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勋明

悠悠九龙谷 漫漫人生路 (怀旧掠影)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9-25 2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5-9-26 09:12 编辑

2007481759956778.jpg


2007481814121452.jpg

2007331314977892.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9-25 22: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b58c6757f40830c978e266563f4c0fe72b28b7b6.jpg

W020080504407891069409.jpg

四合院上看玉皇阁.jpg



2007481881512584.jpg
98.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8

61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3451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5-9-25 22: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晃都好多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26 05: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816941520915.jpg

2007108044362821.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26 05: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谷的妙处
张德宏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沟,黄山九寨沟我都看了,还看九龙谷干嘛?前些时应几个朋友热情相邀,没想到一去九龙谷,竟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过去我真的是把九龙谷小看了。                        
    九龙谷是个绿汪汪的世界。这里的树木都是野生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处处显示出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满谷的青松翠竹,漫山的紫藤绿树,浓墨重彩地组成一幅自然和谐而鲜活的画。碧草衬托着鲜花,泉水洗涤着山石,藤蔓依偎着树林,树林簇拥着峰峦,鸟翅伴随着白云……在这幅画中漫步,你的感觉不是走而是游——在碧波绿浪中畅游。空气清新而湿润,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在这绿色世界里,你恨不得化作一棵树、一株草,与植物们一道自由自在地分享阳光雨露。
    九龙谷出奇的静谧,似睡梦中的处子。这里没有黄山的嘈杂 ,也没有九寨沟的喧闹,只有属于它自己的寂静。你想领略静的美妙吗?那就停下脚步小憩片刻吧。坐在树下,足下的一线山泉欢快地奔流着,那轻细的水声如一曲柔柔的音乐。与“音乐”相呼应的,是林中偶尔弹出的鸟鸣。那声音清脆而悠长,在谷中飞旋了几个来回,悄然落在谷底。如果你想与自然对话,千万不要高声吼叫,那样会打碎这儿的宁静,也会失去你的优雅。你只须张臂抱住树干,树叶就会沙沙有声;你只须抚一抚绿叶,花朵便会频频点头;你只须掬一捧山泉,泉水便会叮咚娇嗔……人生难得一回静,在静中清洗清洗风尘仆仆的灵魂,在静中陶冶陶冶走形异化的性情,你说是不是天大的享受?
    九龙谷位于道教胜地圣境山天碑峰下,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与灵山秀水相映生辉。沿山间小径拾级而上,随处可见碑文石刻,大都是骚人墨客的得意之作。半山腰雄踞一建筑物,白墙青瓦,古朴庄重,这便是老君台。道教始祖老子神像端坐云台,慈眉善目,睿智的祥光笼罩殿堂。传说老子曾在此结庐隐居,后骑青牛出谷,明代九龙谷就建有老子祠。不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也不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老子的影响力都是巨大而恒久的。面对这位神秘而朴实的巨人,你自然要虔诚而恭敬地点上几柱香,再认认真真地鞠几个躬。老君台四周,青牛道、古邮亭、太子坟、关帝庙、斗笠寨等古遗址充满神奇和诱惑。如果你有心去一一拜读,每一处都有神奇而精彩的故事。风景是形,文化是神,因传统文化的光芒照射,九龙谷可谓神形兼备,奇美迷人。
    登上天碑峰,两尊雄奇的白石如巨碑耸立天地间。无字胜有字,它的每一条纹理每一个皱褶都记载着世道变迁与人间沧桑。登高望远,数十公里外的浩浩漳河奔来眼底,荆门古城历历在目。此时此刻,你不只是有“ 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还有“乘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抱负。是的,大丈夫来到人世间,当如巨峰顶天立地,何惧风雨雷电,何愁浓云密雾!
    大凡天下风景名胜,总有自己的妙处。此处的妙处不同于彼处的妙处,如妙处相同,那天下的风景名胜便成了重复的文章。九龙谷的妙处在哪里?我以为在三个字:秀、静、神。
    九龙谷不小,九龙谷是个大大的好去处。

                                          原载2003年11月7日<<荆门晚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26 05: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君台记 ---一非居士

    荆楚千山万壑,而胜境山踞其胜。白石岩下故有老子祠,与圣境山真武庙上下辉映,据传老子乘青牛西去流寓此间,地灵所钟助其修成道德千言。东汉沛人张道陵作道书二十四篇,立道教奉老子为始祖,白石岩逐有老子祠,塑三清圣像祀之。
    崇祯壬午岁首,李自成寇荆门,合郡片瓦不全,真武庙亦随烬蓁莽之,唯老子祠以李氏同宗故得以保全。然满清礼佛抑道,视道教为汉人宗教禁绝之,老子祠二百年不修终至墟焉。老子大道不言,栖息于国人精神之中。虽祠祀荒废,像塑剥落,世远倾颓,风雨弗蔽,老子仍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道冠古今,德配天地。
     老子祠年代湮灭失考,乡民俗称老君台,青牛道讹称金牛道。九龙谷复立老子圣像,祀道教始祖,供凭吊瞻仰,其道也正,其德也大。
    荆门老子之乡也,老莱子是否老子,太史公未有明断,后世昏奴不能进于是矣!所幸者,老莱子老学显宗也,更有郭店老子书出土轰动于前,老君台老子圣像彰显于后,此民族魂灵须臾不可或缺也!
    入道者安,悟道者明,得道者昌,游山者宁独以景色之奇佳云乎哉!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26 0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 石 岩 赋
                            (李勋明) 


      噫吁!石破天惊,夫白石岩者,历鸿之混沌,竞宇宙之洪荒。出沧海,经桑田,随秦岭而起伏,顺荆山之南蜓,恍兮惚兮,风雨亿万年而凸奇峰,涅磐千秋岁而成灵岩。盘盘焉!岈为洞穴,断为溪涧,削如立壁,矗若攒剑,俯似卧龟,蹲于绝,位座楚北地域屋脊,雄踞江汉龙脉之巅。脚踏九龙盘谷,腰悬老君圣殿,头顶玉皇神阁,身扶楚台八仙。突突兀兀,峨峨崦崦,玄乎武当之尊,危乎华山之险。
      夫志济天下而未达,老来幸居白岩一隅,朝闻禅院钟声,暮听道堂鼓鸣。闲看高岚托晴日, 醉视秀竹摇月影。时维戊子九月,金风送爽,有文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诗情荡漾于龙潭之滨,翰墨淋漓乎凤岭之阳。上楚望台,登玉皇阁,瞰沮漳山水如带如练,揽汉原沃畴如砥如掌。呜乎!古人赏秋,多系情殇。或悲人生之须臾,或叹落寞而彷徨。或见黄叶而凄惋,或临萧瑟而感伤。迄今我辈登高,不怨时远不济,不恨命运多舛,不恃才傲物学太白,不借酒浇愁论杜康,
信乎人生二百年,会当鹏程撼八荒。
      嗟乎!问莽莽荆山,尔来秦蜀三千里,多少璞玉无卞和来识而隐于幽谷,多少灵岩待霞客来游而掩于僻?惟我巍巍白岩,无欲而刚,承绀殿托帝阙,拥九龙而分四水,活一脉且兴八方。回翔日月,吐纳阴阳,北接千山奔涌兮,锁一邑龙脉之咽喉,南送万壑赴湖乡兮,裙襟江汉连三湘。噫吁乎!天地山川蕴锦绣,男儿当如白岩雄!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26 06: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谷游记 ---严勇

      时维六月,序属三夏。数十文友,聚于九龙谷。勇一价书生,忝列其中。
      九龙谷者,荆城胜景也,出城北行半时许即至。昔老聃曾蛰居于此,后骑青牛出谷,始创道家学派,名扬天下。青牛山等数古迹今犹存矣。从别墅二后门出,得石径百步,穿二重山门,闻水声,心乐之。山间树木阴翳,浓荫蔽日,在昼犹昏。循山径攀援而上,或倚树而息,或借草而坐,往来不绝者,偶遇下山者,则助兴曰:“离巅不远矣!”闻此言,吾辈同行者五六人游兴顷刻大增也。
      虽横柯上蔽,无烈日直射,但山径陡峭,如重负而上,众人皆汗流浃背。途遇一少妇,负子而登,见者无不动容。道少半,有老子祠。上青牛道,有岩石矗立,卓绝如削,曰白石岩。及至巅,多石少树,豁然开朗,四顾山光,群山万壑,苍松翠柏,负势竞上。山麓有飞阁流丹,乃谷主所建别墅也。南向土地平旷,水田皓白,墟里烟孤,望之可爱。北向极天云水苍苍,望之若带然,或曰:“此漳河也!”其时,山风呼啸而至,身汗顿收,快哉至极。苦不得水酒一杯,临风指点江山也。众人议于白石岩合影留念,复循归路下山。
      余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谷不在深,有水则灵。水者,山之目也。山无目,则性灵尽失矣!九龙山谷幽深,泉眼众多。树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或出于石罅,下注幽涧,铿然而鸣。谷中水车、天池、八卦井众景均系谷主引泉因势导之。并添碑刻数处,设亭台以备游人小憩。碑刻多出名家之手,然亦有谷主之作真乃雅人深致也。
      谷中别墅有精舍数十间。其前有一人工湖,或曰“九龙潭”,可临水垂钓,亦可泛舟怡情。余偕夏、周二君泛舟湖上,俯仰天地,水荡一方涟漪,山耸千层苍翠。晚宴才罢,夕阳衔山,倦鸟投林,鸣声上下。正是:吾辈欲去,而禽鸟乐也;人知禽鸟乐,而不知吾辈乐也。
      癸未年六月十四日记。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26 06: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龙   谷
杨德记
     一个地名的由来必定与当地的环境、风俗、人文等有着很大的渊源,久而久之沉淀下来的便是神秘的故事,或者浓厚的底蕴。九龙谷,我没有刻意去打探这一地名的兴起源头,大凡山谷都为险山所造。环顾四周,逶迤连绵的八座大山回环盘旋,内敛而广袤。我们不能一睹封建帝王将相的风采,但那依山傍水的陵址却是包容了雄伟宏大的气势,牵扯我们视线的是博大和吞吐日月的霸气。我在想,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终究没有成为一些封建当权者的殉葬地。
    登上白石岩,站在这荆门屋脊上,一揽众山小,九龙谷便如一幅恢弘的巨画尽收眼底。白石岩为荆门圣境山东南脉系咽喉,海拔504米,危岩高耸,峭壁垂直高度约120米。相传白石岩也叫 “白蛇岩”,有西湖白蛇娘子在此修行一说。作为永远进化着的人,总是在锐意开拓古人的思想中前行。我们的目光最先捕捉的是那些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红瓦白墙,这是存在于城市的色彩,当它耀眼地渲染在山林一隅时,就会变得让世人刮目相看。新建不久的九龙谷山庄就是如此,包容了原始的植被,也浓缩了现代生活的影像。那别墅矗立山脚,游客完全可以在此放松疲惫的身心,任何天造地设的佳境都是为后人布置的。山上生长着一些原始而自然的林木,山野之木能嗅着尘间烟火,也算是某种幸福的获得。据说这里以前只有几家农舍,旅游开发时撤离了。新事物的生存都要一定的底气,并不是所有的拓展都能得到人们的青睐。山间有清清的泉水昼夜流淌,但也有带着鼓点的音乐不绝于耳,有萦绕半空的雾霭,也有阵阵清香的炊烟,失去了人的关注的景区和普通的土地没有任何区别。用不着去打探这里的旅游状况,身边往来的游客就足以证明未来的兴旺。
    九龙谷也是道教圣地,很有讲究,半山腰老君台内老子的塑像显得含蓄而哲思。要朝圣还需登上几十米长的石阶,也有很多人找观中老道人论道。老道人总是很有讲究地给客人沏上一杯好茶,然后娓娓道来。道人的思想极开明,他讲自己的道学,也讲飞速发展的科技,言语含有袪邪扶正的思想。九龙谷的发展至少一半与此有关,人们的生活方式总是和自己的思想相联,而老子的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短短五千言概括了多少世事精华。中国人都喜欢把生活和命运放在一起,就像九龙谷,把眼前的生活用古老的文化精髓作支撑,便更加能够贴切众人的心思了。据了解九龙谷将作为代表荆门文化形象的目标去发展,相信十年或二十年后,这里不仅是远近文明的风景名胜区,更是每个热爱荆门文化事业的人向往的地方。
                                               
                                                  原载2004年1月5日<<荆门晚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9-26 06: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荆门圣境山道观住持探秘
李勋明
     圣境山俗称“小武当”,自古为道教名山。 现有庙观遗址15处,分别为:偏观寺、真武观、关帝庙、普善堂、朝盐观、禹王庙、送子庵、老君殿、土地庙、泰山庙、七里庙、瓦庙子、海会寺、宝德观、白龙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圣境山既然是道教名山,历史上宫观却是佛教僧人守护住持。查史料碑刻,尚未见圣境山有道人住持的记载。其中有何奥妙,让我们共同探索:
    《荆门州志.古迹》篇载:圣境山……悬岩绝壁上,有真武庙……相传荤酒不得入。崇祯壬午,有少年十辈,携酒登山,庙僧拒之,不听。至晚,殿门已闭,火忽满室,霹雳震天,众人火焦,死,衣冠抛十里外。”文中“庙僧拒之”说明当时真武观乃佛教僧人守护。

     真武观明崇祯十四年《鼎建山门纪略》碑记:“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老母马氏以衰年岁月,菩提念殷,感福地而秉虔,壮新观于旧址,前后殿宇鼎构而重新之”。此碑记述了信士马氏捐资修建山门的功德。落款为住持僧如声师徒十人立石。碑文中一字未提真武观中奉有菩萨,而马氏为何“菩提念殷”,要来捐资维修道观?而住持僧师徒们又如此乐意为马氏竖碑立传。可见僧人住真武观在明朝就已沿袭。
     白龙观地处圣境山末端,历史上同样是佛教徒守护。例如清康熙五十年《重修白龙观记》碑记录了住持僧明智师徒三代倍历艰辛,“顺治丁酉募众修祖师殿,康熙丁未复玉皇殿,癸丑建三教殿,壬午又复重新真武大殿”。落款也是住持僧明智、师弟明通、明彻、徒孙·····。现住白龙观老道人田演道在长阳中武当修行二十多年,前几年回白龙观结庐修道,开始也是身心不安,不得不同奉佛道两神,才得以在白龙观长住,其中原因令人费解。
     民间传说朝盐观当初也是僧人住持,庙前有油、盐、米三个石罐,每日清晨必自动升满食物,供庙内僧人食用。故“朝盐观”名由此而来。后来由道士住观,有一道人贪心将三个石罐凿大,希望多得些食物,结果三个石罐从此再没了食物。朝盐观也因此荒废。至今三个石罐仍然躺在朝盐观残垣大门前。民间传说往往掩盖着历史的真实。
    九龙谷老君殿和玉皇阁修建后,先后入住道人达20余人。宗教管理方面给予了高度自治。即经济独立,香火费、功德费全由道人自己支配,还免费供应水电,为他们创造了宽松的修行环境。但是这些道人均与老君殿、玉皇阁无缘。不是生病就是有灾,或因其它原因不得不离开道观。
    那么,圣境山既然需道观佛守,历史上为何不不象四川峨眉山那样弃观建寺?回顾历史,圣境山建寺也并不理想,如偏观寺原为偏角寺,据《荆门州志》载:“唐灵济禅师登此,卓锡地忽涌泉,因建道场”,但是灵济禅师开山后不久废弃。灵济禅师不得不另寻吉地,又去城北仙居寺驻锡。以后偏观寺几经修复也没有修起来。
     海会寺初修于五代十国时期,为南平国王高季兴修建。但是从开山师知节禅师圆寂后,时修时废。舒成龙是荆门历史上最有建树的州官。他善懂中国地理风水术,在他的任内修复了荆门地区不少寺庙道观。但是他却没有去修复荆门历史上这处较早的海会寺,其中定有原因。石莲村委黄主任介绍,传说当时有一秀才进京赶考,夜宿海会寺,发现庙僧将一女子藏于寺中夹墙内幽会,舒成龙得知,下令将该庙彻底摧毁.当然这是民间附会之说,不过按照传统建筑学,笔者认为海会寺选址位置过高,四象环护之山青龙山无势,白虎山双双回头克主山,地理逆地球运行太极磁场,不附合千年古刹必备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因素.
     从历史社会的大环境看,满清礼佛抑道,迫使道观改佛,明朝则是大力推崇道教,那么为什么真武观在明朝也是佛徒坐观呢?笔者认为:圣境山西连巴蜀,东接汉沔,北据襄邓,南望三湘,乃荆门方圆百里龙脉。地理场气旺盛。过去寺庙道观均建在脉脊旺处,不附合古代寺庙建筑选址规范, 所以非政府和大德僧道难以为之。如真武观几十年来由民间资金屡建屡停,几移其主,半拉子工程一建再建,现在还是半拉子建筑竖在那里,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悟出点什么。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九龙谷文化旅游开发公司
                                                                       见《荆门日报》2006.3.6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