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649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匡山”的闹剧该收场了
了却尘缘先生用贯古通令的学识,提供了详实可信的史料,足以全盘否定“造匡山”的无稽之谈。之前,其实每一个心态端正的人,从一开始,也早已看破,这只不过是一帮胸无点墨的弄臣闹出的一个笑话,他们从不把因此给武穴烙上“爱说谎言的地方、惯于骗人的群落”这一印记,看成罪责。他们厚颜无耻,明明知道自己是在捏造、作假,却仍以擅长蝇营关系,瞒天过海,骗得官方。至使水落石出的今天,政府以“良策,妙计”接到手中的,却是一团其臭无比的烂山芋。
去年,在武穴论坛,野句有事没事,喜欢骂骂梅川人。当时读者并不知道野句的用心。其时,野句早已看出,臭不可闻的“匡山”计、以及“秃瓢经济”,便是最早发端于梅川几个老怪,后经武穴作协,武穴民协,《武穴文坛》,武穴宣传、文化、武穴规划,武穴旅游等等部门几个庸才的推波助润,他们轮番哄骗,才至政府中了昏招,信了他们。外派的领导,又不是先知先觉,他不可能刚一到任就对武穴了如指掌。但是,时势又迫着他们必需尽快进入主角。那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全部源泉,便是以上这些臭篓子们组成的、唯一的一条稀烂的小沟渠——脑汁干枯——如同尿渍的死水。我不认同周扒皮先生说的——责任全部算在领导头上。一个地方文明,归根结底决定于这个群落的人们。当然,决策权、选择权、最终要经主官采纳,并决定展开。不过,他们也有苦衷呀。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官场上,又不得不“明哲自保”。不敢突破,不敢发挥。少有大胆施展者,少不了落得两个极端之中。这时,就看领导心里装着的,是不是一方百姓。至于用人方面,纵然水乡武穴,前有浩淼长江活水,间有太白湖、武山湖、马口湖,梅川水库、荆竹水库,仙人坝水库,象山水库,各水系潜龙在渊,却不去央求,宁取牛迹汇成的臭水沟饮之。如此一届一届下来,武穴岂有不落后之理?任凭小椰树声嘶力竭,又怎么唤得武穴大匠横空出世?
大凡,肚子里没有真才实学的,偏喜欢搬弄折腾,他们怕失宠,他们需要通过伪装秀气,装模作样以示存在。君不见,武穴每年的作家年会、民间艺术家协会年会、文化宣传年会,《武穴论坛》年会,旅游规划部门年会的照片上,他们一个个佯扮儒雅,却原来腹内草莽,全是一个个不学无术的酒囊饭袋。
计“匡山”者,江郎才尽矣,或许根本就没有才华,本属蠢猪一头。在他们的辩解中,又说《匡山》是横岗山一带山脉的统称。其实他们心虚得要命。因为横岗山它不是武穴一家的,它地处三县。你要给它改个名字,最起码,你绕不开蕲春、黄梅是吧?就相当于一个宗族里办事,一个人的主张是行不通的。另外,给一条山脉定名,是否经过国家地理的批评?政府法制部门应该好好的查一查。武穴人喜欢改名。弄出饱受骂名的前车之辙犹在眼前,为什么不吸取教训,仍然一意孤行?再说,改名也得改个好听的名字吧。比如黄州的“遗爱湖”。光“遗爱湖”这三个字,莫不勾动天下人心的酸楚。取下这个名字的,就是有诗心的人。你看,光“遗爱湖”这三个字,也足以醉了一方。她的品牌价值,远超过整个工程投入。这就是智慧,就是“旅游经济”。“横岗山”本来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仅仅顾名思义,便能生出巍峨、屏嶂、壮观,云蒸雾绕之遐想。“天柱山”,三个字,既便从未去过,也能大致想象出一峰参天的壮观。诸如这类取名,看似随意之间,却蕴含了先人的智慧。我们常常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地名中,可见包含。这就是中华文明。对一些既有的地名,我们的使命就是保存。
野句2016 1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