水而亡。如今伍子胥解开七星剑赠予渔夫的地方,修建有解剑亭,那块接伍子胥过江的地方被叫做接渡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芦洲湾的村民们千百年来,在江水泛滥与肆掠的岁月里,在芦苇地上辛勤开垦,将贫穷的芦苇乡变成了富裕地,他们在芦苇地上上种植庄稼,于江河湖泊中中捞鱼摸虾,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常常在落日的黄昏,我伫立江边,看小小的渔船抛锚于岸边,一轮落日的红霞铺在水面,此情此景让人想起南宋江湖派戴复古的《江村晚眺》: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这首诗所描绘的不正是我儿时故乡的美景吗?如今,我回过身去,看到有限的芦苇一丛丛孤单地立于水边,稀稀落落随风摇曳,我儿时那成片成片的芦苇呢?不见了,真的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满是工业的厂房,轰隆的机器……现代化的工业渐渐蚕食了几千年来的自然美景,也蚕食了我的故乡梦。

2014-7-21 初稿
2014-7-30 修改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4-8-6 1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系列发布,祝贺早日出书。继续高垒,出一道靓丽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41

主题

545

帖子

713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13
QQ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4-8-7 1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4-8-6 18:52
支持系列发布,祝贺早日出书。继续高垒,出一道靓丽风景!

谢谢
我眷恋你如大雁之于秋风的迷恋,如海潮之于礁 石的偎依,让生命筑岸,使柔情溶水夕阳下捧一杯茶与心 静坐,再为你唱一曲世纪的恋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