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上海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011
IP属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

楼主 |
发表于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14-8-31 19: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谈GDP(11)-宏观经济决策与数目字管理(2):
大家都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彼不容易,知己再做不到,这就没有借口了。象张宗昌一样,不知自己手下有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不知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如果这样你作出的决策就很难正确。刘伯承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何为“五行?”“五行”即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打仗是这样,经济工作也是这样,如果统计数字不准,就是敌情,我情,地形不清啊。依靠不准确的经济数字作出的经济决策就可能有瑕疵。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比如现在大家都骂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就是一个例子。当初汤敏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建议时,出发点,不能说错。当时大家都说经济不景气,需要刺激消费吗?在西方教育消费是消费中很大一比例。美国公立大学的州内学费现在一年也要5000美金吧,加上住宿等其他开销,往低了说,一年也要一万多美金。私立学校就更贵,一年两万多学费,加食宿一年就要四万多。医学院,法学院,MBA更贵。这个高等教育在美国的GDP贡献起码是2,3000亿美金。加上其他教育,教育在美国是一个支柱产业。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仅可以拉动消费,顺便还可以培养大量高级人才,将来产业上层次就要靠人才。所以这个主意是一个看上去不错,闻起来也不错的主意。难怪朱总当时就同意了。后来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可干起来后,才发现好象不是这么回事,挨骂不少,朱总那么多少年排地雷积累起来的清誉也差点毁了。
你要挨骂,GDP上去也可以,共人吗,那在乎个人名誉啊,棺材都准备好了,还怕你骂?可是看统计局报表这消费也没起来啊。这朱总可能就觉得格外的冤。问题其实就是中国这个教育消费统计不进经济,我们国家教育归类是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统计年鉴里,2003年数字不过3415亿,这可是教育,文化艺术,各级广播电视,电影统统加在一起的数字啊。同一本统计年鉴,里面2003年中国的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就有3454.财政性教育经费有3851亿。大家意见最多的学费什么的,都还统计在内,已经超过统计年鉴里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的GDP贡献了。
其实这个学费计不计入经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事。问题是连带的这个政府的判断就容易出问题。比如美国一减税,对经济作用立竿见影,几个季度过去,经济数字就变好了,然后消费者信心就上去了,大家都花钱,企业也敢雇人开厂,经济就起来了。
为什么美国实在没招就打仗,就是因为他有一套符合他经济理论的统计体系。美国这打仗,一个是要挑软柿子,中国这么实诚的不行,朝鲜这么楞的更不行。打了以后,电视上宣传的画面还要好看。CNN是到现在才敢放士兵受伤之类的镜头,以前就不敢放的,一放,美国人民就不答应,电话一通骂,你怎么不supportourtropps?CNN就耸了。美国媒体已经不是6,70年代那个样子了,FOX一崛起,收视率统计技术的提高,什么节目招人待见,什么不讨群众喜欢,一天以后就见真章了。所以打仗以后,电视上都是好消息,消费者信心就高涨,企业信心也提高了,所以经济就起来了。屡试不爽。
中国类似的招数不行,象这个教育产业化,统计系统里这个消费加不上去,那产业化后,老百姓光看从钱包里往外掏钱了,这经济也没起来啊。政府一看,好象也是啊,是不是政府当时就有点懵,咱不知道。但后来连收利息税这些招数都出来了,可见政府也是没有办法。
这样看来印度经济还真的是消费经济,你看印度造势能力多强劲,简直是大有使地球停转之势。到处是中印这个,中印那个。拉了中国大旗来做印度的虎皮,先把印度摆中国边上吸引眼球,说是中印如何如何,其实好的数字都是中国的。把眼球吸引来以后,再有专家来一对比,印度是又有民主,又有消费,能不健康吗?所以全球专家包括中国的专家都认证印度经济更有前途。所以印度人民信心饱满,消费自然就有信心,所以印度经济也就起来了。中国呐,恰恰相反,经济两位数,上上下下都很紧张,想起58年了。所以大家都说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看不足。从这点上说,陈经说中国经济是官办经济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经济是官办的,所以经济一热,大家想到的是先要让官来冷静一下,认为当官的头脑冷静了,经济就不热了,跟消费者没关系。印度经济到是偏重消费的,政府狂造势要消费者掏腰包。当然老广这是瞎说了,博一笑而已。不过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操心操到家了倒是真的,温总动不动就爱流个眼泪,估计操心的事情不少,其中恐怕就有一项就是中国这个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前面老广已经讲了这个固定资产投资和西方投资的差别。知道这个情况的人也肯定不会少,但知道的人不管事,管事的人不一定知道。
一般人看了中国的统计数字,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要48%,而且每年都是30%的成长,这个简直是太吓人了。大家都说需要控制,于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就一个个出台了,一个个招数就上来了。计划的也有,市场的也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