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6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20 14: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荆州
说荆州,有几个问题要弄清,要分开说。即荆州名称的来由;荆州政区和辖域;荆州治所;荆州古城;荆州与江陵。
1、荆州名字。荆州之名出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这是荆州名字的首出,是荆州名字之源。所谓禹划九州始有荆州縁于此。有些人看见荆州名字中有一个荆字,就硬说是以荆山得名。这是望文生义,是想当然。“荆及衡阳惟荆州”这句话,总共7个字,其中的荆及衡阳只是禹划荆州的南北边界地名,惟荆州的荆州才是名字。所以荆州之名不是出于荆山,否则就该叫荆山市了。另外在《尔雅.释地》中说“汉南曰荆州”,指汉水南叫荆州。在《周礼.职方》中说“正南曰荆州”,在《吕氏春秋》中说“荆州在南方,是楚国”,都没有说到荆山。可见,荆州是大禹命名,是得名于禹王所赐,不是什么得名于荆山!就像湖北的“湖”字也只是湖北的南界名。虽然湖北与洞庭湖有点关系,但湖北之名不是来源于洞庭湖;虽然荆州的“荆”与荆山有点关系,但荆州之名不是来源于荆山,而是来自禹王赐名。禹贡九州之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都是得名于禹王所赐。至于禹王为什么要用这些名称,他是怎么思考的,只有禹王自己知道,他自己没有说,恐怕还没有人能把禹王为什么把九州叫这9个名字说清,只能依“荆及衡阳惟荆州”来说了。
2、荆州政区和辖域。从禹贡荆州划定的地域看,是荆山到衡山之间。从楚国之后,秦代设南郡,汉代设荆州刺史部,三国魏、吴各设荆州,两晋、南朝宋齐梁陈均设荆州,大致与禹划荆州的范围相同。随唐时期荆州政区和辖域有变化,唐朝在州级政区上加设“道”,道相当于今天的省,全唐设300多个州,荆州是其中之一,荆州行政层级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了,管辖范围基本上与今荆州市相同,隶属于山南东道。不过荆州的官员配的还是较高,相当今省级。晚唐设荆南节度使、宋元设荆湖北路。明朝、清朝设荆州府,新中国后设荆州专员公署、荆州地区行政公署,荆沙市、荆州市。总体上看荆州的行政层级比汉晋南北朝和晚唐、宋元降了一级,政区管辖范围则小得多。即便改革开放以来,过去的湖北省也对荆州作了数次拆分,现行的行政区划比前身荆州地区小多了。
3、荆州治所。从楚国故都纪南城算起,2800多年来,荆州主体的传统荆州治所,基本上在今荆州市兼名的荆州区。只有东汉末年移治湖南汉寿57年、襄阳19年。东晋在今荆州与武汉之间有迁移,但很快又回到今荆州。楼主问何处是荆州,可能是问哪里是荆州的治所?荆州治所与荆州政区是有区别的,治所只是政区的一部分,不能把两者划等号,更不能用治所代替政区。
4、荆州古城。荆州古城是楚国故都的渚宫,学者认为可与纪南城一体看待。据史料,荆州城为三国关羽所筑。开始是土城,后东晋桓温重筑。唐五代高季兴改修砖城,有很多传说。明朝洪武(1369年)重修荆州砖城,被毁,清朝再修荆州砖城至今。据考古,多次重修都是在三国关羽所修城墙的基础之上,位移相差不到50米。荆州城一直为荆州、南郡,江陵的治地,三级府署衙同处一城。
5、荆州与江陵。江陵一直为荆州、南郡所辖,是荆州的一部分,现在也是。江陵政区和辖域变化也很大。唐早中期以前是县,晚唐与南郡合并,设江陵府,管辖的范围大体是唐代荆州的区域,一直到到南宋。元改为江陵路、荆南路、中兴路。到明朝设荆州府时又改回江陵县,一直到今天。其辖域变化也较大。新中国后,将其所属的沙市镇改为省辖市。沙市处于江陵的中部,将江陵隔成东西两部分。荆沙合并时设原江陵县东半部仍设江陵县,治郝穴;原江陵县西半部设荆州区,治荆州古城。
从上可以看出。荆州之名,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历代明智官员的代代传承,是当代有识之士的正确坚守。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楚国历史文化、三国历史文化及荆州历史文化都有重要意义。荆州自古以来一脉相承,一路走来,是传承时间最长的名字,现在这样的名字在全国已经不多,要倍加爱护。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否认;但历史只是历史,并不是一切都等于现实。过去曾经为荆州所辖的地方,只是曾为荆州域。荆州人说荆州的历史,只是为了发扬历史的辉煌点,吸取历史的教训,把现在的荆州发展好。如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