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5-1-2 12: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禾奴 于 2015-1-2 12:14 编辑
浅谈:诗人,诗歌与文字(二)
文/楚人禾奴
诗歌是语言艺术,或者说是文字艺术,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中国的唐诗宋词,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某种程度上说是无法复制的,这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血肉关系。没有电台,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汽车的时代,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遥远,可想而知古代及唐宋的文人学士们,既不种地,又不工商,他们的乐趣,消遣,应该基本就泡在6200多字的平平仄仄之中。古代的文人有的是时间琢磨推敲 ,并且有意无意的另避蹊跷,画地为牢,斗诗取乐,一争高下,更为谋个一官半职,孜孜以求,奋斗终生。自然就远离了民间的原生态文化。所以我以为:“新文化运动”的成功就是文化的生态回归。我们放弃八股文,就是放弃人为的文化镣铐与枷锁,还文化与民众,还诗歌与人民。“新文化运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它推翻了封建贵族文化的几千的垄断专制,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一样伟大。
古人能在“圈圈,框框”内做出脍炙人口的诗歌,固然有精明之处,也不乏“唯手熟耳” 然而框框外的诗歌:《蜀道难》《春江花月夜》《长恨歌》《三吏三别》等,却被后人更加追捧,为什么呢?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但楚人禾奴说:这未必算是好诗,什么是好诗歌呢?
年轻的妈妈:“嗯!嗯!嗯 !... ...”轻轻拍打着襁褓中的婴儿,哼唱中,宝宝儿安静地睡了,睡梦中小小的脸蛋儿,会露出花儿一样的微笑。“嗯!嗯!嗯!”你能说这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诗歌吗?你能用李白,杜甫的诗歌来哄宝宝儿谁觉吗?不能,为什么呢?太乏味,没亲切感,甚至宝宝儿会大哭大闹。我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好诗歌之,甜美,曼妙。
深深的夜晚,雷鸣电闪,睡梦中的妈妈,依然沉浸在睡梦;突然身边的宝宝,哇!哇 !啼哭,一百个妈妈,会有一百个惊醒。为什么呢?婴儿哇哇的啼哭声,就是世界上最惊心的诗歌。亲爱的诗人们!伟大的专家们!难道不是吗?
所以,楚人禾奴说:“诗歌很简单,不是那么神秘”。神秘的是,有人有意的把诗歌给圈在圈子里,限制在框框内,放入“三聚氰胺,或无根剂”,他们的目的是,要区别大众文化,原生态文化,泡制贵族文化,专家文化,给诗歌强加一付神秘的面罩罢了。(待续)
——2015.1.2.深圳九祥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