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在吴淞口灯塔旁转弯掉头了,在三十八年前,我对它很亲切,它日夜为我们进入黄浦江进入上海港指明航向,灯塔原来由荷兰人设计始建,受过百多年的狂风暴雨拍打,涨潮时它孤单的伫立在水中,落潮后它的基座露出水面连着一道孤形浅堤到岸边,千米长的堤坝阻断着长江泥沙向黄浦江口淤积。一瞬间,灯塔上“吴淞口”三个大字让我突然疑惑起来:分明这是黄浦江口为何称之为吴淞口呢?几十年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只好带着疑问回家再查资料。尔后上网得知:原来吴淞江才是上海的母亲河,从苏州的太湖一直流经到这里汇入长江,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经过市区那一段吴淞江还因能通到苏州被外国人称之为苏州河。黄浦江只是从附近的淀山湖发源,先前从现在的浦东一带流进长江,算是吴淞江的支流,后经沧桑变迁以及人工疏浚改道等等,在明代才发生干支地位互换“黄浦夺淞”,黄浦江与吴淞江合流进入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