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2-27 2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尘的渡口 于 2015-2-27 21:58 编辑
武汉市当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并不代表我们的城市永远地镌刻着文明的字样,仍需要持之以恒地克己努力。希望将功补过,把武汉文明遗漏的工作继续抓好细化、承诺实效,建立更好的武汉明天。
祝福的同时,我们的政府还要反省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文明城市的建设永远都在路上。
一篇拙文,警示大家的注意。汉网的地址:http://bbs.cnhan.com/thread-19665472-1-1.html
【原创】城管行动没有得过且过,文明城市还得将功补过
红尘
2015.02.26
12:00
一座生态宜居的江城,城管的脉络是否清晰,直接彰显出城市的呼吸是否畅通。人们不在定格于居住的意义,对于品质的健康居住成了城管行动的必修课题。城市管理没有得过且过,不是投其所好想着领导需要什么,而是心系老百姓需要什么;城管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脚踏实地就是基地;防风不暖心的拉网宣传到底百搭,抵制歪风邪气,文明城市才有将功补过的余地。
一个进出狭窄的大约5米长,并排走两人还照明不足的通道,终年与进出的小汽车、的士、货车照面,不知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总有人会与这些车有着烦恼的矛盾。如果有人避免了这些不屑,更有从空中抛洒的渍水、垃圾让你不期而遇,似乎有人在思考,居然这样的通道里有一处几个门栋出入的小院子。一些见不得阳光的车辆,似乎很喜欢挤在这样的院子里。如果不是社区收取了这些车主便宜的露宿费,他们怎么不到更为宽阔的停车位置找到车位呢?如果提出了在院子的地面上不准泊车的黄牌警告,为何车主照停不误,甚至撞坏了小树的围栏与地面总水阀的安全设备都毫不反省?一个社区的管理如此的混乱,一个街道的管理又好到哪里去?一个城管的队伍来了,看见满地垃圾的这个院子,竟有社区的讲解员宽慰道,看看这些垃圾就是这位辛勤的人每天打扫出来的。也许城管的队长在思考:市容队伍是越来越壮大,完成任务的是越来越羸弱;事情是越来越不容易,随时增加的人员显得是这样的合情合理了;原来一次清运干净的垃圾,却在倒腾的二次清运中变相出一样新的开支来。市容的人员就是在诸多的关系带源中成长起来,脏乱差依然没有改变。政府的钱用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究竟是社区的牟利,还是街道的默许,或是城管的放权?此时的城管队长是否考虑过逾地放权社区导致的后果更是一片难以收摊的死水微澜?
一个小院子里终年停靠数辆小汽车,进出狭窄的通道过往里释放出的汽车尾气在出行人的鼻息里继续浑浊着空气,似乎城管的队长只在意的是管理居民的自行车棚,还来不及考虑这些小汽车带给居民的诸多危害。堵路的小汽车带给小院子里的居民不仅是空气污染源的伤害,也是消防安全的诸多隐害,更是未成年人上学出行的意外伤害。无论是从生态环境意义的保护还是从民情民意的呼声养护上,城管的工作似乎遗忘了这个小院子的角落,还在等待着某刻的到来锤醒他们的顿悟。
看见地面小院子残遗的垃圾,城管队长很是倒胃口,随来的队员有的提议把那个清运垃圾工给踢出来。清运工给出的理由是几乎每天凌晨的三四点开始流程工作,都要按部就班地把垃圾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到垃圾转运站点,若是考虑还要清扫剩余垃圾的时间,恐怕最后集中倒运的大卡车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出城了。原来清运垃圾小车的清洁工只是一人手工操作,清运小车设备落后,不是自动升降系统配套的结构,大垃圾桶需要人工倒在地上,然后用铁锹逐一铲到垃圾小车内,因此地面残余的垃圾需要再次清除。当然,垃圾小车还要转到其它目的地收集垃圾,时间的仓促让他们放弃了原本一次打扫干净的程序,让所谓的二次打扫清洁工有了看似合理的酬劳。
清晨六时至六时半,放心工程的餐车旁聚集的都是赶完早活的清洁工,一个五角人民币的馒头就着一元五角的稀粥成了他们温暖的早餐。廉价的食物让这些清洁工感到庆幸,买到如此划算的早餐是他们的理想,殊不知,晚来的清洁工还不一定赶得上肉包子的上架时间。为了便宜的早餐,清洁工们匆忙的忙完早活,免不了还得遭遇市容监管员的谩骂。一个老年的女清洁工吃着早餐愤怒着,平时到大过年的不得安生,不就是那女的搞个关系变成市容监管员吗?成天躲在报亭好自在,仗着关系欺辱人。食物温暖胃,不一定温暖人心。穿着市容监管员衣服的和穿着清洁工衣服的都是城市文明的美容分子,但是她们的衣着外观让人心相互产生了隔阂。你以什么姿态对待别人,别人就以什么姿态敷衍,那么困难就会越来越多。城管执法的队员在街上巡视不敢对清洁工有诸多的挑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更怕上微博;市容监管员又如何敢对最底层的清洁工竞相谩骂?原因很简单,这就是市容监管员心里揣着小思想的根本所在,微博曝光,哪来还哪去。城管的宣传思想没有彻底革新她们的思想觉悟,反而导致更多的清洁工抓住关系走到市容监管的行列。城管队长不一定如此早在街上巡视,他看不到最底的牢骚从何而来?就是市容监管员给他打的小报告,他都不一定看清是谁在逍遥自在?小思想端着大困难,文明城市的评选怎能不艰难?
一个文明城市的评选不是单靠集中一时的人员蛮力进行到底;文明志愿者也不是一阵风的疾驰而来,更不是又一阵风的消失殆尽。学生和群众妇女志愿者站立街头,他们本来是城市的弱势群体,在宣传文明概念的行动中,只是听之任之遵从派遣的一股微弱的力量,因为声音的微弱,他们没有勇气坚持。志愿者的不能坚持,几年来的宣传不得力,造成工作作风的思想涣散,病弊在于为官者的消极宣传,如果,放不下心的使然,那么浸淫宦海换来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文明城市的创建和保持是需要一个长远规划远景的,就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一样,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攒足学习的知识,经历了时间沉淀的磨砺和磨合,成长起来的俨然一个文明好少年的形象。一个文明工作的敲定,不是全凭一时急功近利地宣传,捞官晋爵,而是长期坚守,初心不改的一往坚持,否则,你蛮力几年的宣传最终是过眼云烟,毫无根基。文明的宣传应该是全民的动员,让志愿者自己从各个阶层中自觉走出来,不管是学者、商人还是工人、农民等等,他们都应该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剪影。
城管革命不是市容监督员到处拉关系,拉了关系就坏了规矩;坏了规矩就破坏了风气;破了风气就乱了城管的纲纪。打破城管的圈子守规矩,摒弃关系树新风。几个市容监督员为了舒服自己的岗位,休憩在报亭,忙碌在马路上的清洁工怎能安心搞好城市的市容保护工作?城管队长似乎也在考虑,干脆,固定放心早餐工程的长期驻点,支出一个早餐亭子来。这个早餐亭子可以缓解休息的矛盾,不论是清洁工还是市容监管员或者是来巡视检查工作的城管执法队员都可以暂时休息互相讨论工作。谁来投资这个早餐亭,可以让报亭或者是放心早餐工程的自行集资或者是便民中百超市、中百仓储的共有集资形式,不管这些圈体是怎样的一种共同合作的集资,把流动的早餐车变成固定的早餐亭,惠民的终点给予百姓就是结果。早餐亭增设志愿者工作室提供基础的便民服务,方便为外地游客指路或者是帮助回收早餐垃圾等等。早餐的文明也是城市的文明,文明从市民的早餐开始起步,从美好的食物开始温暖人心。
一个某区的各大街道容纳不下驻点的垃圾转运站,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在此区的一座立交桥附近,随着拆迁户小区的逐日建成,这个垃圾转运站充满了危机。到底在哪驻地新址,似乎从来就没有预案规划过的这个垃圾转运站,几年来就在在建小区的围墙边打着檫边球图的是得过且过的日子,从来不曾周全考虑过。
1、利已之战,徒劳的不仅是劳作的辛苦,更是人民的羁绊
这个垃圾转运站停靠着的小型垃圾清运及大型清运车若干辆,终日在行人有限的马路上,不管垃圾车内肆意流出的污油和腐渍污染道路设施,只管开进开出完成他们每天的清运任务,仿佛司空见惯了原本临时作战的清运场地就是他们本该作息的工作基地。这个只管一己之便的垃圾转运站,在雨雪天气,致使行人多次被摔倒,他们可曾意识到正是常年累积的垃圾污渍成了路上行人的凶器。
2、与生态同生的定义城管理念,才有可能拓新一个新姿态的城管影响
为了消除城市管理建设在未来新桥小区的运营影响,城管队长似乎有另择选址的构想,就是启动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基地,可是区政府的领导谁来批准?多年来区政府的宣传是谁在牵头,又是那样的缥缈无期?我们的政府是否能为城管队长酌情分忧:各个垃圾转运停靠站项目分成两期任务完成,第一期任务在此立交桥处的小花园地址建一个两层楼的垃圾转运站,楼下为清理间,楼上为办公间。清理间若干初步设置流程作业,办公间若干起步设置流水办公。第二期任务在整治周边城管环境的实例中,在楼上开设新建小区的科普导航站,成立一个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常规机构,动员一批环保志愿者主动清理新建小区的部分垃圾,对于先进典型的志愿者适当贴出公告奖励,公告栏设置在科普站。如果垃圾转运站形成城管的生态名片,对于城市形象方面的意义深远。生态城管是城管文明的最好实践,应该是城管革命的主导方向,通往这个方向的路程没有捷径,只有城管的经营理念是否定义与生态的同生,才有可能拓新一个新姿态的城管影响。
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城管队伍的眼睛在许多的时候是关闭着的,可能看见更多的利益,看不见城市的生命里还有被绊脚的石头,在市容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成为市民抨击的曝光点。社区、街道、区城管不能一阵风,城管常态的每一天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班前进没有奋进创新;而是更有心知肚明,果敢行动没有得过且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