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816|回复: 25

[闲谈鄂南] 万历御赐明代兵部尚书,少保方逢时:“尽忠”木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1: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逢时家资巨富。祖父方宠,字晋臣,号西坡,中县秀才,由黄冈湖(赤壁黄盖湖)柘岸嘴迁居嘉鱼鱼岳镇。父亲方亨,字嘉会,号豪山,也中县秀才。方逢时幼时师从父亲读书,父亲去世后,由母亲教养。母亲常常告诫他:“官钱不养子孙,刻薄非招福之道”,“得失穷通有命,不可趋权势,辱名声”,这也为他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发展方向和基础。方逢时家在嘉鱼县城房屋居半,在马鞍山方家庄建有别墅,取名东庄,在全县共建有庄屋四十八处,方逢时是明代重臣,他北征服蒙古俺答,南平沿海倭寇。功劳巨大,获得皇帝的最高评价“尽忠”二字赏赐。并且载入史册。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就是名气比他大得多的戚继光也没有这个荣誉。可以想象他在当时的功劳是多么的大。尽的意思是彻底完全的意思,忠是指忠心。意思就是说:方逢时对皇帝和国家是完全彻底的忠心。这是历史上皇帝对大臣的最高评价。这样的光荣记载在史册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独一个。皇印:广运之宝皇印:万历御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史 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十》

方逢时,字行之,嘉鱼人。嘉靖二十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再徙宁津、曲周。擢户部主事,历工部郎中,迁宁国知府。广东、江西盗起,诏于兴宁、程乡、安远、武平间筑伸威镇,擢逢时广东兵备副使,与参将俞大猷镇之。已而程乡贼平,移巡惠州。

隆庆初,改宣府口北道,加右参政。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四年正月,移大同。俺答犯威远堡,别部千余骑攻靖卤,伏兵却之。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逢时告总督王崇古曰:"机不可失也。"遣中军康纶率骑五百往受之。与崇古定计,挟把汉以索叛人赵全等。遣百户鲍崇德出云石堡语俺答部下五奴柱曰:"欲还把汉则速纳款,若以兵来,是趣之死矣。"五奴柱白俺答,邀入营,说以执赵全易把汉。俺答心动,遣火力赤致书逢时。而全方从臾用兵,俺答又惑之,令其子辛爱将二万骑入弘赐堡,兄子永邵卜趋威远堡,自率众犯平虏城。逢时曰:"此必赵全谋也。"全尝投书逢时,言悔祸思汉,欲复归中国。逢时以示俺答,俺答大惊,有执全意。及战,又不利,乃引退。辛爱犹未知,奄至大同。逢时使人持把汉箭示之曰:"吾已与而父约,以报汝。"辛爱执箭泣曰:"此吾弟铁背台吉故物也,我来求把汉,把汉既授官,又有成约,当更计之。"乃遣部下哑都善入见。逢时晓以大义,犒而遣之。辛爱喜,因使求币,逢时笑曰:"台吉,豪杰也,若纳款,方重加爵赏,何爱此区区,损盛名。"辛爱大惭,复遣哑都善来谢曰:"边人不知书,蒙太师教,幸甚。俺答使者至故将田世威所,世威亦让之曰:"尔来求和,兵何为者?"使者还报俺答,召辛爱还。辛爱东行,宣府总兵官赵岢遏之,复由大同北去。于是巡按御史姚继可劾逢时辄通寇使,屏人语,导之东行,嫁祸邻镇。大学士高拱曰:"抚臣临机设策,何可泄也。但当观后效,不宜先事辄易。"帝然之。俺答乃遣使定约,夜召全等计事,即帐中缚之送大同。逢时受之,崇古亦送把汉归。逢时以功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甫拜命,以忧归。后崇古入理京营,神宗问谁可代者,大学士张居正以逢时对。

万历初,起故官,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始逢时与崇古共决大计,而贡市之议崇古独成之。逢时复代崇古,乃申明约信。两人首尾共济,边境遂安。逢时分巡口北,时亲行塞外,自龙门盘道墩以东至靖湖堡山梁一百余里,形势联络,叹曰:"此山天险。若修凿,北可达独石,南可援南山,诚陵京一藩篱也。"及赴阳和,道居庸,出关见边务修举,欲并遂前计。上疏曰:"独石在宣府北,三面邻敌,势极孤悬。怀、永与陵寝止限一山,所系尤重。其地本相属,而经行之路尚在塞外,以故声援不便。若设盘道之险,舍迂就径,自龙门黑峪以达宁远,经行三十里,南山、独石皆可朝发夕至,不惟拓地百里,亦可渐资屯牧,于战守皆利。"遂与巡抚吴兑经营修筑,设兵戍守。累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如故,加太子少保。

五年,召理戎政。时议者争言贡市利害,逢时临赴阙,上疏曰:

陛下特恩起臣草土中,代崇古任,赖陛下神武,八年以来,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北部输诚效贡,莫敢渝约,岁时请求,随宜与之,得一果饼,辄稽首欢笑。有掠人要赏,如打喇明安兔者,告俺答罚治,即俯首听命。而异议者或曰"敌使充斥为害",或曰"日益费耗,彼欲终不可足",或曰"与寇益狎,隐忧叵测"。此言心则忠矣,事机或未睹也。夫使者之入,多者八九人,少者二三人,朝至夕去,守贡之使,赏至即归,何有充斥。财货之费,有市本,有抚赏,计三镇岁费二十七万,较之乡时户部客饷七十余万,太仆马价十数万,十才二三耳。而民间耕获之入,市贾之利不与焉。所省甚多,何有耗费。乃若所忧则有之,然非隐也。方庚午以前,三军暴骨,万姓流离,城郭丘墟,刍粮耗竭,边臣首领不保,朝廷为旰食。七八年来,幸无此事矣。若使臣等处置乖方,吝小费而亏大信,使一旦肆行侵掠,则前日之忧立见,何隐之有哉?

其所不可知者,俺答老矣,诚恐数年之后,此人既死,诸部无所统一,其中狡黠,互相争构,假托异辞,遂行侵扰。此则时变之或然,而不可预料者。在我处之,亦惟罢贡绝市,闭关固垒以待。仍禁边将毋得轻举,使曲常在彼,而直常在我。因机处置,顾后人方略何如耳。夫封疆之事,无定形亦无定机,惟朝廷任用得人,处置适宜,何必拘拘焉贡市非而战守是哉?臣又闻之,御戎无上策。征战祸也,和亲辱也,赂遗耻心。今曰贡,则非和亲矣;曰市,则非赂遗矣;既贡且市,则无征战矣。臣幸藉威灵,制伏强梗,得免斧钺之诛。今受命还朝,不复与闻阃外之事,诚恐议者谓贡市非计,辄有敷陈,国是摇惑。内则边臣畏缩,外则部落携贰,事机乖迕,后悔无及。臣虽得去,而犬马之心实有不能一日忘者,谨列上五事。

至京,复奏上款贡图。寻代崇古为尚书,署吏部事,加太子太保。以平两广功,进少保。累疏致仕归,御书"尽忠"字赐之。二十四年卒。

逢时才略明练。处置边事,皆协机宜。其功名与崇古相亚,称"方、王"云。经过四,五百年匾已经非常老化了,边框已失,彩漆和批灰已经掉的基本上没有了,所幸字体仍然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二年(1574),大总督王崇古负责朝廷内务,权高位重。大学士张居正便推荐方逢时再度出山,继任总督。皇帝朱翊钧授方逢时宣府、大同、山西总督,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万历三年(1575)加方逢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四年(1576)晋资政大夫,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五年(1577)奉召入京,协理军事大政。后来又代王崇古为兵部尚书,兼署吏部尚书。六年(1578)晋光禄大夫,加太子太保,专理兵部,总督团营戎务。七年(1579)加少保;八年(1580)加柱国。九年(1581),方逢时讨厌一些权臣设置梗阻,便上疏请辞罢官,皇帝朱诩钧挽留不住,便亲书“尽忠”二字赐给他,准予回乡。
方逢时与王崇古为同科进士,在大同协力治理,处置适宜,功名相等,一时被称为“方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5-10-7 11:54 编辑

嘉靖十九年(1540),方逢时高中举人,次年(1541)成进士。最初授命为江苏宜兴知县,后转任山东宁津、曲周知县。三十二年(1553)晋升为承德郎,任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后转工部营膳司员外部、虞衡司郎中。三十八年(1559)任江西宁国知府,四十一年(1562)秋任广东按察司兵备副使。
当时,惠州花腰蜂、伍端松、温七等聚众万人,长乐有叶丹楼聚众万人,十多年劫富济贫,反抗官府。四十二年(1563)二月,方逢时移兵惠州“进剿”,花腰蜂等率众进至惠州城四十里之外的平山驿,城外居民争相接济。方逢时派人于各路口巡捕,一月之中共抓获接济者数十人。四月,方逢时打算“进剿”花腰蜂时,海上倭寇有万余人从潮州经海丰侵略金锡都。方逢时为驱倭寇,先以“抗倭”稳住花腰蜂等人,策动花腰蜂部下徐某带三百人打入倭寇送信,方逢时督海道刘存德、巡道徐甫、知府张冕等带兵随后。倭寇得信后,连夜退走潮州,途中在离金锡都六十里处,将徐某等三百人全部杀死。待倭寇退至离惠州三百里的角江后,方逢时指挥官军“进剿”花腰蜂,斩杀伍端松、温七等一千三百余人。花腰蜂率众逃避山中、海上。同时,叶丹楼在角江遇到倭寇的击杀,便率兵躲至长乐城外的横陂。四十三年(1564)二月二十四日,方逢时带兵至长乐,令经历郭文通带兵在城外十里处斩杀叶的部下七十余人,并通过安抚手段召叶丹楼聚众于横陂。五月七日,倭寇万余人侵犯潮州、惠州,方逢时督总兵俞大猷及参将门崇文、王诏、阳克塞等带兵三万,由惠州平山至海丰,击杀倭寇三千八百余人。七月中旬方逢时返至惠州,以征倭寇为名,命令叶丹楼带三千人为先锋,又令郭文通领兵一千人,与叶丹楼等会合于巢保镇。十九日,方逢时令王诏以三万军进击叶部,斩杀一千五百余人,叶丹楼率四千人退走南岭,据险抗守。方逢时堵住7处要路,只围不战。二十九日,叶丹楼军中一名皂隶密见方逢时,方逢时令其带“免死牌”在军中策动,将叶丹楼抓获,交方逢时立即问斩,叶部三千人投降。从此,潮州、惠州一带的富商绅士得以安宁,联合为方逢时建立生祠,方逢时一时名声大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1: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5-10-7 11:57 编辑

隆庆二年(1568),方逢时调任山西岢岚口北道。次年(1569)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
隆庆四年(1570)正月改为巡抚大同。大同有俺达部落十万余众,马四十万匹,牛羊一百余万头,常常侵犯云中、上谷、上党、长平,且西扰太原,东闯辽西,数十年不宁。俺达受叛将赵全、李自馨等人挑拨,兵犯威远堡、靖卤,方逢时督兵缴击,斩杀十六人,缴获马一千五百匹。九月三十日,俺达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与祖父不和,带其妻、妾及仆人阿力哥等一千余人到云中投降,方逢时将其收留后上奏朝廷,任命把汉那吉为指挥使、阿力哥为千户。十月五日,俺达率二万骑兵至离云中六十里处的平虏城外,其儿子辛受率二万骑兵闯入宏赐,其侄子永邵卜则进犯远堡,四面夹击逼迫方逢时归还把汉那吉。方逢时与总督王崇古商议后,遣旗牌官鲍崇德、副总兵田世威兵出云石堡,自己则让俺达部下五奴柱转告,如将赵全等缚交大同,即刻将把汉那吉归还。俺达闻信后,退兵三十里,把汉那吉的兄弟黄台吉却没有得到这一信息,率兵二万攻云中,方逢时取把汉那令箭,授意龚善、土忽智出示给黄台吉,黄台吉知道这一情况后即刻收兵而去。俺达果然将赵全等十余人绑送至大同,方逢时也很守信,派遣五百骑兵将把汉那吉归还,于是俺达引兵北去。此后,方逢时上疏请求封俺达为王以安定一方。而巡按御史姚继可则上书,诬蔑他是“通寇”,后经大学士高拱据理力辩,皇帝也赞允方逢时“临机设策”,处事有方。十一日,俺达被朝廷封为顺义王,方逢时进为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四年(1570),方逢时与俺达在宣府、大同、山西设贡市,通商贾。五年(1571)正月因担心母亲身体有病,回归故里,参与撰修县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1: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5-10-7 12:47 编辑

方逢时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在嘉鱼县城方家庄建有大隐楼、竹西书屋,归辞回乡后在此读书写作,潜心研究理学,自号“樗散野人”,著有流传至今的名文《大隐楼集》。万历十四年(1586)曾请求朝廷加修县城及四邑公堤。他去世后安葬在息邱,也就是现在的方家庄。 万历二十五年(1597),皇帝朱诩钧派遣中书李日宣到嘉鱼县,为方逢时造墓立表,累计有石俑、马、羊、狮各一对,牌坊一座,祭位九坛,共花银子七十五两。崇祯九年(1636),钦差提督湖广学政按察司副使水佳、知县程可登等对方逢时十分敬仰,将他的灵位移至文庙“乡贤祠”,长期供人祭祀。
方逢时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日中,万历二年(1574)中武探花,任锦衣卫右所正千户、实授指挥;次子日明,后为右军都督府都事、四川东川岷州卫府;三子日兴,后为通政司经历,云南顺宁府通判、南京都督参军;四子日接,中监生。其长孙方宏赞世袭锦衣裳卫正千户,后为镇国将军。曾长孙方镇世袭锦衣卫正千户,后为武德将军。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方逢时文才出众,诗赋俱佳,其中一首《古战场赤壁感怀》更是脍炙人口。诗中写道: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2: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5-10-7 17:24 编辑

方逢时促成的“俺答封贡”是明代的重要事情,他使北方最大的强敌蒙古《元朝后裔》归顺中国,对于中国领土的扩大与完整一直到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连满清人写的《明史》都用很多篇幅记载他的事迹。也就是为什么万历皇帝要亲自赐御笔”尽忠“二字,表示对他功劳的充分的褒扬,并且独一无二的的记载在史册里面,因此他的儿孙都被荫功世袭高官直至明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5-10-7 17:22 编辑

方逢时辞归之前,于嘉靖28年,即1549年,他在县城方家山建有大隐楼、竹西书屋,归后读书其中,潜心理学。著有《大隐楼集》存世。

万历14年,即1586年,曾请旨加修县城及四邑公堤。卒后葬息邱。息郊在东庄后称方家庄,营造于万历18年,即1590年。是年4月28日,其夫人、鸿胪寺卿咸宁人余大川之女,以62岁去世,葬于此。并虚留一圹以俟。万历25年,即1597年,朱翊钧遣中书李日宣到嘉鱼县,造墓立表,计有石俑、马、羊、狮各1对,牌房1座,祭9坛,共花银两75两。

崇祯9年,即1636年,钦差提督湖广学政、按察司副使水佳,知县程可登,奉祀方逢时于文庙“乡贤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2: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5-10-7 12:48 编辑

方逢时能获得少保一职,纯碎是因为战功赫赫,威震天下。所以独一个获得万历皇帝的赐字“尽忠”。是非常难得的。真正的说起来,他的功劳应该远远超过戚继光,因为蒙古俺答的归顺,使中国在北方的稳定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沿海倭寇其实是少部分日本人和大量沿海经商目的的中国人作乱,多数属于内乱性质。方逢时抗倭也是功不可没。正因为这些,所以万历皇帝特别赐“尽忠”载入史册,是给他的特别荣誉。普通文官做官到极就是正二品,好比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只有很少数人可以拿到太傅,少保这些荣誉称号。像太师、太傅、太保这几个官职一般都是死后才颁的
太师、太傅、太保为“**”正一品衔;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衔,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16

主题

274

帖子

3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5-10-7 12: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逢时与“俺答封贡”刘志强  
【摘要】: “俺答封贡”是明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的重大事件。对“俺答封贡”的研究历来被史学界所重视,并且业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在“俺答封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方逢时的研究却被史学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从史料出发,分三个部分对方逢时与“俺答封贡”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方逢时生平进行了叙述,结合史料考证了其出生年,并对方逢时仕途生涯及生平作为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对“俺答封贡”背景及封贡过程进行了详细叙述,认为“俺答封贡”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包含收留把汉那吉,并授予官职遣回为第一阶段;册封俺答,开展互市为第二阶段;全面开放互市,做好善后工作为第三阶段的一个持续的过程。结合封贡各个阶段过程,集中对方逢时在“俺答封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方逢时是接纳把汉那吉归降的首倡者,并在“俺答封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文章对方逢时在“俺答封贡”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