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476|回复: 41

美 丽 东 宝 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6-20 0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8-6 19:38 编辑

美 丽 东 宝 赋
李勋明
     赫赫荆门,东宝名区。鄂中明珠,楚之望地。西拥沮漳,东纳鄢郢。南襟汉津,北倚襄宜,巍巍乎!山连巴蜀瞰云梦,水通江汉接帝畿。位坐襄汉门户,控扼秦楚要区。三千年王侯割据之壤,八百载兵家必争之地。
    卓卓东宝,雄关隘地。龙王山大溪文化遗址,印证远祖荜露蓝缕。熊绎辟在荆山,斩荆棘于斯土。楚武王克权,开大国于斯域。悠悠秦楚古道,漫漫荆门雄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令万千豪杰挥剑戟。尉迟公开拓虎牙关,李孝恭构筑石桥驿。聂炳尽忠祀城隍,张自忠抗日先驱。北山红色根据地,无数先烈洒血捐躯。嗟呼!一地之兴,存乎贤臣。心学之宗陆九渊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德知州舒成龙竭诚治州,政绩卓著,德昭后裔。斯土代有贤达,志士前赴后继。
    灵秀东宝,人文圣地。岳岳东山,卓乎荆门头角,冠乎城市根基。峨峨象山;抱四泉而流芳,合三教而孕奇。老莱子隐耕蒙山著书言道,奠定千秋圣人故里。严子陵结庐上泉,“子陵”地名百世流誉。龙泉书院;蕴育良木栋才,三台八景,孵生贤儒大吏。圣境山秀拔峥嵘兮;襄南笫一名山,荆北无双妙地。仙居山危峻陡堑兮;风云之所吐纳,洞府之所玄居。仙人岩含溪藏雾兮,庐室高悬绝壁。君不见,老莱子、鬼谷子、张丽墟,隐居东宝,成道成仙成隐逸。知节、灵济、智顗,修佛东宝,成善成佛成宗师。三孙、二朱、四胡,修身东宝,立功立言成大器!
    美丽东宝,宜居胜地。交通四通八达,占尽天势地利。三条铁路境内交汇,二轴高速横贯南北东西,城市三环八射,网罗城乡一体。村村通客运,户户连网易。东宝工业园,百尺一厂,千尺一企。新城区,老城区,楼宇西折连圣境,厂房东延接钟邑。街巷人流如织,市埸商贾云集。小区开发,方兴未艾,多层屋,超高楼,覆压三千公倾,直上九天云霁。所辖一乡五镇,生态农庄,蓬勃兴起,特色农业,氤氲与与,幽乎哉!马河山乡,世外桃源,仙居栗溪,洞天福地。美不能写之于腕,妙不能尽之于笔。
    且看今日东宝,政府决策,思路清晰。官员励精图治,百姓乐业安居。县域经济,列省十强,企业入驻百家,产值赶超千亿。汉光物流,智慧农业,齐头并举。金龙泉啤酒,三峡牌水泥,远销港台国际。洋丰肥业,凯龙化工,成功上市。众和纺织,森工电子,品牌熠熠。华能热电,磷化建材,充满活力。仙居茶,漳河鱼,山缘菇,富硒米,一二三产业,日新月异。传化荆门公路港,鄂中循环经济城,勃勃生机。荆门山文化园,城市新的增长极。
    美哉东宝,昔日至灵至秀之地,今朝百业兴旺之区。闻吕祖归来,重游白云洞,享受香火之余,登台瞩目,四方呈阴阳之合,八面显欣荣之象。抚剑掀髯叹曰:东宝之盛,胜过瀛洲蓬莱矣!


144808vltlylayzabekkte.jpg


145135lhr0i6rhri2ei0hq.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4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君 发表于 2016-6-23 15:11
有李总学识之一二这辈子足矣。

后生可畏,我辈老矣,思想僵化,要向你们年青人学习!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4 17: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77548 发表于 2016-6-23 13:43
李大侠的工作很有历史意义。搜集整理荆门的古名人、修复古建筑,让后人有了解荆门历史的机会。文武双全。可 ...

谢仁兄夸奖,人微言轻,只能做点力所能及之事.,,,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6-20 0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求意见稿,请大虾们斧正。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0 07: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熊绎
熊绎,芈姓,熊氏,名绎,是颛顼的后裔,吴回(颛顼曾孙)、陆终(吴回之子)、季连(陆终之子)直系子孙。熊绎的曾祖父鬻熊侍奉周文王,很早去世。熊绎的祖父熊丽、父亲熊狂亦侍奉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位时,感念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大臣们辅佐朝政的功绩,于是提拔他们的后代,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在南方蛮荒之地,赐给他土地仅有五十里的子爵爵位 ,建立楚国政权,居于丹阳。
开辟荆山
熊绎身处荆山(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偏远之地,乘坐柴车、身穿破衣以开辟丛生的杂草,跋山涉水以事奉周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作为进贡。
辅佐康王
周康王在位时期,熊绎与齐国国君齐丁公卫国国君卫康伯晋国国君晋侯燮鲁国国君伯禽一起辅佐周康王(《史记》误作周成王)。由于齐、晋、鲁、卫四国与周天子亲缘较近,因此都得到周康王赐予宝器,而楚国与周天子无亲缘关系,所以没有得赐宝器。
去世子继
熊绎三十七年(公元前1006年),熊绎去世。熊绎死后,其子熊艾继任楚国国君之位。
为政举措
熊绎因其先祖之功,受封南蛮之地,建立楚国,成为楚国始封君。熊绎受封后,发展生产,扩大疆土,乘柴车、穿破衣以开辟荆山,跋山涉水向周天子进贡]  ,并与齐、鲁等国国君一同辅佐周康王。
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使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 ,由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小国,发展成为泱泱大国。
历史评价
子革:“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司马贞:“鬻熊之嗣,周封於楚。僻在荆蛮,荜路蓝缕。”[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89年在位,共在位51年。
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楚武王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李孝恭
《荆门直隶州志》:〔李孝恭〕荆州总管。于长林置屯田,立铜冶,百姓利之。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
唐朝建立后封赵郡王。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次年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升任荆州大总管,后因治理荆州有方迁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岁。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元,配享高祖庙庭。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0 07: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聂 炳
                        荆 门 城 隍 爷 聂 炳
                                          李勋明
中国古代祭祀城隍神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唐宋,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到明清时凡有城池者必建有城隍庙,每年官方还会在特定的时间组织祭祀城隍爷,民间则借机赶庙会,进行一些商品交易和文化活动,城隍爷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
道教把城隍视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城隍本无姓名,自宋代后多以本地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荆门历史上的城隍庙初建于东门桥一带,清知州舒成龙重建于现市公安局东,庙中供奉的城隍爷名“聂炳”,称“显忠王”。查荆门城隍庙和城隍爷历史资料有四:
其一;明学正杨继显所撰的《荆门州城隍庙碑记》载,明永乐帝北征,军中有美髯者乘大马,持大刀拥兵而前,势如破竹,永乐帝凯师犒赏问之,对者答“臣荆门城隍也”,于是永乐帝乃遣官庙祭,封“显忠大王”。该碑又记,明万历十五年癸亥(公元1587年)钱守母亲生病,向城隍祈祷,第二日病愈,遂捐资修之,可见荆门城隍庙始建于公元1587年前后,距今五百一十余年。不过笔者认为该碑所言永乐帝封聂炳为“显忠大王”应该是美誉之说
其二;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载黄圣年所写《元荆门州守聂韫夫先生墓记》“当阳城西十五里黄沙铺有元荆门守聂韫先生之墓焉,即先生致命之地也”,其碑记录了聂炳生平和维修该墓的经过后,全文照抄了聂炳的《大别山赋》,落款为“崇祯庚午(公元1630年)十一月”。笔者查找了所有关于聂炳《大别山赋》的出处资料,除了乾隆版《荆门州志》外,再就是黄圣年的这篇《元荆门州守聂韫夫先生墓记》,那么笔者认为有史料所言聂炳的《大别山赋》为元泰定四年聂炳参加公试的一篇试题,是否出之聂炳之手,还有待考证。
其三;清乾隆癸亥(公元1743年)州人张东林所写的《重修城隍庙碑记》载,舒成龙任荆门知州时奉城隍乞雨显灵,见城隍庙破败不堪,遂捐俸八百余金,众乡绅又乐助六百余金对城隍庙进行了一次大修,“梓材丹镬,成兹壮丽”,“申明之亭,赫弈章灼,戏楼娱神,则插入云表”,“仰层覆之耽耽,高基之堂堂,抚栋宇之峨峨,揽丹彩之煌煌”。庙宇前后三进五楹,左右列十王殿,其头门,戏楼,拜殿等一应俱全。正殿主神城隍爷“衮冕执圭”, 其描述聂炳金身为王者打扮,穿戴与王爵位相应的衣帽,手中拿着朝见君主的礼器玉圭,其庙宇建筑规模亦宏大。
   其四;《元史.聂炳列传》,“聂炳,字韫夫,江夏人,元统元年进士”,授承事郎,转宝庆路推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迁任荆门州刺史,淮汉兵乱,时年正月,红巾军克南阳,邓州,襄阳,荆门,聂炳招募七万士兵,复荆门,江陵,战功赫赫。未几,红巾军俞君正部来攻荆门,聂炳率孤军昼夜血战,最后城陷被俘,宁死不屈,口骂不绝,被抉齿断臂解肢而亡。聂炳死时极其悲壮惨烈。也许是其忠贞英勇的气概才被奉为荆门城隍,世代享受祭祀。
聂炳在封建社会实为一位忠义之士,然而,当你读了他的《大别山赋》后,又不得不为荆门古代这位城隍爷的不凡文笔所倾倒,《大别山赋》文字运用自如,意境高远。且看其中的一段:“维大别山之名山,独巍然于南荒。尔其气通淮汉,势压荆扬,总汉江之统会,奋衡岳之辉光。深根浸谣乎后土,云彩洞烛乎圆苍。高标迥出于九嶷,倒影旁接于三湘。”以上短短十句话,把大别山的磅礴气势描写的惟妙惟肖,令人读之震撼。
     聂炳的《大别山赋》前段文字对大别山的风物神迹进行了一番精采描述,并借以抒发心中豪情。他希望有生之年能登临大别山最高处,呼鹏鸟,驾黄鹤,邀李白、苏轼等文人墨客一道游洞庭、赏赤壁,共同登高作赋,“娱乐而有和,感慨亦有文”。最后一段感叹,“当九州为壑,四海一烟,其导水之功”乃大禹治服洪灾之德啊!然而“时异事殊,风流云往,抚乾坤其瞬息,观古今于俯仰,盖犹神禹之迹于千百载之下矣,岂无心于千百载之上也哉”! 如今时代变了,昔日英雄人物像云彩一样飘散消失于浩渺无银的长空了!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看到夏禹所创建的勋绩时,难道我们就不能产生出千百前夏禹那种舍家忘身与自然灾害斗争而造福子孙万代的思想和精神吗?该赋最后结尾几句充分体现了聂炳高尚人生观。
     辞赋是文字艺术的高度集炼。聂炳的《大别山赋》不论从艺术还是思想都是荆门历史文献中质量较高的一篇文赋。它写出了作者文采,写出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也写出了人间正气。聂炳死后被奉为荆门城隍,接受世代香火,实受之无愧也。如果荆门重修城隍庙,应该把他的这篇《大别山赋》刻于正殿,让后人学习品评。
                          (见荆门日报2011年6月19日版)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0 07: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高僧智顗

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隋僧智顗所创,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时八教判释整体佛法。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

  智顗,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隋炀帝授予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着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也,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

“立了东宝塔,长林生头角”,巍巍东宝塔是荆门现存的唯一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地面文物,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它的年龄比“荆门”还大212岁。古塔门楣上镶嵌的“长林头角”四个大字告诉我们它是当时长林县治的头角,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荆门”这个名字,长林县治也不在今老城区,它的修建为“荆门”的诞生和建城创造了先决条件,它的创建者为隋高僧智顗。
    智顗出生于荆州华容,原名陈德安,18岁出家为僧,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晋王扬广赠以“智者”,遂尊为“智者大师”。智顗一生建寺36所,度僧14000人,传弟子36人,著书140余卷。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智顗请往荆襄,次年回家乡荆州,在当阳创建玉泉寺,同时,在荆门建东山宝塔,又于今城区(凤凰台)市公安局一带为文献皇后回当阳省亲修行宫。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0 08: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  心学家陆九渊


                                                      悠 悠 陆 夫 子 祠   
                                                             李勋明

     荆门城市众多文物古迹在上世纪的战乱人祸中几乎毁坏殆尽,而位于象山东麓的陆夫子祠却奇迹般得以保存。近三十多年来,荆门市政府还多次拨款对陆夫子祠进行了去本立新的翻修,并用陆象山名号冠名了一些街道和单位,如“象山大道”、“象山中学”、“象山小学”等等。加上不少学者推崇,新闻媒体不断造势,陆九渊已成为荆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历史名人,而陆夫子祠也成为荆门一处重要人文景观。
     查陆夫子祠的史料,乾隆版《荆门州志》收录一篇,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收录一篇,焦知云先生《荆门碑刻》收录七篇,其中焦先生收录的碑拓最有史料价值,因为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往往最真实。
     陆夫子祠究竞建于何年?根据元大学士虞集撰写的《新建陆文安公祠堂记》,初倡陆公祠者为元朝至正年间侍御史刘沙刺班伯温,他于至正七年丁亥(公元1347年)初奉旨巡抚“宣慰山南”,查图经,得宋陆九渊治荆门之事,感而请当时的荆门州守郭秃满歹为陆九渊“择地而祠之”,当年秋八月刘沙刺班伯温巡陕西道,过荆门,而祠已成,伯温示意知州郭秃满歹派人进京请大学士虞集为陆公祠作记,接着伯温自己又修书嘱请虞集。虞集乃元朝大经学家,与陆学同道,当然乐意,所以虞集在《新建陆文安公祠堂记》中尽其文采,对陆九渊予以高度赞扬,颂其功高日月,学比孔孟:“先生之道,如青天白日,先生之语,如震雷惊霆”,“先生之大,日月之明,先生之明,四时之行”“先生之言,为上下万世之远,东西南北之表”

     按照虞集《新建陆文安公祠堂记》碑记,陆公祠由刘沙刺班伯温于元朝至正六年丙戍(公元1346年)年首倡,丁亥(公元1347年)上半年建成,距陆九渊逝世155年。陆公祠修建后的21年元朝灭亡。
     查陆夫子祠在明朝的记录,只有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荆门知州杜琏书丹的《宋荆门知军陆象山上元代醮讲义》碑,碑文中没提修祠之事。有趣的是到了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时任荆门知州的高则巽竞然磨掉了该碑最后部分文字,添上自己的一段话,“兹碑原竖祠中,余愧不德,谨择日移碑,安置州堂”。从高则巽添上去的话中,可以推断当时的陆夫子祠已倾颓严重,高则巽看到风雨中的讲义碑,无奈之下只得把该碑从陆公祠移到州府衙门里去,不过他磨掉该碑部分文字添上自己的文字,实不可取。由此也可看出明万历年间荆门的财政匮乏。尽管后来舒成龙在《陆夫之祠图说》中说陆夫之祠在“明弘治间,参政钟文俊建祠三楹,州牧高则巽继葺之,崇祯末毁”
。而舒成龙的话缺乏依据。那么,我们可以断定陆夫之祠在明朝276里是倍受冷遇,而且破败不堪。
     陆夫子祠在清朝就很幸运了。清顺治年间州守薛继岩《重修陆文安夫子祠记》:“余以顺治甲午孟夏(公元1654年)四月,来守兹土,甫下车,即访象山遗迹,过夫子祠,徘徊旧墟,伤感交集,”“己亥仲春,郡有逸民贾叟,相与勉力捐助,鸠工庀材”
修之。以上碑记证实,薛继岩在贾叟的帮助下,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对陆夫之祠进行了维修。这时,离元朝至正丁亥(公元1347年)初修陆祠已相隔312年。
     陆夫子祠在薛继岩修建二十五年后,到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时任州府学正的陈愚与州牧万萧裔正拟整修陆夫之祠时,恰逢两江总督湖广巡抚王新命过荆,这个王新命大人亦爱理学,“遂大出俸银以倡”,于是陈愚和万萧裔二人立即鸠工庀材,“南修陆象山祠”,“北构王公书院”,陈、万二人为了感谢讨好巡抚大人王新命捐资,于是在陆祠北加修了个王公祠,明曰王公书院,实为王新命生祠。王新命看了,正合己意,十分高兴,于当年中秋节欣然命笔写《重建象山祠亭记》勒石留名。学正陈愚亦撰《荆门祠亭僧田记》记其事,万萧裔也紧跟其后写了篇《象山陆夫子祠堂记》刻石,进一步为王大人歌功颂德:“癸亥冬中丞王公巡历过州,访先贤遗迹,询及公祠,慨然捐俸,建堂于有,起阁于后,阶级盈盈,门垣井井,庙貌尊严,焕然一新”。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王新命其人其德岂能与象山先生相比,“王公书院”
很快被历史陶汰了。
     又过了五十九年,乾隆八年(公无1743年)舒成龙治州,他在象山东麓造“龙”的同时又对陆夫之祠进行了大修,重塑陆九渊神像,并增奉陆九渊高祖以下四代神位于祠。在祠后建“讲经台”,“仰止亭”
。又经过一百二十多年,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州牧王庭祯再次对陆夫之祠续修,并刻石《重修陆文安公祠堂记》。陆夫之祠在清朝一直得到了延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历经文革动荡,陆公祠并未遭到大的破坏。政府从1993年开始在原四合院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建,并将荆门历史上的乡贤廉吏同奉一祠,赋与了不少新的文化内涵。
     综合陆夫子祠六百六十多年的修建史;元朝为创修期,明朝为衰败期,清朝为中兴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大兴期。值的一提的是,陆夫子祠如果没有元侍御史刘沙刺班伯温倡导,没有清两江巡抚王新命欲借修陆祠为自己留名慷慨解囊,就很可能没有今天的陆夫子祠。历史常常有很多巧合,很多想留名者留不了名,不想留名者反而留下了名,例如三国时期的关羽生前乃一败将,死后却被后人抬成了神,庙宇遍天下。陆九渊在荆门历代名宦中并非政绩最卓著的一位,而死后永享荆门人祠宇奉祀,这在他身前一定没想到的。有人说是他的学术历史地位,非也。其实,陆夫子祠千年不衰,与有人借修祠而修祠和其选址的地理位置也密不可分,这里不便赘言。
     好了,说完了陆夫子祠兴衰,有必要把象山先生在荆门的活动作个简介,陆九渊生于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绍熙二年辛亥(公元1191年)六月得旨赴任荆门,时陆九渊五十三岁,他于七月四日启程,九月三日到荆,即日理政,给皇帝上谢恩书,筹化修筑荆门城垣,修郡学、贡院、客舍、官舍等。第二年壬子正月十三日大会吏民讲《洪港.五皇极》,听者五六百人,二月九日郡失火,作文自责。由于冬旱连春旱,荆门境内立夏时仍无雨,陆九渊心急如焚,从四月六日至二十日,分别于象山和东宝山顶设坛“刑鹅荐血”祷雨,于双泉龙潭取水祷雨,留下的六篇祷雨文中不乏自责,“往岁之冬,兹岁之春,霈泽殊啬,今既立夏,陂池涸绝,种未入土,斯民凛凛,有无年之忧,守臣不德,当身受其咎,斯民何辜?”

      陆公于赴任荆门第二年壬子(1192年)十二月七日疾,十四日午时亡,在荆门理政一年零三个月,享年五十四岁。工务繁忙,精神的压力应该是导致陆公病逝的主要原因。陆九渊治荆时,元军大兵压境襄阳,南宋政权危在旦夕,对于有强烈忠君报国的他,岂敢懈怠,加之五十四岁是人生生命运行中的一大关口,任内又大兴土木筑城,破坏自然,也难免获罪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最后改古诗一首作为本文结尾:
             象山东麓一杯土,陆公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皆仰祠,几人记得两巡抚!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0 08: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6-20 08:13 编辑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 舒成龙  
           
                                       清初舒成龙治州的成功之道
                                                            李勋明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荆门历代名宦中,清初知州舒成龙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荆门治州十二年,重民生,兴文化,“建衙署,新学校,立三仓,创二闸,四起堤工,两觐京师”。 为荆门做了不少好事,他留给荆门人的文化遗产无人可及。其实,舒成龙在荆门做的很多事都是围绕一个“名”字。当官求名是好事,因为求名的官必出政绩。下面让我们根据史料从“名”的角度来评说舒成龙,不仅不会影响他的光辉形象,反而让我们更加了解舒成龙,并从中受到启迪。
     做官想留名的人大都重视文化。乾隆八年,舒成龙到荆门上任,时年已四十三岁,其先,他二十二岁便入京都任事,得到怡亲王的赏识,三十四岁被拔任湖北谷城、竹山等地知县。十年的京都磨剑,十年的基层县吏煅炼,使舒成龙羽翼已丰,踌躇满志。他决定把荆门作为发挥他人生价值的重点。下车伊始,就找下属索看州志,结果“泯然无片纸”,遂感叹曰“志者,在官者不可无之书也”。立即开始组织专班编撰《荆门州志》,他明白编州志既传承了历史亦可方便为自己留名,何乐不为之。
     一个官员想干事,少不了财力支撑。舒成龙赴任荆门的第二年,就做了一件一般人想不到而生财有道的事。乾隆九年甲子(公元1744年),柳家州柳之厚等八户农民田里长出了奇异的二十余茎双穗麦,后二日,马良七宝山农民雷圣至家里的牛产下一只麒麟,生存三日,观者如睹。舒成龙大喜,认为这是“本朝圣圣相承,百昌效顺,而嘉禾瑞麦以出”,他要借这两件祥瑞异事做文章了,他立即授意州将邹世权等制书向省巡抚大人报喜,并函告天子,又亲自作《瑞麦记》《产麟记》大颂皇恩浩荡。估计他“两觐京师”时,也一定将《瑞麦记》《产麟记》呈报乾隆皇帝,恭颂圣明,当然必得皇帝赏赐,加上他在京都的人脉关系,两次“卓卓进京”必争取了不少银两回来。查舒成龙当年在荆门前后捐俸金额记录数额高达近两万金,可见,没有京都的支持,光靠在荆门的灰色收入是不可能的。至于当时柳家州农田是否生双穗,马良乡是否牛产麒麟,反正穗已落,麟已死,不会有人去鉴别真伪了,舒成龙却借此小题大做,发了财,升了官!
     荆门象山东麓泉流涌注,风景如画,人文底蕴丰富,乃荆门城市文化根基所在。舒成龙知识渊博,又善懂风水学,他的姓名中有一个“龙”字,他认为自己也是一条龙,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称龙,他要称龙也只能喻其意,并且要做的让人无话可说,否则是要杀头的。现在,他要借象山东麓这块风水宝地围绕“龙”字造景,让自己这条“龙”与象山一道升华。
    他的第一步棋:修来龙桥。首先倡导在西成门外通往象山的竹皮河上建一座桥,理由是为了连通州城地脉,其意义非同一般,悠关一城兴衰,岂能不做,按他的话说是“无西桥则无州治也”,桥修好后他命名曰“来龙桥”,这是他第一次巧妙的用上了“龙”字。
    他的第二步棋:造龙泉。在修来龙桥采石时,他编了一个神话,说梦中遇见了蒙、惠二泉泉神,泉神指示他于两泉间取石。于是舒成龙便派参军萧式汤到蒙、惠二泉间开采,未掘三尺,泉水上涌,得一石碣,上刻“泓泉敷润有深功,石窦涓涓海眼通,岁稔时和霖雨足,风云长静白龙宫”,落款为“宋绍兴壬申仲冬荆门知军吕元题”,至于此石碣的真实性,大概只有参军萧式汤和舒成龙自己清楚了。舒成龙即取诗经“飞龙在天,或跃在渊”之意,借石碣诗“长静龙宫”之意,在蒙泉旁边大胆新造一泉,冠以“龙泉”,又在泉前建一亭曰“跃渊”,左右构景亭十余处,刻“龙泉十亭”,他这条潜龙如今要跃渊了,舒成龙第二次成功的用上了“龙”字。
    他的第三步棋:筹巨资修“龙泉书院”。舒成龙自己先捐俸两千五百余金,续捐一千七百金。又发动绅士捐银三千四百两。在龙泉东北的旧书塾上兴建“龙泉书院”。内设三堂(洗心堂、方塘、东山草堂)、两馆(春华馆、秋实馆)、两斋(敬业斋、乐群斋)、两轩(寄畅轩、会心轩)。在书院东建“荆园”供文人墨客游赏,在书院西建“全忠祠”供来者瞻仰,在书院前修“得月台”以和阴阳。这样,舒成龙初步完成了在象山东麓以“龙”为中心的造景计划。
    他的第四步棋:包装以“龙”为中心的附属景观。首先维修与“龙”字沾边的白龙观,题“白龙观”,建“霖苍甘雨亭”, 于白龙滩石壁上题“白龙神潭”。于东宝山上修青龙观。当然,为了拔高“龙泉”,老莱子和陆九渊这两位荆门文化先哲牌是必打的。他先疏“顺泉”、构孝隐亭,书“老莱山庄”,立“老莱子之位”碑,把老莱子在荆门的圣迹创新了一个台阶。结着维修陆夫子祠,重塑陆九渊像,把陆九渊高祖以下四代立牌位供奉,春秋祭祀。将陆夫之祠后面的文昌楼移至南门上,另选择陆夫之祠后半山造一台,说是陆九渊教化民众讲经处,并题“讲经台”和“敛福锡民”,又在讲经台旁构一亭,特请安陆府知府张世芳大人来命名,张世芳看舒成龙造假好笑,碍于面子,这位大人也很知趣,只好写了篇《仰止亭跋》说“问其台,墟也”,以表示他不敢苟同舒成龙造假,接着以半教训的口气说“象山先生在荆门,士之师,亦吏之师也,当与君共勉之!”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命该亭为“仰止”。文中特意加了一句夸“舒君贤牧也”,舒成龙虽如哽在喉,亦倍感满足也。
    他的笫五步棋:在凤凰台上建衙暑,寓龙舒翼。根据州人李之湘《建荆门州暑记》所述,建成后的荆门州暑大小房屋计百余间,富丽堂皇,舒成龙一一题名,特别在署馆主楼上大书“舒翼楼”三字匾额悬之。明曰“楼峙其上,如凤之舒翼也”,倒不说舒成龙这条龙要如凤舒翼也!这是舒成龙在象山造“龙”后把自己的“舒”字又巧妙的挂在了凤凰台的州署上。因该楼建在古凤凰台台基上,堂而皇之称“舒翼”,谁有理由指责他做的不对,舒成龙真是聪明啊!
     他的第六棋:凡文物古迹必修。舒成龙在荆十二年,修复古迹庙宇百余处,主要有学宫、文庙、升天塔、城隍庙、四坛、文昌祠、上泉寺、仙居寺、掇刀关帝庙,汉上书院、内方书院、新城城隍庙、白鹤寺、内方山云雾观等。这些文化古迹基本都留有舒成龙的题刻,或被下属撰文收录于州志。今天当我们翻阅《荆门州志》,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篇幅均为替舒成龙树碑立传的文字。
     历史是后人评价的。舒成龙当年在象山东麓围绕“龙”字造文化,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名也留下了名。同时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今“龙泉”响誉华夏,几百年来,龙泉书院文风丕振,人才辈出。由于他的建树,使荆门升为省直隶州,辖当阳、远安二县,创造了荆门自陆九渊筑城后的笫一次中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初荆门知州舒成龙在象山东麓造“龙”可谓是不惜代价,仅修龙泉书院他就捐了四千二百余金,占书院总造价六千余金的三分之二,从留名的角度看是值得的。事实证明舒成龙在荆门为官十二年,“建衙署,新学校,立三仓,创二闸,四起堤工,两觐京师”,扎扎实实做了几百件政绩,今人能看得见摸的着的,除了他所编的《荆门州志》,大概就是象山东麓的造“龙”工程了。“来龙桥”“龙泉”“龙泉书院”让他永载史册。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于舒成龙治理荆门州政绩卓著,朝廷升任他为广西平乐府同知。乡绅们联名禀呈,请求留任,主要理由是《荆门州志》编纂未果,这其中定有舒成龙给乡绅们的暗示,因为他要把几件为自己重点留名的事做完,而且要做得漂漂亮亮。吏部内阁只好同意舒成龙仅在吏部挂同知官衔,继续留在荆门治事。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年),吏部又升任他为湖南衡州知府。离开前的最后两年,舒成龙真是忙得不亦乐乎,疏浚竹皮河、金虾河,又在南薰门一带完成了工程浩大的学宫孔庙维修工程,并一一题刻。特别给自己重点留名的龙泉エ程又增题了近二十多处石刻,还亲自写了一篇《建龙泉书院碑记》,详细叙述了他修龙泉书院筹款的经过,接着又授意心腹萧式汤写《为勒石以彰善行碑》再勒石。门生黄凤呜、张向达等六十二人也很能揣摸舒成龙的心事,联名特书《祖老夫子创建龙泉书院碑记》为之歌功颂德,并奉他为“祖老夫子”。一些马庇绅士这时候也联合起来为舒公在荆园内建了生祠。同年,耗费了他不少心血的《荆门州志》也得以出版。舒成龙这才心满意足,欣然写了一首《大道在川上》诗镶嵌在龙泉书院墙上,“仰天大笑离荆去”,到湖南衡州上任。
     关于舒成龙在荆园的生祠,因房屋狭小,舒成龙并不是很满意。他要选一块好地来为自己建祠,让荆门人像纪念陆九渊一样永远记住他。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舒成龙赴任衡州第二年,他回河北任丘老家为父守孝,路过荆门,寄宿龙泉书院,以三百金购买下来龙桥北的褚、王两姓房产,明助龙泉书院膏火,暗则示得意门生们把他的生祠从荆园搬到了那里。乾隆四十五年舒成龙侄儿守西安,特别寄银五十两来再次助修舒成龙生祠,于褚、王两姓房屋田地上,即今城建幼儿园一带增建正房三间,头门一屋,围墙数十丈,舒成龙生祠得初具规格。然而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清庭下文禁止为当世官员建生祠,州府不得不把舒成龙生祠改为龙神祠,仍供舒公像于祠中,后又改为舒公书院。民国动荡,舒公书院在战乱中随之消失。这个结果,恐怕是舒成龙生前未想到的。话说回来,公证的看舒公对荆门的贡献,即使今天我们为舒公建祠也并不为过!
     舒成龙在荆门大兴文化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民生工程,下面归纳他在民生方面做的几件主要实事,便足以证明他是政绩古迹一起抓:
     一、兴修水利,四起堤工。治理沙洋至潜江交界的堤防,维修朱家湾、郑家潭、仙人堤。于江家湾,廖家凹修月堤一道。于欧家土地、李家湾等处建防洪石矶十座。在关庙前欧家土地处建长80余丈石护岸。在沙洋北修复两座排水闸,保障“湖地粮田八万余亩”。初步解决了荆门“东南财赋地”的洪涝灾害。并申报豁免郑家潭冲农民税银三百一十九两,公粮一百五十六担。州同知江允楠《小江湖纪略》,州人何梯《修复仙人古堤并白鹤寺碑记》、姚湘《重建小江湖暨姚金口月堤碑记》、陈鉴《壑免郑家潭冲沙田粮碑记》有记。
     二、稳定社会,安抚民心。改革田赋政令,废除里书制度,偏印通俗易懂的各类农产品缴费项目手册,避免农民上当受骗和被勒索。设立约长制,规定每乡设正副约长,制定乡规民约,“命之与父言慈,与子言孝,与兄弟言友恭”,褒扬好人好事,打击乡霸刁民,使社会风气和习俗渐有好转。州人刘天质《州守舒公设立约长制》、蔚钟颖《除里书序》、魏光辉《舒公劝民凿堰葛桕记》有记。
     三、建仓诸,方便粮食集散。舒成龙于仙居口,州城,石桥驿,团林铺,四方铺,建阳驿,后港扩大仓储,在州丰仓旁建有常平仓,在各乡建了8座社仓,免除了农民交公粮运至沙洋往返百里之苦,又利于就近囤积粮食。荆门州平仓是在舒成龙在任时才正式开建的,颇得民心。州人许英《州平仓碑记》,王琪《复建后港仓碑记》有记。
     总结舒成龙做官求名的成功之道,离不开他从小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据相关史料记载,舒氏家族是河北任丘八大家庭之一,也是典型的科举家族。舒成龙五岁就开始随其父学《论语》,树立了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生观,二十二岁时便入京城任事,得到怡亲王看重。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朝廷考派职官,授予舒成龙州同职衔,先在户部营田司效力,结着又分到兵部车驾司学习三年。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舒成龙三十四岁时,被拔任湖北谷城、竹山、房县、郧县、黄冈知县。乾隆八年 (公元1743年)正式补上荆门知州的空缺,官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五品。舒成龙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能担任知县一职,与怡亲王允祥的“保举”是分不开的。所以舒成龙由于有京都的政治背景和十一年的从政经验才使他在荆门大展抱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从《荆门州志》上为舒成龙歌功颂德的一些拍马文字,可见舒成龙做官善于用人,也善于笼络人心,培置亲信,他把一大批精英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帮助谋政谋事,而且做的都很出色,如参军萧式汤、参将邹世权、学正刘名建、州同知江允楠、诸生张东林、宁绍殷、李之湘等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为了留名,自己不好意思说的就让这些人帮助说,舒成龙在荆门做官求名达到了登峰造极,当然这也是他自身非凡才识的展示。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最后引舒公《大道在川上》几句诗作为本文结尾:
     前贤芳躅在,留得古亭台。及此追先哲,何难继后来。
     雄飞应直上,壮志莫轻灰。闻说麒麟阁,诸公尽异才。
     是的,大道在川上,谁都在走,几人能雄飞,几人能直上?在荆门历史上一百三十多位州官中,舒成龙可以自豪的说他雄飞了,而且飞的很潇洒!他得到了名也留下了名,让荆门人永远怀念。
                                       (见荆门日报2011年7月1日版 2011年7月17日版)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6-20 08: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6-20 14:09 编辑

《美丽东宝 赋》历史人物简介:门直隶州志

〔仙居寺〕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唐灵济禅师驻锡处,详见《古迹》。
〔聂炳〕字韫夫,江夏人,元统元年进士。初,同知平昌州事,转宝庆路推官。至正十二年迁知荆门州,才半岁,淮汉贼起,荆门不守。炳出募士兵,得众七万,复荆门,又复江陵。既而蕲、黄、安陆之贼复振。贼将君正合兵来攻荆门,炳率孤军昼夜血战,援绝城陷,为贼所执,骂不绝口,贼抉其齿尽,乃支解之。葬玉泉东,祀为荆门城隍。《元史·列传》见《艺文志》。
〔鬼谷子〕春秋鲁平公时人,姓王名翊。居青溪之鬼谷洞,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颜如童子。相传苏秦、张仪来此问道,师事三年,辞去。鬼谷子曰:“轻乔松之永寿,贵一旦之浮云,惜哉。”鬼谷子处人间数百岁,后不知其所之。
按,《广舆记》所载为“晋平公时人”,而县志为“鲁平公时人”,误矣。盖《广舆》载入河南,与王子乔并传。当是时周、晋密迩,二公相去年颇远。鬼谷子先仪、秦而生,其为晋平公时人无疑矣。又,河南登封亦有鬼谷,乃苏秦受书处,此鬼谷所由名也。青溪鬼谷洞又先生栖隐地,乃因人名之耳。疑苏、张未必来此。
〔智者禅师〕天台山人,善天文地理。开皇十三年,造文后行宫于凤凰台(即今之州署),置初月亭于蒙山上。旋建长林县城,立文峰于东堡山。记云:立了东堡塔,长林生头角。故唐李(今无考)、宋孙兄弟状元。
〔张丽墟〕中州人,才华高古。著作甚富,言论皆有根据。明季弃故园,家于荆门山中。尝对嘉善徐岳云:“父举天启孝廉,榜未发,无疾而逝。魂梦游山中,见虎狼成群,演习武艺,制造器械。鬼曰:‘此将来寇盗乱天下者也。’又登山见宫阙巍峨,书声盈耳,鬼曰:‘此将来从龙之彦也。’又引入一山,林木蓊蔚,居民安堵,鬼曰:‘此处可避兵燹。’一日夜方苏。”及流贼猖獗,避乱至荆门山中,俨如所指避寇处,遂家天坑上。
〔严光〕字子陵。会稽人。少与光武同游学。帝即位,物色之,得于齐,拜谏议大夫,不就,隐于荆门严山。今故宅基及客星井尚存。后归富春山终焉。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28

主题

3627

帖子

5310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10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09: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届东宝区四大家领导工作非常出力。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下面的工作人员还是很辛苦的,
思想觉悟还是蛮高的,大家都紧紧围绕区里的要求白加黑,5加2的在齐心协力的努力工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

主题

140

帖子

20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03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20 1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笔生花,愚人不敢点评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