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李勋明

美 丽 东 宝 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15: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始祖老莱子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公元前479年),生于楚康王时期,卒于楚惠王时期。中国 “道家”学派创始人,荆门历史上第一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司马迁在《老子列传》中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史记.老子列传.正义》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难,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老莱子隐居荆门蒙山,完善了道家不朽之作《道德经》十五篇。老莱子十五篇散佚,荆门郭店《楚简》出土后,为研究老莱子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有学者认为司马迁所说的“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的《道德经》,就是郭店楚简中的《道德经》,故进一步认为老莱子就是老子,而传世本《道德经》是从竹简《道德经》引伸而来。今象山东麓遗有孝隐亭、顺井、老
莱山庄,老莱子之位碑等遗迹。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15: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山书院创始人孙镛
      孙镛(字鼎臣),籍贯祖籍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生卒年代唐末宋初,北宋荆门知军。主要事迹: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60年)曾向世宗献《赞圣策》九篇,以唐魏征自况。参加中书试,派任开封兵掾曹。宋太祖称帝,任河南太薄。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任鸿胪寺少卿。经推荐,改封赞善大夫,授殿中丞。次年知荆门军,创东山书院。后出任广西龙州知州,卒于任内。孙镛之子孙何、孙仅、孙侑同为荆门乡贤,人称“荆门三凤”。后人王禹尝言:“天地精华之气尽萃一门”。孙氏落籍今沙洋县纪山南侧红花港,三人幼时先后在其父孙镛创办的“东山书院”读书,之后状元及第或中进士。孙何著有《两晋名贤赞》、《西垣集》及《孙何文集》等;孙仅北宋时历任刑部员外郎、右谏议大夫、左谏议大夫和集贤院大学士,代理开封府,著有《孙仅文集》五十卷;孙侑,字公佐,官至殿中丞,为北宋良臣名儒之一。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15: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学家朱震
        理学家朱震(公元1072—1138),字子发,荆门军长林人。北宋大臣,理学家。少时在荆门东宝山下的东山书院攻读,宋徽宗政和年间中进士。因其学识渊博,精于《周易》,受到宋高宗召见,擢为礼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其为官清廉自律,参知政事赵鼎力挺朱震“廉正守道,士人冠冕”,南宋皇帝赐谥“文定”。朱震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世称“汉上先生”,清代在沙洋关帝庙旁修有“汉上书院”,以示纪念。其著作著有《周易卦图》、《周易丛说》、《汉上易解》、《汉上易集传》、《春秋左氏讲义》。曾编《荆门蒙泉题咏》,收集唐、宋27家蒙泉题咏。有《荆门崇封龙女记》碑文存世。《宋史·列传》见《艺文志》。朱震之弟朱巽得朱震理学真传,亦擅文誉,与俱入太学,从谢显
道讲学。后人将二朱祀为荆门乡贤。时人语曰:“岳岳东堡,连出名儒,前有三孙,后有二朱。”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15: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初文臣胡作梅
         胡作梅(字修子,号抑斋),荆门新城(今李市)人,公元1653至1718年,康熙大臣,文学家,兄弟四人皆为荆襄名士,人称“荆门四胡”。荆钟“金河诗社”组织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举人。曾任翰林院检讨、国子监祭酒、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后在前线督粮,病逝于青藏高原军旅。赐祭葬。墓在李家市邮递桥。刊有《听真阁集》。有诗文十多篇存世。胡作梅二弟胡作相,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癸已科举人。跟随长兄作梅在京专攻古典文学与经史。著有诗文集《三峰轩诗草》,有诗作多篇存世。胡作梅三弟胡作柄(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甲午科举人。浙江仁和知县。长于著述,刊有(《藨*山房诗》、《荆门旧闻录》、《荆门耆旧记》)。现存诗作近50篇。胡作梅幼弟胡作楫。康熙三十门年拔贡,进国子监理所,学贯经史。35岁时逝于北京寓所。胡作梅之妹胡秀蕴,博学能文,许配江陵张可前(兵部右侍郎)幼子张育参。未嫁,夫病亡,在家守节,闭户作诗文。刊有《筠心阁诗集》一卷。
有叙事长诗2首存世。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15: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荆 门 城 隍 爷 聂 炳
      聂炳,字韫夫,江夏人,元统元进士,授承事郎,转宝庆路推官,《元史·聂炳列传》载:至正十二年(1352年)聂炳迁任荆门州刺史,淮汉兵乱,时年正月,红巾军克南阳,邓州,襄阳,荆门,聂炳招募七万士兵,复荆门,江陵,战功赫赫。未几,红巾军俞君正部来攻荆门,聂炳率孤军昼夜血战,最后城陷被俘,宁死不屈,口骂不绝,被抉齿断臂解肢而亡。死后被奉为荆门城隍。明学正杨继显所撰的《荆门州城隍庙碑记》载,明永乐帝北征,军中有美髯者乘大马,持大刀拥兵而前,势如破竹,永乐帝凯师犒赏问之,对者答“臣荆门城隍也”,于是永乐帝乃遣官庙祭,封“显忠大王”。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元荆门州守聂韫夫先生墓记》 “当阳城西十五里黄沙铺有元荆门守聂韫先生之墓焉,即先生致命之地也”,其碑文记录了聂炳生平和维修墓的经过后,全文照抄了聂炳的《大别山赋》,其赋不论从艺术还是思想都是荆门历史文献中质量较高的一篇文赋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东宝赋》历史简介:荆门直隶州志》:



                                              三台八景

〔凤凰台〕在城西门内,即今之州署也。与讲经、读书台古称“三台”。隋开皇十二年,文献皇后重修故里玉泉寺(今在当阳),往返驻此,随建行宫于台上。后尝登楼西望,曰蒙山似蛾眉、初月形耳,即令于惠泉置初月亭焉。唐初,尉迟敬德以行宫旧基建官署,显德末废。宋绍熙二年,陆文安公知荆门军修复。明末壬午毁于火。乾隆丙寅,州牧舒成龙复建署于台上,视古署宏敞。后构楼,颜曰“舒翼”,以署在凤台,楼张拱其上,如凤之舒翼也。迨甲戌二台并修,遂复“三台”之旧。
〔讲经台〕在象山。陆文安公知军时,以荆门俗尚缁黄,惑于祸福报应之说,为亭象山台上,讲学其中,从学者常数百人。间有未达,公子持之为之敷绎,靡弗得所请者。故事上元设醮为民祈福,公则专讲《洪范》“敛福锡民”一章以代醮事,士习民风翕然丕变,荆人遂名其台为讲经台。数百年来,亭台久废,基址亦失。甲戌春,州牧舒成龙卜地象山南岭之半,得平台,恰与东山之读书台相映,甃台构亭,敞其前后。亭后石上镌“讲经台”三大字,复以“敛福锡民”额之。夏仲,太守张公讳世芳过州,登讲台,心印前贤,题亭曰“仰止”。盖朂成龙以景行也,敢弗勉诸?
〔读书台〕在州东山,为“三台”之一,即孙何三兄弟之东山书院旧址也。政和间,朱震与弟巽亦读书于此。其地上接云烟,下瞰城郭,左拱古塔,右揖龙观。古谓东山为文峰,洵不诬也。迨后何、仅并大魁,侑登第,震、巽以良臣兼名儒。虽曰人杰代兴,讵不以地灵欤?世远迹湮,丘墟满眼,盛衰今昔,忉怛徒增。夫东塔为荆门头角,兹台更荆门根基,莫加培护,文运奚隆?成龙既构书院于龙泉,益思表列前贤,以鼓多士。昔陆文安官斯土而教斯民,民至今尸祝而俎豆之,百世师也。夐哉尚矣。若夫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舍孙与朱安归乎?暮春之初,既修讲经台,遂亟构读书台于东堡之中峰,刊碑以祀。登高而眺“三台”,鼎峙城郭间矣。至台址之上下,庑舍之多寡,均非所计尔。
八景图说
〔霖苍甘雨〕在霖苍观,又名白龙观,在州西北三里白龙山上。山前有峰稍低,曰雨山。下有潭,亦名白龙。相传有白龙出潭内,旱则为霖雨以济苍生,霖苍观名以此。又,天每欲雨,必白龙山先出云,至云垂雨山,则大雨立降。每祷雨,皆遥拜潭下,靡弗应焉。观之立自宋,崇甍绘栋,虔奉诸神,凡祷悉应,故远近咸奔谒。元、明丰碑林立,盛甲一州。壬午之变,胜迹遂毁。国初,僧道清、德慧募而修之,仅复其半,即经明智重葺,亦渐倾颓。矧近年僧亡神露,荆棘丛生矣。甲戌仲夏,雨不时降,州牧舒成龙连祷,甘雨叠沛。因捐金鸠工,葺敝庑、庄神像,复添建霖苍阁与雨山之甘雨亭,一时落成,巍奂辉煌,非复前景。所冀神鉴愚诚,甘霖时赐,以大庇我荆民耳。署内清畏堂前有小山,公余晚霁时一登眺,云峦耸翠,亭阁流丹,恍对蓬岛,洵可冠“八景”云。
〔老莱山庄〕在城西顺泉侧,老莱子隐居养亲处也。按,《高士传》称:“老莱子,楚人,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饮水食菽,垦山播种。楚王亲至其门欲用之。老莱子曰:‘诺’。其妻曰:‘妾不能为人所制者。’遂随其妻而去。著书十六篇,言道家之用,人莫知其所终。”《列士传》称其“孝养二亲,七十作婴儿戏,斑舞诈跌,弄雏亲侧,博亲一喜。”合观二传,或言其隐,或称其孝,皆大节也。余谓莱子之孝,非隐无以成之。莱子之隐,惟孝益能终之。夫教忠、教孝,长吏职也。既构全忠祠于顺泉之前,以表忠矣,孝闾可弗式乎?矧孝田、顺井,荆之妇人孺子莫不艳而称之,弗为标识,惧其久而无征也。遂于顺泉上构孝隐亭,大书“老莱山庄”,刻诸石,田、井所在,均附载焉。呜呼!顺泉之名,始自彭公,或亦取顺井之遗意乎?顾成龙不能无说者,道家主尚清凈,莱子既著是书,则其甘集枯而不集菀也,审矣。楚王之聘,宁甘就之?妻,贤媛也,领其意,同其情,故能助之偕隐耳。乃谓莱子已诺楚聘,闻其妻言,随其妻而去,毋乃形容之过而不顾义之所安耶?
〔龙泉十亭〕龙泉居蒙、惠二泉中。蒙、惠旧俱有亭,颇称胜地。成龙自癸亥来荆,及见者惠亭耳。岁甲戌,既修龙泉,复构书院如泉名,位全忠祠于院右,而以荆园二所翼之。左引泉经其中,以为荆士啸咏地。于是,古迹所在,渐次兴复。亭阁高下,随景布置。亭曰“龙泉”,阁曰“跃渊”,台曰“得月”,龙泉之新构也。右为陆夫子讲经台,太守张公题曰“仰止”,朂成龙也。继龙泉而构者,曰顺泉之孝隐亭,远映讲台者曰东山读书亭。泉右之惠亭,新之,颜曰“流清”。泉左之蒙亭,复之,目曰“养正”。书院之文昌楼,则为龙泉诸生奉也。荆园之洗心堂、方塘、书屋、听泉亭、东山草堂,则为龙泉诸生设也。至半岭之西山、泉神二祠,则斯地之名山灵水,咸以祀焉。不尽为亭而槪曰亭者,从其多也。亭不止十而仅曰十者,举大数也。亭不必尽在龙泉而统曰龙泉者,以诸亭俱自龙泉始也。绀碧辉煌,左右映带,山环水绕,景色澄鲜,登高一望,宛然图画云。
〔西宝昙光〕西宝山古名西堡山,在蒙山西三里,为州之右肩,形家称东堡耸立于左腋,西堡雄峙乎右肩,即谓此也。视蒙山高数倍,前则为罗汉山,诸峰罗列,计十有八,如蹲如倚,或高或俯,若挐鸷鸟,若擐修虵,峭拔狰狞,状如罗汉。每当夕阳在山之时,昙光四合于层空,宝色迷离乎岭际,讵非天然宝林、西来妙境乎?石内长石莲蓬树,牵藤盘顶,不花而实,煎水可治气疾。山麓有海会寺,旧为名剎,今废。
〔唐安古柏〕古柏在象山东麓唐安寺前。寺为唐莱公禅师建,初名“唐安”,后赐名“广福”,明初改“安福”,今从其朔。师尝植双柏于寺前,今仅存其一。老干扶疏,干宵插汉,洵古物也。南去枣园半里,北数武为文安祠,再北为四泉,半野半郊,亦山亦水,苍龙绀宇,掩映参差,远近称赏。杜老诗云“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若为斯柏咏者。州牧舒成龙既构石栏以护之,复刻石碑以标之,移建寺宇,并新佛像,亦象山泉亭之助也。
〔南桥塔影〕古塔在东山南岭上。隋开皇十二年智者禅师建。记云:立了东山塔,长林生头角(荆门在隋为长林县)。后孙何、孙仅兄弟状元,果应其谶。南岭视北岭为高,塔复踞其颠顶,七八十里外皆可遥见。方成龙之初莅荆门也,即闻父老云“东塔,文运所关。又一州眉目,颇资瞻眺。每良宵云敛,皓魄东升,塔影山光,景趣尤别。”南门桥去塔刚二里,塔影移桥,如苍龙之横波上,兼之清涟溪流映带左右,骚人雅士恒流连桥畔不置也。顾其桥久废,塔影付之东流矣。州牧舒成龙购石建桥,名曰“文运”。一日劝农南村,晚过桥上,清光袭襟,塔影触目,溪流活活,一涤尘襟,益信父老所言不虚也,遂援笔而志之。
〔带河金虾〕金鰕河在州城内。明正统间,穿城作渠,曲折环绕,厥形如带。尝有金鰕出游,光彩照耀水中,它水则无,亦异物也。河源西郊外天心堰,入注河内,绕凤凰台、城隍庙,至高家桥,旋转北门左而出。昔此河疏通时,科甲联绵,人民殷富。淤塞之后,景物萧条,人多灾患,则此河洵大有关系矣。第天心之水由城根水道入内,顺依河形向东直灌,原有宣泄之剅眼,日久阻塞,水无归而涣散。以致乾隆九年霖雨水涨,坍城数十处,民房倾颓。是此河之淤,不但风水攸关,并妨城垣庐舍,自应及时疏通,以复旧规。且挑挖宽深,蓄积余水,浇灌洗濯,永便民用。即骤遇火灾,亦可济急,利甚溥也。乾隆己巳,州牧舒成龙会同邹游戎士权,与阖郡士庶约:自西关外天心堰起,至北关剅眼头出水处止,各照屋址,自加修浚。如空处及无力之家,则捐俸以助。其河道务以宽五尺、深五尺为率,两岸俱甃以砖石,料实工坚,以期永久。仍令互相保护,不得秽污。从此地脉舒畅,风水发越,城垣民居并得坚固,士民称便焉。
〔长春丹井〕长春院即今之玄妙观,在城内州前街北,以元道士丘长春名。宋时为荆岑伟观,端平中兵毁,元始复之。宏敞清幽,州城仙境也。长春之道以清虚为主,一时从游者甚众。尝炼丹院中,遗有丹井。明时,病者饮井水即愈,其井益重。百余年来,规模渐损,广基侵为狭址,丹井则依然在也。州人旧传“八景”,此居其一。成龙爰于井之四面围以石台,新其观而颜以旧名,传古迹也。因思城市古迹多就湮没,兹井犹传,非以其济物之功溥欤?夫丹传而井传,井传而长春传,长春传而道院以传。人杰欤?地灵欤?请以质之学仙者。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38

主题

485

帖子

538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38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1 12: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宝美丽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3

319

主题

8137

帖子

950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50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1 16: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总辛苦了!写了漳海又来写东宝,东宝的领导也该出来表示表示吧!这赋可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要高高人的!
相信东宝会因为李总的这美文而填彩;李总会因为这付出而流芳!值了!
依沙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

主题

644

帖子

764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64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1 2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仙居栗溪,洞天福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内蒙
精华
0

1

主题

40

帖子

47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47

IP属地:内蒙古包头市

发表于 内蒙古包头市 2016-6-21 2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您学习,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