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条高等级公路——天仙一级公路经过27个月(2005年12月)的鏖战,主体工程终于完工了!它像一条黑色的巨龙,蜿蜒舞动在江汉平原腹地,从侨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发,一路跨越小板横林,穿过麻洋多祥,饮滔滔汉江水,直奔宜黄高速公路。饱受交通瓶颈制约的天门百万人民,从此有了一条走向武汉、走向九州、走向世界、走向繁荣和文明的康庄大道。站在宽敞、平坦的天仙一级公路上,多少感慨涌上心头:她的建成将给天门人民带来什么?她在建设中又留下了什么?她又将如何搅动正在破浪前行、波涛汹涌的天门经济大潮?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寻找答案…… 一条路沉淀一段心酸的历史 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的天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依靠便利的汉宜公路和汉江水运,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第93位)和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而当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主的大交通日益发达时,天门交通落伍了,经济也随之落伍。早在1995年,宜(昌)黄(石)高速公路就过境我们邻居仙桃和潜江,为两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时光过去了10个年头,天门却仍是全省地市州中惟一一个高等级公路的盲点。因为有高速公路,仙桃至武汉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潜江至武汉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而天门至武汉却是2.5个小时以上的车程。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交通不畅一直是天门百万人民的一块”心病”。 岁月倒流,几年前,一辆从张港镇出发的蔬菜运输车,开开停停,颠颤簸簸,到达武汉时,菜烂了,行情变了,一车蔬菜的钱刚好顶上运费;而一车从仙桃运来的蔬菜,由于得高速公路之便,却卖了个好价钱。天门的司机辛酸地感叹;“这都是公路惹的祸!” 许多企业家有意来天门投资,可到天门转了一趟后,看到糟糕的交通状况就打退堂鼓了。交通,成了制约天门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和梗阻! 面对邻近城市高等级公路发展的态势,市委市政府多方努力,积极向上争取,各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不甘人后、渴望发展的百万天门人民急切期盼着高等级公路。正在这时,一条令天门人民振奋的消息传来:省交通厅在进行道路建设规划时,拟建一条从随州至赤壁的高速公路,其中一段为天门至仙桃。 市委市政府闻讯而动,于2000年7月30日成立了以时任市长的王建鸣为政委、时任市委副书记的江德寿为指挥长的天仙公路建设指挥部,进入了紧张的筹备阶段。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一项目却因资金问题被搁置了。2001年1月18日,作为拟建的随(州)赤(壁)高速公路一段的仙桃公路大桥如期开工了,而天仙一级公路却遥遥无期。在仙桃公路大桥的项目评审会上,时任副市长的邓星亮和市计委、市交通局的负责人在会上向省交通厅领导提出天门迫切需要建设天仙一级公路的强烈愿望。 然而,国家计委和交通部否决了随赤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决定建设一条随州至岳阳的高速公路。市委市政府反复权衡利弊,认为天门当务之急是修一条城区通往宜黄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理由是: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所有中等城市和直管市都要建一条直达武汉的快速通道;正在建设的仙桃大桥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修高等级公路;最重要的是天门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级公路。省交通厅最终答应了天门的请求,但要求由天门自己出资或招商引资兴建。3个多亿的投资,天门的财力根本无力承担,招商引资成了惟一的出路。为了这一项目,2001年3月7日,我市再次成立天仙一级公路筹建指挥部,专门从事立项和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指挥部成员先后找了80多家企业洽谈,但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 在这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马,多次向省领导陈述建设天仙一级公路对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一次省内论证会上,市领导再次表达了天门百万人民的心声:天门是江汉平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天仙一级公路不仅有利于天门的发展,而且合乎全省发展的客观实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