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4-12-24 10:4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4-12-24 17:35 编辑
先进楷模
何中坚
何中坚,男,高级农艺师,197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枫林镇大德村大湾组人。1992年7月毕业于湖北电大农学专业,现在阳新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工作(与县绿色食品办公室、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合署办公)。
1992年8月至1999年12月在阳新县大德农技站工作,任站长,初级农艺师;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阳新县国和农技站工作,任站长,农艺师;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任阳新县王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艺师;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调任阳新县农科所副所长;2006年6月至2012年2月调任阳新县农安办主任(绿办、农检中心、农业环保站);2012年3月至今在阳新县农安办工作,任主任,高级农艺师。期间,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获国务院、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先进个人,22年来共完成新技术试验示范40个以上,摸索新科技数据5万以上,撰写技术总结和论文120余篇100万字以上。2008至2010年三年间共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何仁美
何仁美(1893年-1932年),字里仁,枫林镇月朗村人,从小家庭贫困,读书不多,12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以孝顺闻名。 儿时,邻居给他糕饼食物,他便拿回家给母亲,母亲吃了以后,他才吃。何仁美为人勤劳诚实,干活从不偷懒,主人家给他的工钱,他都拿回家交给母亲,自己分文不留。与同村的儿童玩耍发生争执时,母亲一出声,他便立即停止。外出劳作,他必定要先告知母亲,得到母亲允许后才去做。偶尔让母亲不高兴,何仁美便跪在地上向母亲请罪,得到原谅后才起身。
母亲眼睛有病,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何仁美,每天都亲自服侍母亲吃饭穿衣。哥哥和弟弟端饭给母亲吃,何仁美担心不合母亲的口味,一定要先尝过之后再给母亲吃。母亲发病时,亲自为母亲熬汤药,常常一个夜晚几次起来照料。
何仁美的母亲一直有心痛的毛病,多方求医问药,都无法根治。何仁美每天都要祈祷上天,保佑母亲的病痊愈,从不间断。那年9月,母亲心痛得很厉害,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何仁美伤心欲绝,留着眼泪多方求医,终于打听到一个能治母亲心痛病的偏方:用人肝熬汤治心痛病。得到偏方后,他如法照办。何仁美强忍剧痛如往常一样劳作,别人问何仁美用什么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何仁美恐怕母亲伤心,推说不知道。所以,他的母亲直到死都不知道儿子割肝救她的事。母亲去世后,何仁美“割肝救母”的事才传扬开来。 何仁美“割肝救母”的事迹广为流传,民国政府内务部得知后,让湖北省政府派人调查,核查属实后奖给何仁美银质奖章一枚,并颁发了一面写有“至性过人”四字的锦旗。
陈鸿州
陈鸿州,男,枫林镇水源村人,1905年4月8日出生,高小文化,中共党员。
旧社会,陈鸿州一家祖祖辈辈受着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解放后,他有着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对党无限忠诚,一心跟党走,在1955年和1956年分别被授予湖北省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1950年10月,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陈鸿州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年仅17岁的儿子陈民新送到了朝鲜战场,儿子不负厚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荣立战功。在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陈鸿州被推举为石田乡第一个互助组组长,第一个初级、高级社主任。在这期间,他组织合作社社员们一起架桥筑路,兴利除害,筹办学堂,迅速改变了家乡一穷二白的落户面貌。他所在的合作社成为当时阳新县乃至湖北省的一面旗帜。1954年起连续三年分别获得阳新县、湖北省和共和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光荣出席了首都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柯翠云
柯翠云,女,枫林镇宋新村新刘组人,1938年3月11日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54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村妇联主任、青年支书等职务。由于她积极带领广大妇女种植苎麻,连年大获丰收,于1958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解放前,柯翠云自幼丧父,母亲带着她姊妹三人相依为命。1956年,母亲抛下10岁的弟弟、14岁的妹妹和18岁的她,与世长辞,从此她带着弟妹过着艰苦的生活。1957年,正是互助组进入初级社时期,带头成立了互助组(铁姑娘战斗组),自任组长。她的小组种的苎蔴又粗又长,获全县第一名。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北京劳模大会,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一枚,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0年至1962年任石田农场党支部副书记。1964年任石田大队妇女主任、杨坊村妇女主任。
柯昌财
柯昌财,男,枫林镇南城村柯家组人,1944年1月21日出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
1969年参加工作,当年冬天带领民工参加蔡贤水库工程建设;1974年4月,当选为南城大队大队长。 1976年6月,担任南城村党支部书记。在坚持“以粮为纲”的年代,他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先进”的目标,狠抓农田基本建设,提倡科学种田,号召群众种植高粱3000多亩,开垦种粮2300余亩,实现农业大丰收。
1982年,阳新县政府一次性奖励该村永久牌自行车300余辆,即每个万斤粮户一辆,每户安排一人到庐山旅游。南城村因而多次被评为“红旗单位”、“文明村”、“先进党支部”,1983年3月,柯昌财个人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1987年,调任下羊湖闸站站长,是阳新县政协委员、县党代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
何仁海
何仁海,男,枫林镇大德村大湾组人,194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正局级侦察员,一级警督职称。 1953年9月至1958年7月,在阳新县大德公社湖田小学读书;1964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大德公社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公社党委委员等职务。 1980年1月调至阳新县公安局工作,从1980年至1992年10月,先后担任阳新县公安局刑侦队侦察员,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指导员,治安股股长,预审科科长,预审监管大队大队长等职务。先后三次出席湖北省劳动模范大会,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
1995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光荣称号。1997年阳新县委发出“向何仁海同志学习”的号召。2005年9月退休。
黄龙宝
黄龙宝,男,枫林镇大德村太平冲组人,1948年11月出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曾任大德乡党委书记、阳新县水产局副局长,兼渔政局局长,现任阳新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富川诗社副社长、楹联学会县直机关分会副会长。
1970年2月至1972年6月,先后任湖田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党支部副书记;1972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木港供销社石浮收购组收购员、吉山分销店主任。 1975年3月调任东春公社公安特派员,在任期间,由于基层基础和安全防范工作抓得扎实,先后被咸宁地区公安处通报嘉奖,并在“严打”工作中荣立一等功一次。
1984年2月撤社并区,调任大德乡党委书记;1985年6月任木港区委副书记兼大德乡党委书记;1987年9月撤区并乡后任木港镇党委副书记;1989年7月调县水产局工作直至2001年退居二线。 在担任大德乡党委书记工作期间,曾提出“一年接通全乡电、二年修通全乡路、三年建好全乡桥、四年栽满全乡树、五年人平收入增五倍”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大德乡人民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1985年12月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山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1年退居二线后,继续发挥余热,担任县水产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同时联合他人共同创立了“太平冲助学会”,先后筹集资金数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9名学子圆了大学梦,结束了太平冲无大学生的历史。
黄枣芳
黄枣芳,女,汉族,1951年8月1日出生,出生于木港镇木港村建坪村,文化程度高小,中共党员,现居住枫林镇水源村上湾组。
1968年,年方17岁的黄枣芳大胆泼辣,出类拔群,劳动生产积极能干,很快被村里相中,选为担任民兵连连长兼铁姑娘班长。由于她工作勤奋,成绩突出,1970年7月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木港区区委委员。曾受湖北省武汉军区明司令员接见,她领导的民兵连先后被授予省民兵先进单位、咸宁地区先进集体,个人也被授予省、市、县模范个人称号。
1971年嫁到枫林镇水源村上湾组,个人组织关系随之转入枫林镇。 身为人妻人母的黄枣芳,与人交往和善,说话率直,看准的事情敢说敢做,深受左邻右舍的好评。第二年被选上水源村妇联主任,后任水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曾多次被县、镇评为模范党员、先进个人,直至2003年退休。
漆金花
漆金花,女,枫林镇月朗村鄢家坟组人,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教于枫林镇月朗村小学。
1979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任教于枫林镇竹畈小学,任教导主任。从1995年起,担任竹畈小学校长。2003年调枫林镇月朗小学任教。 漆金花同志热爱教育事业,长期扎根边远山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1991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994年被评为阳新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同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模范教师”,199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教师”称号。
因工作成绩显著,从1987年至1997年,漆金花连续当选为阳新县第十一届、十二届和十三届人大代表。
柯梅花
柯梅花,女,枫林镇水源村胡海组人,1955年12月出生。
2011年12月9日上午11时许,一名2岁男孩正在路上玩耍,突然迎面驶来一辆重型卡车,正在帮邻居照看女婴的柯梅花,迅速冲到马路中间,一把将男孩拽到路边,男孩成功脱险,她怀抱的女婴也安然无恙,但她却被卡车左后轮碾倒,双腿高位截肢。被央视誉为“最美中国人”。
她的见义勇为看似偶然,其实必然。一直以来,她与邻为善,“热心快肠”,几十年中从来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