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勋明

中国现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不能告老还乡!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153

帖子

29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9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4-10 13: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部级干部回来荆门了,市委书记要不要早请示晚汇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427

帖子

49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9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4-11 14: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467

帖子

478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4 1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精彩绝伦,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7-6-21 09: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老还乡 古代官员怎样办退休(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中新网北京8月20日电 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刊登靳友成的署名文章,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全文如下: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告老还乡”就是“老病不堪厘务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准许。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岁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恩准”后,便雇用小毛驴,直奔山东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经过二十余年卧薪尝胆之后,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此时范蠡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境界。但此时的范蠡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可谓极具聪明之举。
  二、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此时官员已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此种情形下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告老还乡”提前退休的想法,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主动请辞“告老还乡”。
  其实,根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朝大司马张翰,字季鹰,更是由于一日,秋风乍起,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浙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突然领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告老还乡”。
  三、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准的情况。如《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但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
  从某种角度讲,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从人才资源流出到人才资源流入”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3

319

主题

8137

帖子

950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50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7-7-7 11: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总的这个解释详尽,高!又学到一招!
依沙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

主题

4760

帖子

542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29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7-7-7 1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退休干部回老家,还不准建房呢l:l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7-7-8 17: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荆门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农村,农村一旦空壳,城市必蒌缩!

乡村化---路边化---街道化--高楼化---最后再回到乡村化!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212

帖子

23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7-11-16 2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哀呀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47

主题

2969

帖子

353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31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7-11-16 2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有告老还乡 今有返乡创业 点赞!

    李耀斗(企业干部)

    全国人大代表释永信在两会上提出“鼓励退休干部告老还乡”的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呼应。我也要为这个建议点个赞!

    “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场上的惯例。那时倡导“以孝治天下”,“立庙堂忠君之禄,归乡里孝亲之泽”。因此,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也就成了读书入仕者根深蒂固的人生理念,告老还乡的达官贵人比比皆是。西汉丞相韦贤“以老乞骸骨”,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告老还乡的丞相。宋代户部尚书沈诜告老还乡后,每遇灾荒之年,就把自家的存米拿出来按平价卖给当地百姓,有时还偷偷把钱放在米里面,让百姓取走。明朝时期,82岁的礼部尚书孙丕扬打报告退休,明神宗不理政事、不签字,他无法正式辞官,只好“挂冠出都”;浙江萧山的魏骥官至吏部尚书,77岁辞官回乡。在家居住20余年,为解乡民水患之苦,他亲自主持修筑水利工程,筑堤浚湖。逝世后,钦赐祭葬,谥“文靖”。为纪念其功德,乡民修筑了有雕像护卫的墓葬。清朝的军机大臣、礼部尚书阎敬铭70多岁时称病四次上疏辞官,回归故里。他不仅捐款修建义学,而且倡导、督促在县城建起一座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座民间粮仓,慈禧太后题写仓名:“天下第一仓”……

    有报纸发表文章说:“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明清两代有价值的古村落,几乎都是持续几百年‘告老还乡’的杰作,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黄山西递村、宏村就是一代又一代商贾、官宦‘告老还乡’建设家乡的古代示范,它带来村庄的整体性升华。”

    在当代,高官返乡创业者也不在少数。开国将军甘祖昌因伤病52岁从新疆军区后勤部长位置上退休回到家乡江西莲花县务农,一直到1986年去世。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退休后,回到家乡湖南岳阳西冲村。三年间,在他的帮助下,西冲村从一个落后村转变为“岳阳第一村”。当过9年海南省副省长、人大副主任的陈苏厚退休后回到家乡务农,使松梅村面貌一新。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村带领村民发展起10种产业。湖北省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荣礼退休后,在咸宁一乡村自费办起了农业试验园,建起了优质瓜果科技研究所和试验园……

    在当下,“鼓励退休干部告老还乡”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国内知名学者在很具影响力的党报上撰文指出,城市居民回原籍定居、官员告老还乡对促进乡村文明与发展作用显著。国家应积极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城市居民和官员回原籍定居,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避免农村“空心化”。既利国利民,又可享受田园生活,“坐看云卷云舒”,官员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古时好制度 今朝不适用 拍砖!

    长征(作家)

    全国人大代表释永信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鼓励官员告老还乡的建议一时间被各界热捧,有人甚至推崇这是官员退休制度的颠覆性进步,是反腐的一大良策,是维系中国式乡愁的必然趋势,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行之路。仔细思忖释永信的这一建议,我感觉不应该急于为它点赞,甚至应该拍砖,因为它脱离了当下的社会现实,除了引起一阵思想激动以外,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应该肯定告老还乡是古时的好制度。我国从周朝开始到明清,历史上一直实行“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的官吏退休回乡制度。这一制度不仅带动了以乡村为目的地的财富回流、文化回流、教育回流、信息回流与人脉回流,并且还构建了从基层乡村到各级政府之间的联络通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弘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作为官员任用和管理制度的末端环节,不仅管束着官员的最后去向,还从根本上节制着官员在任时的利益获取,因为与这项制度相匹配的还有禁止官员在任职地购买房产等制度,使得告老还乡制度能够得以普遍落实。这样做既抑制了官员在任期间在任职地划地自肥的私欲,也解决了众多退休官员集聚在城市而使乡村成为人才和财富的净流出地,使城乡差别不断加大的问题,还会让还乡官员成为乡村建设进程中不断注入的中坚力量。所以,这一项好制度才能在中国古代延续很久。

    古时的好制度却不能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现实。这是社会环境变化所致。一是中国古代倡导“以孝治天下”的人生理念,“立庙堂忠君之禄,归乡里孝亲之泽”。孝亲和庙堂观念成了官员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必然归宿。而在今天,庙堂文化和孝亲观念已经不能成为现代人的根本理念,失去了约束力,还乡难以成为人生之路的必然方向。二是现在的官员大都在任职地购买房产,安家置业,子女和后代也都在城市,他们的退休待遇、医疗保障等生活要素都已经与所在城市绑定。离开所在城市,生存条件将发生极大变化,有的甚至是依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比如住房问题,官员告老还乡连宅基地都是难题。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已经离开乡村多年的官员退休还乡后,从哪里解决住房用地?三是古时是农业文明时代,京城和县城甚至乡村差别不大。但是,现在城市与乡村差别巨大,生活质量甚至有天壤之别。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连乡村百姓都逐渐进入城镇,而要让退休官员告老还乡,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是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能总是以怀旧的心态,靠老祖宗留下的老办法,来解决现在和未来的新问题。

    官员告老还乡是反腐良策

    孟和(市民)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两会提出“鼓励退休干部告老还乡”的建议,有人批评他是复古,认为他是故纸堆里寻良策,不是作秀就是无能。我很不以为然。与时俱进是好的,但优良传统也是值得借鉴的。依我看,官员告老还乡不仅是官员退休制度的好办法,更是反腐的良策。

    鼓励官员告老还乡,应该成为制度反腐的一个环节。按照古制,官员告老还乡之前,是不准大肆购置私家产业的,无论是京官外放,或是地方官异地赴任,皆有“内衙”也就是官衙的后院,以安置家眷,官员不得在任地购置房地产。因为官员在任职地购置房地产容易以权谋私,形成低价购买或者无偿受赠房地产的腐败行为,会给不法之徒和腐败官员留下作恶空间。明、清两朝都有规定:“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禁止官员在任职地购买房地产非常有效地节制了官员以权谋地、以权谋房的私欲。同时,古代还有限制官员带成年子女到任职地就业生活的规矩。现在看来,这都是很好的反腐良策,到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由于做官者在任职地没有房地产,总是以漂泊的状态在各地任职,所以极大地挤压了私欲膨胀的空间。待官员退休后,则必须回故乡定居。正是由此,中国传统文化才形成了“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游历百城,终归田园”的归故里回乡村的优良传统。同时“衣锦还乡”还是一个官员职业生涯的最后归宿,还乡也是一个成功的符号,官员在职时必须奉公守法,告老后才能衣锦还乡。为此,官员也必须克制腐败私欲。

    由于有告老还乡的最终归宿,官员不能在任职地养老生活,所以,不必在任职期间为考虑自己的晚年生活而在任职地结党营私,以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官员可以保持清正廉洁的为官心态。由此看来,官员告老还乡还真的是一项反腐良策。

    告老还乡或会造成“两地腐败”

    付潇深(新闻工作者)

    释永信提出的鼓励官员告老还乡的建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隐患,那就是,如果反腐倡廉的正气不足,会给一些官员留下“两地腐败”的空间。这是值得警觉的。

    一是应该警惕告老还乡造成的“两地腐败”。如果鼓励官员告老还乡,有些官员会较早为自己还乡铺好后路,由过去的一地腐败演变成“两地腐败”。在任职期间,过早地规划返乡后的经营和生活,运用手中的权利,违反法律和规定,为家乡谋取不当得利,给自己返乡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现在已经被惩治的贪官中,就有人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故乡的家人谋取私利。如果官员告老还乡渐成制度后,会有更多人为了还乡后的生活滥用手中权力。过去贪官是危害一方,将来或会是危害两方。“两地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将会更大。

    二是要防止官员利用自己的影响左右家乡的政局。如果鼓励官员告老还乡,有些官员习惯了在位时的官僚生活,对家乡的政局和发展指手画脚,把自己凌驾于家乡基层政府和当地法规之上,作威作福,耀武扬威。这不仅对家乡的发展不利,还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力量,阻碍地方的发展。

    三是要警惕形成裙带力量。如果鼓励官员告老还乡,还要警惕一些违法官员的亲属和朋友借助官员的权力,形成近亲结党,“裙带抱团”,甚至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成为祸害一方的家族势力。

    总体来看,鼓励官员告老还乡现在还不具备社会条件。当下,我们还是应该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尽快加速法治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宣传官员返乡建设的先进典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开国将军甘祖昌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主动“解甲归田”回乡务农,帮助家乡修水库、建电站;曾长期担任云南保山地委领导的杨善洲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7-11-21 0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fullahead 发表于 2016-4-10 13:24
一个部级干部回来荆门了,市委书记要不要早请示晚汇报

现在人势利,再大的官在位不作为、不担当、不帮人、或喉咙粗,退位后没人缠你!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