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擎驱动医疗发展 ——全省医学领军人才徐必生带动医院人才发展纪实 他注重人才培养,注重学科建设,带动优秀创新团队,促进了我省医学科技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我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他带领全院医护人员,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让医院驶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一跃成为全省同级医院的领头雁。2013年“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100强”排名,医院蝉联中部地区第一,名列全国16位;2013年湖北省55家三级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医院名列18位。 他,就是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全省医学领军人才徐必生。 大医精诚 博极医源 1983年,徐必生从长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与教学工作,先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目前是天门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 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徐必生总结了一套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和相关疑难重症病例的经验,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了KTP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喉良性病变吸割手术、改良外置鼓膜成型、等离子刀改良H—UPPP治疗鼾症、喉癌CHET(CHP)等手术,尤其是CHEP(CHP)手术让许多喉癌病人够受全喉切除后永久气管造瘘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术后不能说话的痛苦;鼻内镜下鼻、鼻窦及相关鼻眼鼻颅底外科的手术范围及规范化程度居省内先进水平;气管异物、耳显微外科手术、各类头颈肿瘤切除颈淋巴清扫等传统手术在全省同级医院及江汉医院地区有较高知名度,受到省内同行公认,2008年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二级医院学科带头人,遴选进入二个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参与二个子课题研究,2012—2013年“天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耳聋相关基因研究”、“天门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研究”二项课题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近五年来,他先后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手术。“改良外植鼓膜成形手术”、“鼻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喉良性病变吸割手术”、“KTP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三个课题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他开展的甲状腺癌气管袖式切除手术、颅面联合进路中颅底肿瘤手术、迷路进路听神经瘤手术等十五项成果通过市级科研成果鉴定,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三十多项。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市级科研成果16项。 2007年5月天门市总工会授予其“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6月被评为“天门市市管拔尖人才”,2009年获批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由于在医学教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他在学术上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被聘为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 引进培养 梯队发展 作为全市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地,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素有“人才高地”之称。 徐必生说:“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法宝’,人才战略是我们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 初秋时节,走访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记者撷来这样一串数据——开放床位1500张,年门诊90万人次,年出院6万人次,担负着天门市及周边200多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重任。 “是人才优势带来突出的品牌优势,是以‘123’为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战略催生了人才资本的最大效益化,是人才资本的效益裂变推动了医院的跨越式发展。”院长徐必生一语破题。 2012年,徐必生所带领的领导班子调整思路,从单一的人才引进到引、育并举,提出了“123”人才引进培养战略。 “1”,是一个富有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2”,是两个用人价值观念,即千方百计引进和发掘优秀人才,同时让优秀人才到合适的岗位发挥最大的作用;“3”,是打造三个人才培养平台,即依托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青年成长与医院发展论坛、进行专题讲座和全院操作技能比武。 “只要是人才,医院就给你机会,给你岗位,做得好也给你地位。”在泌外科病区的医生办公室,卢童博士一边开医嘱,一边接受着记者的采访。卢童被“挖”来之前是武汉一家著名医院的医生。是天门一医的什么吸引了他?“医院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们图的就是这个环境。”卢童一席话,道出了市一医人才“空降兵”的心声。为了吸引不同类型的“实用型人才”,医院在引进方法上可谓不拘一格、煞费苦心:目前已经引进博士1人,硕士生11人,现场招聘本科生24人,选拔聘用了18名优秀的中层干部。 百年树人。人之成才,非一日之功。 在对医师的培养上,医院开展了住院医师周一至周五晚间培训、学习,制定了详细的住院医生培训、考核制度、考评计划,加强了指纹考勤的监管,实行灵活、有效的监管模式,确保年轻医师快速成长。心内3区主任魏辉逢休息,虽然大雨滂沱,他还是到医院在岗学习,结果全身都淋湿了,换上干净的手术衣,他马上上台一起手术。记者问他都已经是科主任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努力学习?他略带腼腆地说:“医学是更新最快的一项学科,学习应当是医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医院的所有医师都是每周在岗学习五个晚上,早已常态化。” 今年以来,医院已对住院医生培训6次,考试1次;继续推行了普外科、骨外科、妇产科、儿科住院总医师制度,加强病区特殊时段医疗力量,保证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推行了ICU多发伤患者共同查房制度;推进了医、技科室“三基三严”基本岗位技能动员、培训、考试、比武,现已完成年初制定的培训和理论考试、医疗、医技基本岗位技能比武计划。 各种在职教育和培训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医院与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联合开办了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班,21名学员开始了为期4年的博士课程学习,这是医院首次依托院校自主培养博士。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举办了1期青年成长与医院发展论坛,举办传染病、新知识、新技术报告会、护理等各类培训50余次,选派26名医疗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157人参加短期培训。 虽然护士们在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大家都身心疲惫,但对于知识的渴求,让每个人学习起来仍兴致勃勃。今年上半年,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全方位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精细化业务培训。培训采取理论讲座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专科化培训与急救知识培训相结合,;护士自学与护士长导读相结合,;OA在线学习与现场授课相结合,;请进来授课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六结合”培训方式。上半年共组织了22次各类培训,10次考试和竞赛,共选派65人次护理骨干外出培训进修、学习。 “对新聘任的护士长和护士,先不急着上临床,让他们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不断地做深做透。这些岗前培训,将使他们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换气一样受益无穷。”徐必生说。今年,医院新竞聘十一名护士长,护理部为她们组织了一次岗前培训和两期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公开公正地招聘了198名合同护士,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择优录用上述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扎实开展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 引进——培养——竞争,脉络清晰的人才强院战略,不仅带动了市一医医生医术的提高,也让全市乃至全省的医疗服务、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湖北科技学院天门临床学院在医院挂牌,并接收首批56名临床医学本科生来院进行临床学习。有59名临床医学生和194名护理实习生在院实习。同时为市直医疗单位及乡镇卫生院培训专业人员40人次。医院成功举办了心血管内科、感染科、普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验科、护理、妇产科等7个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加强了院际学术交流,扩大了医院知名度。 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着市第一人民医院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台阶。成绩是最好的注释,医院现拥有高级技术职称223人,48人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6人为天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学科建设 技术领先 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在巩固以往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以徐必生为舵手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扶强、扶新、扶特”“三扶”战略,优先发展十大领先技术。 “扶强”即扶持医院已有强势学科,如心脏疾病手术与介入治疗技术、脑卒中筛查与规范化诊疗技术、微创、系列腔镜诊疗与介入治疗技术、重症医学技术、新生儿疾病诊疗技术、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等;“扶新”即扶持新专业,如恶性肿瘤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亚健康与老年医学技术等;“扶特”即扶持特色专科,如省级重点学科、康复医学技术、睡眠医学技术等。对十大领先技术的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宣传上予以倾斜,确保实现精确诊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培养学科带头人。采用请进来讲课,开展“三基”培训、考核,加强业务学习,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每年选派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职工自学、函授学习,提高学历层次;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来促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展。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及2014年医院的用人计划需求,采取网络招聘、院校招聘和社会公开招聘等办法,共引进医学博士2人,医学硕士研究生12人,医学本科生72人以及护士197人。 科研教学方面,医院修定了科研教学板块考评细则,完成了新技术、新业务的立项评审,举办了一场新知识新技术报告会,完成省级科研成果鉴定7项及15项二类医疗技术审核资料的上报,并接待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院临床医疗实习生67人,并做好下科前培训。 有效的人才培养、利用与管理机制,促进了各学科的繁荣。在巩固已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医院积极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极大提高了各学科的综合技术实力,全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87项,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15篇,其中中华级30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输血3个项目获省卫生厅科研立项,7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49个项目获市级科技成果证书。《多功能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杆的制作及应用》、《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分获湖北省护理科技奖二、三等奖。血液净化专科、助产专科通过省卫生厅现场评审,成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血液净化专科于8月中旬接收了来自市内外的7名学员进行临床实践。积极开展省级重点专科创建,我院普外科、肾内科、药剂科、心内科参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现场答辨,其中肾内科、普外科分别取得了全省第六名、第八名的成绩,肾内科进入省级临床重点创建专科行列。同时,医院还申报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2012年,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三个专科被评定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市级重点学科25个。今年元月,湖北科技学院天门临床学院在该院挂牌;医院先后成为湖北省PICC培训基地、血液净化专科培训基地和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近两年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70余篇,SCI论文5篇。 春华秋实,在全省医学领军人才徐必生的带领下,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建设正结出累累硕果。从一个个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到光芒四射的科研群星,再到徳艺双馨的大医名家,他们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