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223|回复: 34

鄂东铁路个人见解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62

帖子

6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12-22 22:4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如果沿江高铁从天河机场沿罗田英山走,若是稍弯下进黄冈东,在原规划时间上能可控在多出15分钟以下的话,我觉得进黄冈东与京九高铁交汇比新洲交汇更好,这样可以使罗英方向来的车直接在黄冈东选择武汉站或天河机场站,黄冈城际线可以承担武汉疏解功能(尽管可以利用沿江天河机场方向运行至武汉站但这样可以分担这段线路及武汉枢纽压力)且可以不必利用黄冈东至新洲段京九高铁承担两端沿江高铁以及京九高铁,武西线进天河机场至九江方向的高车,若武西线延长至黄冈东,好处就不多说了,是靠近鄂州货运机场的三线交汇的站(武西,沿江,京九)高铁当轻轨(城际,武西,沿江)对武汉都市区好或武汉直辖对鄂东的辐射融入强,还是两线交汇的新洲好,不用想都知道(不知道武汉西站位置,不知道天河机场以后能过武汉西吗且经黄冈东至罗英沿江弯不弯)2自京九线开通以来20多年,由于黄州站离市区太远,且武汉坐火车经麻城以南方向极为不便,麻城到九江之间可以说是算没有一个地级市可以和九江竞争(医疗,教育,人居环境等)以至于鄂东浠水,蕲春,武穴,黄梅人口流失至九江,麻城一个县级市尽管做为一个枢纽,由于离浠水,蕲春,武穴距离也不近且自身条件差无法和九江进行竞争,即便对距离近的新县,金寨也未能够虹吸人口,这是京九线没进黄冈市区,枢纽不在黄冈而造成黄冈地区整体的一种悲哀,现在京九高铁修建,如果枢纽设在新洲城区,新洲做为武汉远城区,目前还不具备和九江竞争的条件,设在新洲阳逻,虽勉强具备条件,但失去了武汉高铁疏解功能,且离顺风机场太远,同时也不具备黄团浠一体化发展更好的为武汉大都市区服务,黄冈东如果没把握住这次枢纽机会,更是错失翻盘良机,但如果成了,也应把市政府,铁路各单位迁到城东,利用枢纽集聚人气,使城东尽快和市区融城。3南昌到九江高铁一通,武汉连机场都将失去鄂东这块客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984

主题

5950

帖子

646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466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8-12-22 23: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骂街党正在赶来的路上!楼主小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49

主题

7643

帖子

8205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8205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8-12-22 23: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沿江高铁和京九高铁交汇新洲设武汉东站,是武汉利益最大化,填补武汉“米字型“高铁东北的空白,提振大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像郑州,长沙,成都,合肥,100公里内都没有像麻城,黄州的铁路枢纽来削弱国家中心城市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
IMG_20181220_16124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49

主题

7643

帖子

8205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8205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8-12-22 23: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顺风机场是运货的,不是运人,
你想像顺丰机场运人?
还是想沿江高铁运顺风的货物?
运货走阳逻国际港水路运费最便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49

主题

7643

帖子

8205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8205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8-12-22 23: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新洲邾城永安郡辖黄冈、黄陂、麻城、木兰4县

唐虞夏商时期,黄州区在禹贡荆州之域。周为弦国,春秋时并入楚。楚考烈王(公元前262—236年在位)灭邾(遗址在今山东邹县,旧志载楚宣王灭邾),迁邾王于此,曰邾城(在今禹王城遗址)。[3]
共3张
黄州
秦统一后称邾邑,属南郡。后增设衡山郡,为衡山郡郡城。秦亡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立衡山国,以邾城为都。不久,项羽兵败,吴芮转投刘邦,被封为长沙王,迁都长沙。汉王四年(公元前209年),衡山郡恢复,郡城仍在邾城,属淮南国。不久,淮南国灭,但衡山郡仍存。[3]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迁皇室刘姓子孙自邾城,恢复衡山国,以邾城为都。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0年),衡山王刘赐阴谋反叛被杀,衡山国废,仍为衡山郡。次年,废衡山郡,划衡山、南郡14县置江夏郡,设邾县,以邾城为县城,属江夏郡。[3]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邾长甘宁投奔孙权,邾县及邾城入吴。次年,吴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邾县属吴蕲春郡。吴赤乌四年(241年),吴将陆逊夺取邾城,以重兵驻守,邾城长期为吴所有。
晋朝太康元年(280年),邾城归晋,邾县先后属晋之武昌郡、弋阳郡。永兴三年(306年),邾县属西阳国(王都在今河南光山县内)。[3]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东晋在邾城侨置豫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十一月,北周韦孝宽南下淮南,改罗州为蕲州,置永宁县(今武穴),属蕲州;改南司州为黄州(今黄陂地),置黄陂县,属黄州。[3]
隋代开皇三年(583年),废原置西阳、齐安、梁安等郡,只设黄州,领南安、木兰两县。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黄州移驻旧衡州(今麻城城内)。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朝廷推行州县制,改南安为黄冈,改廉城为麻城;改梁安为木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朝廷改州县制为郡县制,将黄州改为永安郡,郡治移置举水之滨的黄冈县城(南安城今新洲县境内),永安郡辖黄冈、黄陂、麻城、木兰4县。[3]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废,恢复原黄州建置。次年,设黄州总管府,领黄冈、黄陂、麻城3县,省木兰入黄冈。唐·元和三年(808年),撤销麻城县,其地并入黄冈县。唐大中三年(849年),复置麻城县。黄州辖黄冈、黄陂、麻城3县。唐·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黄州州城(黄冈县城)东迁60千米,在故邾城(今禹王城)遗址重建新城。[3]
北宋初,黄州州城(黄冈县城)离开邾城遗址,向东南迁至江滨。黄冈县为望县,隶淮南路。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隶淮南西路。[3]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立黄州路,领黄冈、麻城、黄陂3县,定为下路,黄冈县为中县。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徐寿辉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黄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王朝建立,改黄州路为黄州府。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撤蕲州,隶属黄州府,自此蕲黄合一,史称“蕲黄”。黄州府领一州七县,即蕲州、黄冈、麻城、黄陂、蕲水、罗田、广济、黄梅,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诏令,割黄冈(中和乡)、麻城、黄陂3县地增置黄安县,黄州府领一州八县。[3]
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湖北分治,黄州府隶湖北布政使司汉黄德道。清·雍正七年(1729年),黄陂县划入汉阳府,黄州府领辖八属,即一州七县。[3]
1912年2月,撤销黄州府,保留黄冈县建置。1919年,民国政府设置黄冈县黄州区(又称第一区)。1932年10月,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署驻黄安)。1936年,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署暂驻蕲州,次年1月迁黄州)。1940年,属湖北省政府鄂东行署,并在县治之地设置黄州镇,归属第一区管辖。1945年11月,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3]
1949年黄冈县解放后,县治驻团风镇。属黄冈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后改名为湖北省黄冈专员公署。1951年6月20日,划出黄冈县西部徐古、汪集、李集、旧街、新洲、三店、仓埠、阳逻八区置新洲县。1951年7月设立县级黄州镇(现黄州市区前身)属黄冈专署直辖。1954年大水黄冈县县治毁坏,1955年县治由团风镇迁往黄州镇,黄州镇复归黄冈县。1958年10月,撤销黄州镇,设立长江人民公社第七大队。同年12月,长江人民公社改称黄州人民公社。1979年11月16日,鄂城市成立,划黄冈县黄州镇归鄂城市管辖。1983年8月19日,黄冈县黄州镇划入江南鄂州市。1984年1月正式移交,鄂州市在江北原黄州镇地域设置鄂州市黄州区。1984年3月,黄州人民公社撤销,与堵城人民公社合并设立禹王城区。[3]

内容摘自 百度百科词条  "黄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49

主题

7643

帖子

8205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8205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8-12-22 23: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历史,黄州城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搬迁,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发生在黄州之名出现初期,州城经几次变迁后坐落于南安城;第二个时期为唐朝州城经历第一次搬迁后,由南安城迁至邾城旧址;第三个时期始于唐朝末年路审中新建宋城作为黄州州城,延续了唐元两朝;第四个时期始于明朝年间黄州城经历的第三次搬迁,此后明清两朝的黄州州城一直坐落于新城。

579年(北周大象元年),军队在攻占江北后南司州被改为黄州,州城先设立在黄城(今黄陂区境内),此为“黄州”一名之始。585年(隋开皇五年)州城迁至衡州旧址(今麻城境内)。607年(大业三年),“黄州”改名为“永安郡”,郡城第一次迁至南安城(今武汉市新洲县城),此后的黄州经历几次反复更名,如“永安郡”、“齐安郡”,但郡城始终设立在南安城。

直至779年—783年(中唐建中年间),朝廷进行了古城的第一次搬迁,将黄州州城从南安城迁至邾城(禹王城)旧址,由黄州刺史刘嗣之建造。此时的黄州管辖黄冈、麻城、和黄陂3个县,属于下等州,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百姓生活穷苦,“户不满二万,税钱才三万贯。风俗谨朴,法令明具,久无水旱疾疫,人业不耗,谨奉贡赋,不为罪恶③。虽然如时任刺史杜牧所述,黄州城破败不堪,但当时也初步有了州城的规制,城池、城墙和城楼都已建起。

876年—878年(唐朝末年乾符年间),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首先两次攻陷黄州,随后在黄巢起义末期,黄州前杭州刺史路审中在黄州募兵3000人,占据黄州和鄂州之地,使得黄州城又惨遭掠夺,一度濒临荒废。885年(中和五年),由于黄州城过于破败,路审中将其向南迁至赤壁东南方的滨江地带,即现在的黄州区青砖湖一带,在故邾城(今禹王城)遗址之南重筑新城,也就是今宋城遗址所在地,与武昌隔江相望,这就是历史上黄州城的第二次搬迁。此次搬迁之后,因地理位置处于江淮之间,作为淮南道黄州治所的黄州城便成为了长江中游以北、大别山以南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五代时期,黄州城属于吴国,但因其地理位置与楚国相邻,两国曾在此交战。后周立国后,黄州城于937年随南唐的建立归属南唐,958年(后周显德五年),南唐战败于后周,割让淮南四州包括黄州给后周,黄州再次陷入荒败之中。

960年,宋朝建立,黄州城属宋国,为淮南西路黄州治所。北宋时期未有战乱发生在黄州,因此给予了黄州城发展的机会,城内新建了许多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如赤壁、栖霞楼、安国寺、雪堂、定惠院、临皋亭等。但城垣始终断断续续,防御功能较差,城内外界限不明。同时,黄州城作为滨江州城,因其位置“前界大江,后倚高阜”,南来北往的旅客逐渐增多。1032年(明道元年),时任黄州刺史夏竦为了解决江水湍急、黄州船舶无法停泊的问题,在江边凿水道为港,命名为“夏澳”。新建的黄州港有效促进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得经过的商客们有地可憩,可谓“客樯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啾来湖湘”④。


图4 黄州城功能分析图


图5 黄州城街巷空间分析图

靖康之乱(1126—1127)后,北宋灭亡,只剩半壁江山,宋朝被迫迁于南方建都。黄州因地处国防前线,被定为军事州。南宋时期的黄州城始终属于抗金、抗蒙战线的一部分,长期被战争氛围笼罩,因此市容十分残破不堪。1234年—1236年(至端平年间),孟珙为了更好地抗蒙,下令军民修茸黄州城墙,并在城外挖出濠沟,黄州城墙初具规模,有怀化、朝宗、向日、龙凤等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城门。南宋末年,金兵大将完伯颜率兵首先攻陷麻城,随后继续向黄冈县境内攻进,不久全县沦陷,黄州城被洗劫一空,破败不堪。

元朝年间,黄州属河南等处行中书省黄州路治所,因元初淮西六砦抗元时,曾踞有黄州城,故元军以屠城报复,使黄州城殆成废墟。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积极采用“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政策,并下令“广积粮,高筑墙”。明清年间,黄州为湖广黄州府治所。1368年(明洪武元年),朝廷命时任知府李仁及驻军指挥黄荣率领军民将宋元两朝黄州府城向北移二里修建新城,此即为第三次搬迁。此次搬迁后的古城历时17年建成,古城位于龙王山山脉之上,地势高昂,城墙以青砖砌筑,外围环有护城河。明末,天下陷入战乱之中,黄州府属各地城池被李自成部将罗汝才及张献忠所部多次攻陷,各地集镇、书院被毁,对城池造成了极大破坏。

1664年(清康熙三年),朝廷政治通达,此后65年间,黄州社会安定,民众生活平稳安乐,教育发达。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五次攻战于黄州,导致黄州城再次遭受了较大程度的破坏。1866年(清同治五年),时任黄州知府再次对黄州城进行修整,此次修整沿用了明初的府城规划,并一直沿用到民国末。

结语

黄州古城地处两淮地区最西部,是淮南西路的入口,也是长江中游与下游地区的衔接点,其在选址上充分利用自然天险,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蕲黄八属的支撑,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古城形态,是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对两淮地区西部与荆襄地区相接地段的城镇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49

主题

7643

帖子

8205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8205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8-12-22 23: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二百四十里,南至汉阳府九十里,西北至德安府孝感县百里隶黄陂县,汉邾县地。后汉末,刘表以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晋、宋因之。高齐于镇置黄陂县及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隋初因之。大业初,移州治黄冈,改曰永安郡(今新洲),县属焉。唐武德三年,置南司州。七年,州废,仍属黄州。宋端平中,移治鄂州青山矶。元复旧治。今城周七里有奇,编户四十六里。

○黄城

今县治。陈大建五年,伐齐,克黄城,以为司州,治安昌郡,即此。后周改黄州。隋开皇初,以安昌郡省入。县西一十三里有石阳城,亦名石梵。汉建安十五年,曹操使夏侯尚、文聘围江陵,又遣聘别屯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为江夏太守。其后孙权以五万众围聘于石阳,不克而还。石梵,盖与沔口相近也。《县志》云:在县北十五里。又吴主权嘉禾三年,陆逊自襄阳引退,潜遣别将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斩获而还。沈约曰:江夏曲陵县本名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曲陵。刘宋孝建初,改属安陆郡。太始六年,并入安陆县。梁元帝都江陵,魏人来侵,梁使王琛于魏,至石梵未见魏军,以告魏兵至者为妄,即石阳也。《元和志》:石阳城,一名西城。刘句曰:后周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唐初,置南司州治此。今亦曰南司州城。近《志》云南司州城在县北,误也。或曰:今县城,唐贞观初所徙。《邑志》云:县旧无城宇,唐宋以来,迁徙不一矣。

《黄州府志》
这本志书网上可以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49

主题

7643

帖子

8205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8205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8-12-22 23:4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沿江高铁鄂东段走新洲才能快速让麻城脱贫!

沿江高铁鄂东段走新洲、团风、罗田、英山、霍山的八大优势

不久前武汉铁四院提出了要建设沿江高铁与京九高铁交汇的枢纽,此举将对沿江高铁鄂东段以及京九高铁湖北段的走向产生较大影响。因为沿江高铁与京九高铁的交叉枢纽最有可能设在新洲阳逻附近。如果这样,沿江高铁虑线路顺直性,很可能一路向东,经新洲邾城,团风,罗田,英山,岳西北,霍山再到六安。

这样的线路安排其实有八大优势:  

1.经过的沿途县市与合武高铁并不重复,避开被人说重复建设的嫌疑。沿江高铁湖北段未进入十三五规划,很可能就是因为原沪汉蓉刚建好不久。如果选择一条新的线路走向,带上扶贫开发的名义,申报可能会容易得多。

2.符合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的精神。大别山区域的罗田,英山,岳西,霍山一直是手无寸铁,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沿江高铁走此区域可以填补该区域的铁路空白,更对国家和铁总的味口。

把京九客高铁与沿江高铁接合在阳逻建一个武汉东站,增加客流中转的便捷和人口的聚集效应。
3.有利于带动大别山旅游开发。罗田英山岳西霍山都是大别山腹地,很多优美风景。而此区域最能吸引的恰恰是长三角及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客源,沿江高铁经过此区域对于大别山旅游开发将发挥出巨大作用。

4.途经县区及城镇多,此走向共途经新洲,团风,罗田,英山,湖北东部400万人口,岳西,,霍山6个县区,比北线方案麻城120人口多三倍以上。

5.武汉东北部新洲区是带动鄂东北大别山老革命区脱贫致富的桥头堡,麻城心有余力不足! 且看数据:2017年新洲区户籍人口105万,GDP 678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5亿元!麻城2017年 人口116万,GDP 302.77亿,地方税收仅仅16.77亿元。新洲人均GDP创造价值颇高!因此只有新洲才能承东启西,只有新洲才能快速带动辐射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团风罗田英山的发展!只有新洲才是鄂东北对接大武汉的发展纽带!

6.此线路分解武汉东向、东北向高铁运输压力。经过麻城的北线可以走武青高铁,南线走沿江高铁。如果武青高铁,沿江高铁共线于武麻高铁,此段线路注定就是中国高铁网络的肠梗塞,今后高铁运输拓展提升空间非常受限!

有人可能会提出地质问题,其实大别山腹地海拨并不高,也没有大挤压带断裂带等,地质条件和郑渝高铁鄂西段比,或者合福高铁,西成高铁西武高铁山区段比,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技术上完全不成问题。

随麻安高铁能上马以及武英高速能建成通车就说明大别山不是地理障碍问题。

7.这样走还可以为以后直接东向延伸到安庆,形成直线的武杭高铁,武汉至上海走杭州可以缩短1小时路程。正在建设的黄黄高铁只能满足京九高铁,不能并线用作武杭高铁,而且就武杭高铁来说,走黄黄太弯。

8.这是填补武汉东北方向高铁网的空白,有力做大做强武汉“米”字型高铁网,复兴大武汉,提振武汉国家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是湖北东部崛起的重要措施之一。

湖北国家级长江新区强势介入争取沿江高铁过境设长江新城高铁站!

借此机会祝愿大别山革命老区早日脱贫致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365

主题

2906

帖子

315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156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8-12-23 00: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沿江高铁走麻城

哎,低智力们失望了,最多来蹭下麻城的铁路热度,吃不到葡萄糖说葡萄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365

主题

2906

帖子

3156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156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8-12-23 0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洲崛起_阳逻 发表于 2018-12-22 23:45
沿江高铁鄂东段走新洲才能快速让麻城脱贫!

沿江高铁鄂东段走新洲、团风、罗田、英山、霍山的八大优势

哎,你失望了,刚发布的《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京九沿江两高铁在麻城交汇,攻坚在望。

走麻城直且顺,众望所归,众人瞩目,早日开建才好。



数百年来,在麻城中南部广泛流传一句谚语,"莫学黄儿口,莫跟黄儿走",意思是说不要跟现在的武汉新洲人来往,虽然现代交通发达,两地交流广泛,偶尔有人也会用这句调侃一下新洲人。

麻城山高雨水丰沛,沿举水和支脉冲积的平原地带,土地肥美。古云梦泽延伸到这一带,解放以前水运发达。加之麻城是湖北通向安徽的官道以及开封-光州通向湖北东部古官道,麻城一直是湖北水陆交汇的交通要道,也一直比较富庶。

而麻城对隔壁新洲的印象就是落雨就淹,晴了就干。一般的年份,三年两头都有人逃荒到麻城。即使解放后大修水利工程,解决泄洪问题,但麻城新洲还经常为争水问题,发生大规模械斗。

80年代,新洲乘阳逻划入武汉之际,建议将新洲北部划入麻城,宋埠歧亭一带划入红安。在大革命时期,四方面军即使全盛时期,也没有到过麻城县城及以南,宋埠属于富裕的白区。即使到现在,麻城最贫困铁门(唯一乡)也是挨着新洲的丘陵一带,麻城觉得新洲太穷而予以婉绝。

麻城的资源廪赋决定麻城是湖北东部的和东北部陆路大通道,湖北东部最大水系举水决定麻城的富庶,麻城的中心城市是自带属性发于内在的,实至名归。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同资源禀赋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思想指导,对资源贫乏的新洲,麻城自然,交通,水资源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就不难解释现在一些新洲人对麻城的歪曲了。

我想问问新洲那来的勇气,歪曲中心城市的资源廪赋和天生富庶自成,新洲人关心麻城建设还不如关心下自己,麻城慢慢有钱了,举水石坡河堤也慢慢修起来了,下次发洪水前,新洲泄洪区河堤得好好修修了。

欢迎包括新洲在内人民来麻城观光旅行,在刚刚修好的麻城两河四岸,站在举水二三十米高河堤上,欣赏举水风光,至于吹新洲那个破橡胶坝的,就少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