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到现在为止还在这里不提地吵闹,叫嚣什么17年官宣,什么铁路顺直,什么国家战略大通道等等,今天给这些喷子们补补脑,让你们长长脑子。 一般新建铁路的设计流程流程:预可行性(预可研)-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 在地方政府提出新建某条铁路,一般都是先提出初步设想,跑发改委、铁总等,得到基本认可的情况下,就会项目立项,然后就是走设计流程。 预可研报告一般是项目建议书,是明确项目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项目建不建设的问题,同时从技术角度提出几条线路,供铁总和各省政府参考。 可研报告要在预可研的基础上深化很多,要对线路所经过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状况、地质条件、资金来源、建设标准、工期、施工组织等进行明确,解决项目怎么建设的问题。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在预可研阶段,设计部门可以做手脚,可以做出倾向性的线路设计,引导铁总和省政府。(注意两个字:引导),如果预可研评审过程中,下面地方政府或者有不同意见的专家反对意见不是那么大,那么,预可研设计部门提出的线路就可能成功通过,(手脚做成功了),后面的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就按照预可研的线路进行深化,进行可能经过各地的经济发展分析、覆盖人口分析等、地质初步勘探、分析资金来源等等,最后提出明确的线路图。如果可研通过,线路就确定了,后期初步设计就按照可研明确的线路进行设计了。 具体到武荆高铁,很明显,由于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铁四院做出的预可研明显偏向某地,主推的粗红线方案经过某地县城,而作为武荆段终点的荆门只获得一个远城区站,城区被切割分裂,荆门下属的几个县都被抛弃,被彻底打入高铁盲区,其他几条线路,除了一条作为陪衬的蓝线外,条条线路都经过某地城区。 这个预可研报告抛出后,如果预可研审查通过的话,那么将恭喜某民富高地再一次抢铁成功。同时也只能为荆门默哀了。不过很明显,荆门市政府明显不接受这个预可研的结论,不仅仅在审查会议上做出了强烈的反对,在会后,市委领导亲自出马,跑水果湖、跑铁总,提出自己的诉求。 从现阶段反馈的信息可以分析判断,荆门市政府做出的努力明显有了回报,后期的线路初步勘探明显不是按照预可研粗红线方案进行勘探的,说明,粗红线推荐方案至少没有被通过,否则如果预可研方案通过了,直接按粗红线方案勘察出可研报告就完事了。铁总和水果湖肯定有自己的不同于粗红线方案的想法。 要知道铁四院仅仅是个设计方,具体的线路方案还是必须听水果湖和铁总的,在预可研的时候,在业主没有明确指示前,可以先做出自己的线路来引导业主,但如果业主有了明确指示,设计还是必须听业主的。 还是前面说那些话,所谓的2017年官宣、什么战略大通道、什么顺直,都是扯淡,什么粗红线方案也是浮云,关键还是在于背后地方政府的角力。如果荆门市政府得力,把厉害关系说透,相信水果湖、铁总会有正确的选择。 当然,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到今天为止,估计线路已基本确定了,只不过还要走流程,待铁四院初步勘察完,拿出最终的可研报告,审查通过,才能宣布。这时候的官宣,才是真正的官宣,以后再违背这个官宣文件,就是拿上级不当上级了,就像当初汉宜客专的线路施工都快完工的仙桃站被人强行抹去的行为。 所以说,网友们,现在还在这里争论改走哪里哪里,说一些什么大道理,什么国家战略、什么顺直等等,都无济于事,继续争吵叫骂,仅仅彰显个人的低素质,徒增笑耳。 还是耐心等待一段时间,静候官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