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图卷》元 赵孟頫 纸本墨笔 纵24.9厘米,横12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大德六年十一月一日为钱德钧作,子昂。"下钤"赵氏子昂"朱文印记。另纸于卷后又自题:"后一月德钧持此图见示,则已装成轴矣。一时信手涂抹,乃过辱珍重如此,极令人惭愧。子昂题。"钤有"赵氏子昂"朱文印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记。大德六年为公元1302年,作者时年四十九岁。此图卷作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赵孟頫时年49岁,这是他最后一幅可靠的纪年作品。赵孟頫以水墨写江南水乡平远开阔的景色,从用笔到构图都受到董源的影响,但董源的画法已完全融入赵孟頫的个人风格之中,于不经意间表现出来。山用披麻皴画出,景物以平远的形式展开。渴笔较多,用笔松秀含蓄,“写”的意味较浓,体现了书法的审美趣味。画家借景抒情,表现了一种静穆的心态和对“平淡天真”的追求。此图重要之处在于其对元画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赵孟頫在开创元、明、清文人画潮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首为清乾隆皇帝弘历所书“清华”二大字,并钤乾隆印鉴4方。前后隔水有“宣统御览之宝”、“古稀天子”等收藏印9方。尾纸题跋:“后一月,德钧持此图见示,则已装成轴矣。一时信手涂抹,乃过辱珍重如此,极令人惭愧。子昂题。”钤“赵氏子昂”、“松雪斋”印二方。并诗题:“向来写意思卜居,住处只今成画图。胸中本自渺江海,主人相挽写分湖。邓楀题。”钤“觉非斋”朱文印。另有觉非叟、无名氏、顾天祥等人题记总计56段。赵孟頫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均以笔墨苍润见长,以飞自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突破了南宋画院,打破了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画的花鸟,成为以后的范本。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 《双松平远图》元·赵孟頫 纸本墨笔 纵26.7厘米、横107.3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中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写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画双松则用细笔双钩,简约古雅。画面右上署"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八字,卷末自题日:"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末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少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孟烦。"于此可见,赵孟頫欲弃南宋院体画风而直追唐、五代诸大家。画法上更具书法笔趣和文人墨戏的意味。卷首自识「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卷尾又识「仪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仪所作者,虽未敢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稍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大观录》、《墨缘汇观》、《无益有益齐读画诗》等书著录
赵孟頫丹青欣赏《赵松雪九歌图》神品,画屈原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十章内容。款题大德三年八月吴兴赵子昂画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九歌》 先秦:屈原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